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怎样写人一般地说,描写人物可以直接地正面描写,也可以间接地侧面描写。正 面描写,主要是通过外貌特征(肖像) 、心理活动,人物行动、音容笑貌等 方面的描绘来进行。 本章讲述的,是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写人物。 第一节 肖像的写法 对人物的外貌(肖像)特征,也就是人物的容貌、穿着打扮、表情神态、姿态等等要进行细致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肖像) ,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特征和志趣爱好等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那么,究竟怎样写,才算把肖像写成功了呢? 首先,要抓住特点。 我们描写肖像,不是越全面、越周详越好,而是要抓住特点。 这就告诉我们,人们的肖像描
2、写必须抓住特点,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这一个”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更不是泛泛的人。有的同学写人物肖像时, 一上来就是“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 “苹果似的脸”这几句话,套在谁身上都可以,一点儿特点都没有,好像是“千人一面” 。其实,即使是神形酷似的双胞胎,也能被人识别。每个人总有他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世界上的人有数十亿,绝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如同树上的叶子一样数不胜数, 但是,也绝对没有两片叶子完全一样的。 其次,要抓住重点。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一段很深刻的话。他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
3、也毫无意思。 ”(鲁迅:我怎样做 起小说来 )鲁迅先生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人物的肖像描写要抓住重点的 深刻道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方面,应该认真研究和练习。 思考题 1什么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有哪些好处? 22怎样才算把肖像写成功了? 3写出两个人物的肖像,然后互相评价一下,谁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写法 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学会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有重要作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要做到细腻(不粗糙) 、具体(不抽
4、象) 、深刻(不浮浅) 。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 进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有三种: 1作者叙述。 这类方法,一般地说是用第三人称的方法写人,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请看儿童文学作家罗辰生写的小说白脖儿中的一段: 过了些日子,大队部又批准一批队员,当然又是没有张小明的份儿。可张小明的上一年级的小妹妹却入了队。授巾大会上,张小明自然要坐在“民主人士”的专座上,眼巴巴地瞅着小妹妹戴上了红领巾,他眼圈都红了,又怕同学瞅见,忙低下头。可又一想,老这么低着头,不是更显眼吗?索性又仰起头来 可是,他心里想;唉,小学毕业前要真的戴不上红领巾,那一辈子再也戴不上了。想到这儿,他心里难
5、过极了。 2人物直接倾吐。 这类文章,往往是第一人称的写法,由作者(或作品中的“我” )直接 描述心理活动,揭示自己(或“我” )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理描写的例子很 多。用人物直接倾吐的方法写心理活动的好处是亲切、有真实感。但是,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自始至终必须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并且不能与“作者叙述”的方法共同用在一篇文章中,否则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或指代不明的问题。 3环境衬托。 古语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这是告诉我们,一种自然现象(风、 雨)出现的时候,周围的环境要有所暗示。这种情况借用到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就是环境衬托。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心情舒畅的时候,看见小树、看见行人、
6、看见建筑物,看见汽车总之,看见一切一切都是那么顺眼、顺心; 如果心理不痛快,正在生气,那么,看见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讨厌、3堵心。假如把在种种心情下反映出来的“一切”写出来,用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就叫环境衬托。 这一节,我们讲了人物心理活动的三种写法:作者叙述;人物直接倾吐;环境衬托。还有其他的一些写法,但是,主要的就是这三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活动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方法? 2人物心理活动主要有哪三种写法,试举例说明。 第三节 行动的写法 人物的性格,总是要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我们应该学习把人物放在矛盾之中,通过描写他的行动,来显示他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行
7、动呢? 首先,要认真推敲、选择动词。 唐朝大诗人贾岛,曾经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两句诗中用“推” 还是用“敲”很费了一番思索,最后终于选择了比较起来更为恰当的“敲”字,使诗歌大为增色。这就是人们广为流传的“推敲”的故事。 在进行人物的行动描写时,认真地推敲、选择动词,对突出人物的性格有极大的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字千钧”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一段文字: 一会儿,孩子又高高兴兴地奔(走)过来,因为跑(来)得急,涨红了脸(脸都红了) ,显得挺健康美。他一上(靠近)柜台,并伸(举)着两条胳膊,笔直笔直,同时摊开(伸着)了两只手,干干净净,理直气壮地大声说:“阿姨姐!干净了吗?可以给糖了吗?”
8、陈伯吹起点在“买糖”上 这是本书阅读部分中阅读实例的一篇文章的一段(括号内的词语是笔者加的)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括号内外所用不同词语的不同作用:括号外的词语(注:原文所用) ,对刻画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有错就改的小男孩的形象,起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作用,把小男孩描写得栩栩如生;反之,如果换了一些动词,就显得平淡、呆板,十分减色。所以,推敲,选择合适的动词, 对于用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相信,描写一个动作,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动词,但是,必定有一个动词最贴切。所以,只要我们下苦功夫推敲和选择,就一定能找出这个“最贴切”的动词。除此之外, 认真选择修饰动词的形容词语,可以使动作描写
9、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其次,直接描写动作。 直接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使人物4立体化、活化。 再次,间接描写动作。 间接描写人物动作的方式和途径很多。经常运用的是通过群众反响的间接描写和作者议论式(或比喻式)的间接描写。 此外,还有作者议论式(或比喻式)的间接描写。 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描写人物的行动,可以使人物形象的描写更加丰富多采。 思考题 1行动描写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2什么是行动的直接描写?什么是行动的间接描写? 3写几个行动描写的小片断,分别用上直接和间接的行动描写。第四节 对话的写法 对话,就是指文章中人物的说话。因为人物说的话直接反映人物的思
10、想和性格,所以,认真研究对话写法,对描写人物、刻画人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对话的第一个作用。对话的第二个作用是:发展故事情节。人物的对话,尤其是一些次要人物的对话有时候并不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而是交代事情的经过,用以发展故事情节。 第三个作用是,描绘人物的语态。在人物的对话中,还可以把人物的语态描绘出来,读的时候让人感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对话的作用还有一些,但是,主要的、同时又适合初学写作的同学们接受水平的,就以上这三种。 既然对话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运用对话的方法描写人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对话要简练。 写作时,注意语言的简练,人物不能讲个没完。对话要简洁,少而精,因为话说
11、多了,往往反而没有力量;但是,我们不提倡对话越少越好,这里的关键,就是语言要简练,只有简练的语言,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 其次,对话要有个性。 人物的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分和性格特征,不能千人一腔。人物的对话总应该有些个性化的东西,尤其是文章的主要人物讲的话,更应该这样。 最后,对话要加工提炼。 对话要加工、提炼,才能用准确、简练、个性化的语言,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来。 同学之间,再推而广之到人民群众,口头语言都是特别丰富的。但是要想写进文章,就需要进行加工提炼,汲取丰富的营养。即使5写真人真事,对话也要加以选择和提炼,并不是要把每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到文章中去,而要选择那些典型的、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本质的话语来表现人物。 思考题 1谈谈对话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2运用对话要做到几点要求? 20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