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东方阶梯双语学校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姓名 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14 分)1.默写(8 分)(1) ,独立濛濛细雨中 (2)门外青山翠紫堆, , 。(3) ,菊残犹有傲霜枝 。 (4)一年好景君须记, 。(5) 万籁此俱寂,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 分)(1)香港今日的 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2)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 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 给大地。A、繁荣 扫 抛 B、繁荣 拂 撒 C、繁华 拂 抛 D、繁华 扫 撒3、填空(4 分)鲁宾逊漂流记作者是 国 (作者)
2、写的。爱莲说的作者是 (朝代)的 一、 文言文阅读(14 分)(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 分2)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佁 然: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5解释下
3、列句子:(2 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2 分)学校_班级_姓名_学号_密封线2(二)扁鹊投石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将使耳不聪
4、,目不明。9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二是针对 而言。 (4 分)三、 现代文阅读(32 分)敲雪(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
5、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
6、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 “还想吃吗?” “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 “这雪太大3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
7、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 ”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 ,下得越大越好! ”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8、(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 “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 ”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
9、,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 “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
10、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 分)11.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12.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2 分)13.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 分)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14.选文第(18)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415.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3 分)16.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3 分)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
11、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
12、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扣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
13、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中学生文摘 )17、第段划线语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例如“ ”这个动词以及“ ”这个比喻就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掩门的轻柔,从中既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 ,也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的 。 (6 分)18 第段中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请从文中概括出作者所“读”到得内容。 (3 分)519、请联系上文内容,说说你对第段划线语句的理解。 (3 分)四、作文(40 分)题目:和 在一起要求:(1)先把题目补完整。(2)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