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稻飞虱防治.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63925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飞虱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稻飞虱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稻飞虱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稻飞虱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稻飞虱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稻两迁害虫灾变的基本认识,1、对2005以来飞虱成灾的反思爆发和成灾是2个层次,无论多大的爆发只要防治措施及时得当就不会成灾。 而实现有效防治的前提是对害虫虫情种群于抗药性时空连续的监测和准确的虫情预测,这恰恰就是2005年稻飞虱成灾的根本原因。 2、两迁害虫灾变的条件1、迁入基数是大发生的前提(包括前期和后期迁入) 2、适宜的气象条件是大发生的关键(包括迁飞的本地繁殖条件) 3、防治手段和技术的效果是形成灾害的原因(目前抗药性事主要的原因),水稻两迁害虫灾变的基本认识,3、2005年台风总汇 强风暴雨不仅使迁入虫量大增,而且其螺旋风系使得南北各地互为虫源,导致迁入峰波波相连,给预测和防治带

2、来了极大的难度。,2005年7-10月登入台风总汇,密切关注半个月内的天气状况,1、 特别是台风,除带来大量虫源外;还带来了有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增殖的温度和湿度。 2、台风详细动态请关注“中央气象台”台风专题:(http:/ 1、“马鞍型”(海南北部以及广东、广西北部地区)。 2、“单峰型”(江苏、浙江、安徽等江淮稻区) 3、“多峰型”(海南岛南端) 4、“阶梯上升型”(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种群与稻株群体的互作特性,1、迁入时喜欢选择孕穗期前和长势嫩绿的稻株产卵的习惯。(对处于分裂盛期和孕穗期到稻株有趋向性,这类稻田迁入成虫较多。处与这一阶段的雌虫寿命长、产卵多),褐

3、飞虱种群与稻株群体的互作特性,2、饲养在不同生育期稻株上褐飞虱雌成虫寿命于产卵量,水稻分裂期和孕穗期生活得褐飞虱雌成虫,寿命既长,产卵又多,是由于食料中营养丰富,同时稻株茎杆组织松软,适于产卵。,褐飞虱种群与稻株群体的互作特性,1、褐飞虱在田间增殖倍数与水稻株龄(秧苗移栽后天数)的关系 移栽后30天接虫的次代增殖数量在30-40倍 移栽后50天接虫增殖数量在100倍以上。移栽不足20天增殖数量在20倍一下。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水稻株龄越长,褐飞虱虫量增殖倍数越高。,暖秋对褐飞虱迁入与爆发的影响,褐飞虱是喜温湿害虫,温度对其种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虫产卵量、卵孵化率、若虫成活率。褐

4、飞虱一般不会“落地成灾”,需要在迁入后繁殖1-2代才能达到成灾的虫量。“盛夏不热、晚秋不凉”,适合褐飞虱繁殖,若防治不到位,田间虫量将逐步据增。,褐飞虱大发生的类型与08分析,A、基数爆发型 ;B、早发虫量积累爆发型; C、适温爆发型; D、基数适温协同爆发型;2008年湖南、江西、湖北、安徽7月份以后除“风神”号台风直接影响外,并无台风直接影响,加上两广地区飞虱虫源基数少,迁入基数少,加上8月中下旬气温偏高,不利于稻飞虱繁殖,导致整体发生较轻。但即使迁入基数少,预防不到位,通过不断积累,在个别地区和田块同样稻飞虱也会爆发成灾。如江西九江德安、南昌安义、湖南长沙县等地稻飞虱发生类型属于“阶梯上

5、升型”,进入9月份,部分田块出现穿孔倒伏,部分田块有安然无恙,这主要和前期田间预防有很大的关系,飞虱带毒传播,条纹叶枯病、矮缩病 玉米粗缩病,飞虱防治误区,1、片面追求速效性,忽视持效。 2、早上带露水打药。(防止飞虱迁飞) 3、喷药部位不对(喷稻株的中下部) 4、田间无水喷药(建议保水3-5cm) 5、片面追求用药量大,忽视用水量。,稻飞虱防治技术,1、降低防治指标数,结合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做好前期田间调查及防治工作; 2、针对湖南、江西和湖北等地中晚稻,稻飞虱适合快速繁殖季节修定标准如下:分蘖期防治指标:100-300头/百丛孕穗期防治指标:300-500头/百丛灌浆期:600-1000头/百丛(离收获时间有15天) 3、褐飞虱在分蘖期和孕穗期(7月底-8月初在一季稻上、8月中旬-9月初在晚稻上)虫口基数迅速上升,建议水稻只要一封行便持续用药防治,做到“虫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虫”。,稻飞虱防治药剂的讨论,稻飞虱防治药剂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现状与发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