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 供水温度不应大于 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 30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 10。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50m 时,宜竖向分区设置。3.1.5(1)施工图纸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2)设计说明书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加热管数据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及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3)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的要求等。3.
2、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 0.05m2K/W 的材料。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 30mm。3.2.5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以下限值: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20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30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03.2.6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 C15 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为 512mm,加热管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 50mm,地面荷载大于 20kN/m2 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3.3.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
3、计算温度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 2或采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 90%95%。3.3.4 进深 大于 6m 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 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3.5.2 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并不宜超过 120mm。3.5.6 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 0.25m/s。3.6.1 每个环路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径,且分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 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 8 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3.7.5
4、 每套分水器、集水器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不宜大于 30kPa。3.8.2 分户热计量的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宜设置在管道井内,管道井宜邻楼梯间或户内公共空间,每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 3 户。5.1.5 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在低于 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5.3.1 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 10mm。5.3.3 塑料及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6 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5 倍管外径。5.3.7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0.50.7m,弯曲管段固定
5、点间距宜为 0.20.3m。5.3.8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它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 时,加热管外部应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5.3.9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套管应高出装饰地面 150200mm。5.3.10 铜质连接件与 PP-R 或 PP-B 直接接触的表面 必须镀镍。5.3.11 加热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 200mm 的柔性套管。5.3.12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为 20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不应小于 300mm。5.5.3 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 0.6MPa,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 0.4MPa。6.4.3 低温热水系统的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应小于 0.6MPa。6.4.4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其压力降不应大于 0.05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