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健康发展.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67296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健康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健康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健康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奶源基地建设与奶业健康发展据农业部统计,2()U3 年.尽管受到 “非典”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国牛奶总产量达到 1625 万吨,增长 25I 而同期全国肉类增长为-11.蛋类增长为 31r 奶牛 2003 年末存栏预计能突破 800 万头.消费增长也在 20,以 r自!yyo 年开始.我国奶业已经连续五年持续快速增长从总体上看.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但在持续、快速增长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是奶业产业链的产、加、销发展不协调.呈现中间强两头弱的橄榄状 L“中间强”是指乳品加工环节.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设备、工艺先进.几乎所有的大型乳品企业、一部分中型企业加工设备的主

2、体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二是加工能力强,据业内专家估计,目前我国乳品企业的负荷不满.实际日处理鲜奶 t 只有加工能力 t 的 60左右;三是由于我国奶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在奶业中.加工企业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奶农生产的原料奶必须依赖加工业才能走向市场“两头弱”是指奶源基地建设薄弱、乳制品消费环节薄弱深入分析.如果说受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的增长有个渐进过程.不完全受人的意志所左右.那么在产、加、销不平衡中.如何加强奶源基地的建设则是目前必须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也不可能用次米”做出“好饭”要保证奶业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必须先抓奶源

3、.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产量和质量水平奶源基地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的奶牛饲养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形成热潮发展的地点是农村.主体是农民.改革开放前,80r1的奶牛在城郊国营农场饲养.现在是 901以上的奶牛由农民饲养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特别是农民自身资金积累能力的限制,绝大多数个体农民没有能力购买很多奶牛,难以形成规模饲养,没能力建成较好的牛舍,购买挤奶机、TMR 等饲养、管理机械,奶牛改良计划,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社会服务难以推行,生产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小、散、低”的问题甚为普遍。据统计,2002 年全国有奶牛养殖户(场 )137 万家,平均每户(场) 饲养奶牛

4、 5 头,其中 1-4 头的 114 万户,占养牛户(场)总数的 83.2%,饲养奶牛 304 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的 45%(欧美国家和台湾每户都在 100 头以上) ,成母牛的平均单产水平一直在 3200 公斤左右低水平徘徊。而且原料奶的质 f 也上不去,部分原料奶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落后的饲养方式与引进世界先进的乳品加工工艺设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奶牛的整体生产水平低,奶源不足,加工企业又产能过剩,必须扩大生产 f,达到生产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加工企业采取降低标准、提高收奶价格等手段争夺奶源,或者大幅度增加奶粉进口,用奶粉作原料生产液态奶。奶源

5、的竞争引发牛源的竞争。近几年全国性的牛价居高不下,有价无市,奶牛大“搬家” 。卖“假牛”坑农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地方降低标准从国外进口种奶牛,据海关统计,仅去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奶牛就达到 41179 头。“小、散、低”是奶业发展初期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这是由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奶农的素质所决定的。不仅中国,很多奶业发达国家在发展的初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问题是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一种办法尽可能地缩短这个阶段,加快发展进程。加强奶源基地建设道路的现实选择奶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是推行奶牛的适度规模经营。国内外实践证明,实现规模化经营,是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奶牛饲养业的必然之路,符

6、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荷斯坦牛之乡,奶牛大国荷兰王国,现有成年母牛 ISO 万头,年生产牛奶 1100 万吨。1995 年至 2002 年间,家庭牛场数由 37466 家减至 263%家,减少 29.5%;平均每个家庭牛场饲养成年母牛由 45.6 头增至 56.8 头,增长 24.6%;奶牛的平均单产由 6613公斤增至 7187 公斤,增长 8.6%。我国的近邻韩国,奶牛总头数保持在 50 万头左右,其中成年母牛 37 万头,年产牛奶 280 万吨。1990 年至 2001 年间,家庭牛场数由 33277 家减至 12827 家,减少 61.5%;平均每个家庭牛场饲养奶牛(全群)由 I S.1

7、头增至 42.7 头,增长 183%(他们预计在以后的 l0 年里,养奶牛户数将减少一半,每户养奶牛的头数增至 100 头以上);奶牛平均单产由 5372 公斤增至 6973 公斤,增长 29.8% o目前,我国农户饲养的奶牛占全国奶牛总存栏数的 90%以上,奶牛传统养殖的“小、散、低”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迫切要求向奶牛饲养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途径,一是发展规2模奶牛场,包括奶牛大户、国有奶牛场、股份制奶牛场等。奶牛大户,确切地说,就是家庭规模奶牛场,从长远看,它可能成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主体,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其快速发展,二是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在目前农村生产力

8、水平和农村的实际状况下,大多数农户的资本积累有限,生产力素质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以奶牛大户为主体的规模化饲养难以做到,而奶牛养殖小区就成了当前的现实选择。随着奶牛小区的发展,一些资金和技术积累多的奶农,可能会从“小区”转移出来,建立家庭规模奶牛场、奶牛养殖规模化是一个过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奶牛场和“小区”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我国奶牛养殖业加速实现规模化饲养、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2 年全国饲养 100 头以上的户(场) 有 2813 家,占养牛户(场)总数的 2%,饲养奶牛 80.8万头,占总存栏头数的 I 1.8%。我国规模奶牛场的

