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一、对举推断法,例如:翻译:“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例如:翻译:“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屈原列传)
2、,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练习: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练习: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任用。,练习: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翻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 。,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任用。,练习: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祠祝毕,刍狗捐;淳精流,糟粕弃。,翻译:
3、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 。,翻译: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任用。,翻译: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抛弃。,(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二、语境推断法,例如:判别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消除。,我们根据上文内容: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曰:“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可以判定这
4、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例如:判别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消除。,“贾”的各种词典义: 1、名词,商人(如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 2、动词,做买卖(如“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3、动词,买(欲勇者,可贾余勇) 4、动词,卖(余勇可贾) 5、动词,谋取(或欲因缘行诈,以贾国利) 6、动词,招致(以宠贾怨,不可谓德),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
5、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08全国),2.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08全国),檄:下令。喻:开导。,2.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
6、,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08全国),檄:下令。喻:开导。,2.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布:铺,3、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3、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责备:要求完备,(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7、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三、语法推断法,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庭除甚芜。,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4.微行入古寺”,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庭除甚芜。,“多”做谓语:赞美,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4.微行入古寺”,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庭除甚芜。,“多”做谓语:赞美,“除”做主语,台阶,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4.微行入古寺”,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庭除甚芜。,“多”做谓语:赞美,“除”做主语,台阶,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4.微行入古寺”,“微”做带宾语的谓语:隐匿,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庭除甚芜。,“多”做谓语:赞美,“除”做主语,台阶,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4.微行入古寺”,“微”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微”做带宾语的谓语: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