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doc

上传人:w89153 文档编号:666817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复习分析讨论(显微镜的使用)一、 知识要点:、显微镜 显微镜的类型: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1、构造:目镜:把物镜放大了的实像进一步放大镜筒: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将被检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决定显微镜质量关键性部件)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聚光器调节螺旋:调节光线聚光器:(遮光器):调节光线反光镜:反光作用镜座:支持整个显微镜,使之放置稳固准焦螺旋:(粗和细)调节焦距作用镜臂:用手握镜的地方倾斜关节:使显微镜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镜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 反光镜 聚光器 通光孔 标本(一定要透明) 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

2、大成倒立的实像) 镜筒 目镜(再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眼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安放正中偏左位置 对光: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在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 低倍镜的使用:放置玻片: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调焦:两眼注视侧面,下降镜筒先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观察:倒像(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高倍镜的使用 选好目标:低倍镜下选好目标,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焦: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 使用后的整理、讨论:1、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2、镜头上最常见的标记:100.25,400.65 的含义:物镜上的最常见标记 10、40 等表示镜头放

3、大倍数(目镜上为5、10、16等) 。0.25、0.65 等表示该物镜的数值孔径(即镜口率,NA) ,它与镜头分辨率(判断两个质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有关。N/A 值越大,分辨率越强,其镜头的价值也越高。3、降低镜筒时,操作者最关键的姿势应该是什么?其重要性如何?降低镜筒时,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和玻片,防止它们接触,压碎盖玻片、磨损透镜。4、视野太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反光镜直对强光源或用反光镜捕捉直射的太阳光,光线直射到物镜的透镜上。解决方法:用平面镜、小光圈、加滤光片、转向较暗处;移动显微镜的位置。、课堂练习:1、一个细小的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 倍,这里的放大 50 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4、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2、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A.多、大、亮 B.少、小、暗C.多、小、暗 D.少、大、暗、实验基本程序:1、明确实验目的2、选择实验材料3、设计实验步骤4、观察实验现象5、得出实验结论并分析、实验基本技能:1、显微镜的使用技能2、实验材料的选择既能3、实验设计技能4、实验结果分析技能、常见的实验类型:1、元素示踪实验 分泌蛋白的形成场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光合作用产物中氧元素的来源问题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遗传物质的确定2、类比实验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来研究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3

5、、育种实验 杂交实验(细胞融合)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4、对照实验(一元函数思想)只有一个变量基本思想 溶液总量相同结果与变量相关对比反应的共性设计步骤 对比实验中的变量预测实验现象及结果结果分析 联系课本已学知识分析、课本中的实验、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1、实验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2、目的要求: 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3、材料用具:选材:藓类的叶(或菠菜叶)(含叶绿体)4、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取材: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的下表皮而稍

6、带些叶肉,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制片: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用显微镜观察用低倍镜观察 对光 观察 找到叶片细胞用高倍镜观察 换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叶绿体 仔细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绘图 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出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5、结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呈什么颜色?呈什么形态?6、讨论 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保持有水的状态? 如何看到椭球形叶绿体的不同的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

7、动作为标志。2、目的要求 通过用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了解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材料用具(略)4、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下培养。或者放在 2025 的水中。从新鲜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用显微镜观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 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注意叶绿体随着细胞质流动,仔细看看每个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否一致。5、结论叶片饱含水分的状态时,细胞质是否流动?如何流动?6、讨论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8、如何处理可以使观察的现象更为明显? 能否用其他的细胞器作为细胞质流动的参照?为什么?、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目的要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学习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学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材料用具选材要求(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易于选取、不含叶绿体)3、方法步骤 洋葱根尖的培养:空气、温度、水分 装片的制作 解离: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用清水洗去酸性解离液染色:用碱性染料将染色体染色制片:压片(使细胞分散开,易于观察) 有丝分裂观察 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高倍镜观察:各分裂期细胞中染色体变化情况4、相关问

