1、2010-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四年级地方备课1课题: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授课对象:学生课时安排:3活动准备资料 课件活动背景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恨。 本篇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沉郁苍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陆游爱国词作的名篇之一。活动目标:1.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揭示其深远意义2.由此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活动模块:1.初读2.解释3.探究实施过程:第 1 课时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
2、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共为豪放派词人。1.初读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他晚
3、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是其中的一篇。 2.解释此阕苍凉悲壮,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 “觅封侯” ,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 “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 “戍梁州” ,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南郑属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
4、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3.探究“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如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 ,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
5、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 ”(醉歌 )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 。 (醉歌 )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至今。 “旧貂裘”是本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原来诗人是睹物伤情,因见貂裘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以说, “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 换头三句,紧承上片结拍,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胡未灭” ,谓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 ,慨叹自己
6、发如秋霜,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 ,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的眼泪等于白流。这里连用“未” 、“先” 、 “空”三个虚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一唱一叹,感人至深。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象我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体现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
7、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第 2 课时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取老子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
8、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此处点明“寒食后” ,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 ,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
9、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 ,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 ,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
10、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诗词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第 3 课时一、小组为单位,交流最敬佩的诗人是谁?你读过哪些爱国诗篇?组织他们辩论,进行口语训练。二、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与陆游同年代的诗人,交流自己的收获。三、成长阶梯:和上一课评价做比较,看看自己是否进步。活动评价:4课题:诉衷情授课对象:学生课时安排:2活动准备资料 课件活动背景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
11、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活动目标:1.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揭示其深远意义2.由此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活动模块:【翻译】【作者】【注释】【品评】实施过程:第 1 课时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翻译】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
12、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在沧洲! 【作者】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前线)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 。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桃花水
13、、 画楼空等。五代词人演为诉衷情令 ,用以写相思之情。陆游此词,就体制而言,当是诉衷情令 。双调,四十四字,平韵。 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这里借指立功报国。 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匹马戍梁州: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关:关塞。河:河防。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 “尘暗”句: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 (战国策?秦策 )。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14、。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鬓先秋: 鬓发早已斑白,如同秋霜。第 2 课时【品评】 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虽然这本是作者在许多优秀诗篇里反复抒写的主题,殆难有所翻新。但由于作者注意运用和发挥词体自身特点,所以在表现上与诗作颇有不同。此词上片基本上是五七言句式,虽然在时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却未能显出诗词之大别。下片则句式尽变,表现了长短句的某些优长。 “胡未灭” ,说国仇未报;“鬓先秋” ,叹此身已老;“泪空流” ,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 ,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
15、一生心事。篇末,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个四言对句,用八个字浑无著力痕迹地概括了同样的意思,使理想与现实,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从而揭示了作者悲愤的根由和实质。 “心在天山” ,又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初心始终不渝。 “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白首无成,含意都是较深的。象这样的进行今昔对比的词作,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上片思昔,下片抚今。此词却打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这也体现了作者创新的意向。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
16、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 ,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
17、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 ,指乾道八年(1172) ,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 ,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 (夜游宫 ) ,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谢池春 ) ,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 (秋波媚) , “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汉宫春 ) ,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
18、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 “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
19、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 、 “先” 、 “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一事无成霜鬓侵” ,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 “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0、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 “沧洲”指闲居之地, “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 ,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 ,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 。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 “早岁那知世事艰” , “而今识尽愁滋味” ,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活动评价:6课题
21、:预防家中的意外伤害授课对象:学生课时安排:1活动准备资料 课件活动背景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碰到突发事件时,要坚持真理、诚实、勇敢、谦虚、自尊、俭朴、清廉、坚毅、乐观 等品质。活动目标:1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事故的简单处理方法。2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活动模块:1揭示课题2引出。3出示思考题。实施过程:1揭示课题。老师讲述小故事引入课题(同家人一起出去玩,突然与家人走失,你该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2引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碰到各种难题和意外伤害事故。每个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具体的事例。师适当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在黑板
22、上。意外伤害 玩汽弹枪 日常生活中的突发 父母离异用危险的事情打赌 情况 遇到挫折做危险性的游戏 同学的交往在工地附近玩耍 3出示思考题。(1)如果让你碰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来克服。(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告诉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品质活动评价:7课题:安全使用家电与燃气授课对象:学生课时安排:1活动准备课前搜集一些常见家电的使用说明书。活动背景回家与父母、家人一起阅读家电使用说明书,对照有关条目,检查自己平时操作是否正确,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活动目标:1、 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的基础常识。2、 掌握一些常用家电的正确操作方法。
23、3、 养成正确使用家电的良好生活习惯。活动模块: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二、小组交流:三、辨 析:实施过程:一、认一认书上呈现的各种家用电器,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有什么作用?二、小组交流:1、 家用电器使用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2、 把自己知道的使用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写在书本“我还知道”栏里,再说给大家听听。3、 教师归纳:使用家电前要看懂说明书;有些家电使用时人不能离开;使用后要注意关闭电源。三、辨 析:1、 仔细看看书上的几种操作方法,评一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 集体朗读“提示”内容,明确正确的操作事项。3、 评一评,自己安全使用家电吗?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需要改正?活动评价:附件:(调查表、访谈表、实验记录表、学生作品等)说明:本备课项目供学校教师参考使用,各校可根据学校情况自行增减,格式自定。建议备课以课题为单位,重点对课时、内容做统筹安排,注意对过程性资料搜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