9、比重虽然不高,但其发展历史较长, “小区”则是近年来涌现的新事物,至少有两个大的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奶牛养殖小区这种组织形式,对农民来说是生产方式的创新。它突破了庭院经济的局限.发展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速了奶牛养殖规模化进程.对科学地组织奶牛饲养业的生产,提高奶牛饲养业的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 “小区”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分四统” 、 “五个转变”和“六个提高” 。 “一分四统”就是所有权分属农户所有.统一建设规划,统一现代化挤奶,统一契约式售奶,统一提供系列技术服务。 “五个转变” ,即奶牛养殖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变,由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转变,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

10、转变,由手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养殖转变“六个提高” ,即奶牛的产奶 f 提高,牛奶的质 f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活与自然环境质 f 提高。第二,小区蓬勃发展,建设和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卜小区分统结合生产方式的创新,引导奶牛养殖业走内涵的路子,提高科技含 f和整体紊质,实现跨越式发展、它的出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调动了牛奶生产者、乳品加工者和业外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奶牛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短短的几年中, “小区”数 f 猛增。目前,仅对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内象古、黑龙江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 奶业优势产区的不完全统计

11、共建有小区 1600 多个,奶牛存栏 70 多万头.占七省(自治区、直辖市) 总存栏头数 335 万头的比例达 20%以上同时,涌现出许多建设和管理“小区”的典型,形成了乳品企业与乡村联合共建“小区” 、农民合伙投资建“小区” 、养牛大户投资建“小区” 、乳品企业独资建“小区” 、开发商投资建“小区”等五种建设模式。这五种建设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有吸引力、有承受力、有活力。 “小区”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小区”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制定优惠扶植政策,实行市场运作,帮助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同时,通过引导“小区”建章立制,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确保了各方的利益和小区”的发展奶源基地建设

12、与奶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推动作用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是我国奶业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有关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1、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扶持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发展奶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奶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拉动了全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奶源基地建设这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如何推动奶牛的规模饲养和规范化管理,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继续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投入,扶持建立健全奶畜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质 t 监测体系、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信息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增强奶源基

13、地建设的后劲二是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卜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奶业优势区域规划把建立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作为重要项目予以支持 2(2 年初,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决定实施奶业重大科技专项.设置奶牛良种繁育、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优质饲草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为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提供技术支撑各级地方政府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也应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奶牛养殖小区发展三是加强规划、管理,制定和完善(无公害生鲜牛乳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小区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法规,引导建立奶牛保险,规避农户饲养奶牛的风险等,为保障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2、充分发挥乳品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问渠哪得清如

14、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牛奶生产是奶业发展的源头,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奶源基地是乳品企业的第一车间 , “得奶源者得天下” , “谁握有优质奶源,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L 提出“乳品企业与社区共建奶源基地” 、 、要以双燕的思想培育奶源 等深刻见解和指导思想“三鹿等国内不少知名乳品企业都+分重视奶源基地建设.把建设高3质量的奶源基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头戏,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作用一是投资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对“小区”进行投资,向奶农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等形式,扶持建设奶源基地;二是以保护价收购牛奶,以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三是提供系列服务,提高奶农科学养牛的水平,使龙头企业与“小区”建立紧密的利

15、益连接3、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中国奶业协会作为行业的代表,今后仍要加大工作力度,以加强协调、服务、维护、自律四项职能为甚点,集中精力促进我国奶源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方向的发展。一是要大力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设良种繁育体系是奶源其地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奶业协会要继续配合政府部门抓好奶牛改良计划,在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优先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 )、良种登记和青年公牛后裔侧定等荟础性工作,搞好良种的选育、锐殖、引进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奶牛总体素质低的问题。二是大力促进科学饲养管理。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是提高原料奶产 f 和质 f 的里要描施之一。中国奶业协会和地方奶协,应把它

16、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奶农特别是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帮助改善粗饲料品质,推广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曹摘等优质牧草、配合饲料和 TMR 技术与经验; 帮助“小区”和规棋奶牛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挤奶机械,并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挤奶操作和进行设备清洗,保证奶牛的健康和设备的良好状态;协助地方行政部门组织防疫工作,帮助奶农落实防疫措施等。三是组织奶农技术培训。由于我国奶业连续多年快速发展,奶农队伍急速增加,提高奶源质 f 与奶农的科学文化素质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尽快提高奶农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适应我国奶业发展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今后应大力加强对奶农开展技术培训

17、的有关各项工作,应该探索建立一种机制,使奶农产生一种动力,自己迫切要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会科学养牛。建议行政部门,逐步对奶农实行绿色证书制度,规定凡从事奶牛养殖人员,必须通过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发给证书,然后持证上岗。四是做好奶业认证工作。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健康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国办发200365 号)的精神,为提高乳品的质 f、保证乳品安全,我国奶业应该尽快建立国际公认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管理体系。该体系是以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食品生产安全与质 f 的方法。根据国家认证委的惫见,中国奶协将建立全国奶业认证中心,推进乳品企业和规模奶牛场, “小区”祷要逐步通过 HACCP 体系认证,提升整个奶业的整体水平,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五是搞好信息服务。当今世界,奶牛养殖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形势多变。为适应这种技术发展和市场多变的形势,必须十分童视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六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促进与国际乳业界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中国奶业的国际化服务。七是根据各地实际帮助制定建设“小区”的标准,进行合理规划,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小区”的规模效益,使进入“小区”的农户真正得到实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