9、题讨论 洋葱根尖分生区特点 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不含叶绿体、大液泡 分裂期细胞 同一个视野中所有分裂期细胞不能全部看到分裂中期细胞最少 图示的判断 可取代的实验材料 染色的主要部位 细胞核(染色体(质) ) 解离对细胞的影响 杀死细胞,使其固定在某一分裂时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目的要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验证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况2、材料用具(略)3、方法步骤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现象:有紫色的大液泡,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液泡的体积缩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的体积缩小

10、,与细胞壁分离。 (二者之间充满蔗糖溶液)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液泡的体积变大,颜色变浅,原生质层的体积变大,与细胞质紧紧贴着,细胞恢复原状。4、相关问题讨论 做细胞的质壁分离时,溶液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过低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过高则容易造成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继续进行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 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用某些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的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在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很快就会因为溶质被细胞吸收而导致细胞重新从外界吸收水分,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因为细胞的吸水速度快于吸收溶质的速度,所以仍可见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细胞

11、发生渗透作用而失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导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如何测定细胞液的等渗浓度: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溶液用系列溶液分别做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按一定的浓度梯度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状况在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和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现象的浓度之间就是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1、目的要求观察根与周围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的现象,验证根细胞吸附矿质元素离子的实际情况。2、材料用具(略)3、方法步骤洋葱根的培养:空气、温度、水分。长出根的成熟区。 将洋葱根染色:亚甲基蓝阳离子(活体染色剂)与跟细胞膜上的氢离子发生交换吸附,根被染成蓝色。做染色的洋葱根的对比实

12、验染成蓝色的根等分为两份一份加氯化钙溶液,另一份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氯化钙溶液中:根的颜色变为浅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蒸馏水中:根的颜色仍为蓝色,溶液的颜色仍为无色说明氯化钙溶液中的钙离子与根细胞表面附着的亚甲基蓝阳离子发生了交换吸附作用,使根褪色,溶液颜色变蓝。4、相关问题讨论 能否将蒸馏水换成清水:不可以。因为清水中含有许多矿质离子,会干扰离子交换过程的现象,所以不能用。 发生了几次离子交换吸附:两次。染色时发生一次,对照实验室,氯化钙溶液中发生了一次(氯化钙溶液中的这一次真正可以说明,矿质离子的确发生了交换吸附作用) 。 选其它钙盐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亚甲基蓝溶液中的阴

13、离子是氯离子,用氯化钙做实验可以排除阴离子的干扰问题。 为何要染色: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通过根的染色和褪色可以推论出其中发生的生理性变化。 亚甲基蓝溶液:活体染色剂,可使细胞被染色的同时保持细胞的活性。已被氧化而褪色,可以用于水体中含氧量的检测试剂。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目的要求: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从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2、材料用具:(略)3、方法步骤: 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绿色叶片剪碎研磨 少许二氧化硅:研磨得充分快速少许碳酸钙:保护叶绿素,防止受到破坏丙酮:叶绿素是溶于有机溶剂过滤:得叶绿体中色素的滤

14、液 制备滤纸条 长 10 厘米宽 1 厘米剪去两角铅笔划一横线 划滤液细线线条越细、越齐,实验效果越好。重复几次。 将色素进行分离烧杯上加盖培养皿盖。一定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纸上的滤液细线。 观察实验结果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蓝绿色) 、叶绿素 b(黄绿色) 保存实验结果干燥后避光保存。 实验后用肥皂洗手4、相关问题讨论 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由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扩散快的色素在最上层,扩散慢的色素在最下层。 碳酸钙的保护作用原理:与液泡破裂放出的细胞液中的有机酸反应,防止色素被氢离子破坏。 层析液特点:易挥发,需要给烧杯加盖,否则失效。 若用圆形滤纸取代滤纸条,实验结果是:形成四条色素环带,最外层的是胡萝卜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可溶性:易溶于有机溶剂,也可以用酒精取代丙酮做溶剂。二、新课本中的实验(简介)三、实验知识的应用解题(考练卷的回顾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