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于探析.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665440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于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于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于探析王元元(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 保险,学号 09162007)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工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 统计,我国农民工已达 1 亿多人,而且这一势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他们流离于城乡之间,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同,自改革开发以来, 农民工享受养老保险的却是极少数。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 现状 探索对策一、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诉求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其养老目前还没有成为社

2、会问题。但若没有制度安排,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群体的养老事务将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退休的农民工将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退休农民工自身、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如果他们的养老依靠青年时期的非强制性存款或老年时期的农业劳动,那么这批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大部分将在老年时期成为社会最贫穷的弱势群体。如果依靠子女养老,那么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老人和年轻一辈都难以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养老风险的社会化转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农民工也将必然走上社会化养老模式,这是由以下三个社会现实决定的。1、农民工自我养老困难首先,农村土地保障功能下降。农业生产成本

3、不断提高,而农民难以实现增收。随着国际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冲击力的增大,农民个体的收入将更加不稳定。其次,农民工务工收入有限。2.农民工依靠家庭养老困难社会的变迁已经使得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走向了衰落。农民工的小辈可能大部分实现城市化,那么,家庭成员因城乡异地将使得家庭关系更加疏远,老农民工将在经济生活和感情生活方面都无比被动。即使退休农民工与子女同住城市或农村,其老年生活也难以保障。加之年老农民工法律意识较淡薄,其下辈农民工流动性强,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赡养老人完全依赖于农民工子女个人素质和家庭关系,不孝的比例难免上升。加之老人的生活状况也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使社会不公现象必然存在。二、农民工

4、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前农民工平等地获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险是很困难的。一来农民工收入相对不稳定,经济承受能力低,难以按时交纳与城镇职工同额的个人缴费;农民工流动性强,劳动力市场竞争强,企业缴费难处理。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对长期实行低工资国有企业职工的补偿性质,是保证体制顺利转型的过渡性制度,要实现国家对农民工实现“三高” (高基数、高效率、高待遇)颇有难度。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已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统帐结合”的个人帐户制度,帐户公私不分,不能体现参保个人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不能反映企业欠缴多缴与个人帐户的关系造成了

5、吃社会统筹“大锅饭”的现象;费率、社会平均工资确定不统一、不科学;垂直管理体系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如果让农民工承担历史原因形成的转制成本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实践中只有少数富裕省市有条件地将很少部分农民工纳入现行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如广州要求企业为工龄达到 5年的农民工购买“三金” ,个人缴费部分在当月工资中扣除。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工群体的权利要求,缓解了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矛盾,但是这种制度的实施缺乏公平性,且缺乏保障。第一,不同的企业、单位保障标准不一,同一企业中也存在不同工种和岗位不同的保障待遇,这就人为地将企业和劳动者划分了等级。第二,一些民工为了获得保障

6、牺牲利益驻守同一单位,而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责任第四年以各种理由与农民工解除签约,这势必将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和矛盾。所以,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还需要激励和倡导,需要全国统一的步调。三、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构对策建立平等、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当前的城乡差异现实,决定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具备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的可衔接性,才能有助于逐渐消除人身差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才能提高国家、社会在老龄化高峰来临时承受风险的能力。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诉求和现状中可以看出,适应企业和农民工的经济能力,适应农民工的流动性,实现从自愿投保到强制性缴费的过渡,实现不同地域之间规则的统一和关系的顺利转移。在当前已经出现的地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投保相结合、基金积累模式和现收现付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型”制度是可行的。参考资料:1郑功成,2002, 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 ,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 ,第 10 期。2王国军,200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 ,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第 1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