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囊墨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理方法辨析 申富林 (泰州市孑L桥初级中学,江苏泰州 225330) 摘 要:对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说理方法, 存在不同观点。本文从本体喻体的性质及比喻的作用角度和 讽喻的定义及讽喻的故事特点角度否定了运用比喻和讽喻说 理的观点从类比的性质角度论述了类比说理观点的正确性。 关键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理方法 比喻讽喻 类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致地刻画了邹忌这样一个精细而聪 明的谋臣形象。他的精细表现在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 还美这件小事巾悟出一个深刻道理他的聪明表现在他成功 地讽劝齐威王纳谏除弊。邹忌的成功讽劝缘于他巧妙的说理, 对于本文的说理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
2、智,那么,邹忌究竟用了 什么样的说理方法使齐威王爽快纳谏进而除弊兴国的呢? 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 略。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齐策中的一篇优秀历史散 文以叙事为主。本文所谓的说理方法是指邹忌规劝齐威王采 用的方法,而不是整篇文章采用的说理方法,邹忌讽齐王纳 谏不属于议论文体。 一、运用比喻说理 根据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注解,讽的意思是: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题目中的“讽”让我们 自然想到邹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理。邹忌是不是用了 比喻,我们可以从本体喻体的性质和比喻的作用两个方面进 行分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如果是比 喻
3、,则有必要找出本体和喻体。比喻的目的是描写事物或说 明道理,邹忌进谏是为了向齐威王说明道理,暗示齐威王受 了蒙蔽,本体就可以确立为“王之蔽甚矣”。比喻的喻体是运 用者用来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的,邹忌用亲身经历讲道理 喻体可以确立为邹忌自己受蒙蔽。邹忌受蒙蔽与齐威王受蒙 蔽,只是两个不同的人经历了相同的事情,应当属于同一类事 物。从这一点考察,说邹忌运用比喻的方法向齐威王说明道理 不太妥当。 比喻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 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用浅 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邹忌 用自身的经历规劝齐威王是为了使自己的规劝更委
4、婉甚至 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谈不上描绘和渲染,也就谈不 上使说理生动和具体。邹忌自己受蒙蔽这样的事可以说是浅 显常见的,但是齐威王受蒙蔽算不上深奥的道理,邹忌在齐 威王面前完全可以一点即破,无需邹忌费尽心思通过比喻帮 助齐威王理解。既不是描绘和渲染,更不是帮助齐威王理解 深刻的道理,由此认为邹忌运用比喻向齐威王说明道理也不 太妥当 情宣泄自己快乐而毫无政治危机感的帝王后世读者在批评 其荒于朝政的同时分明能够感受到李煜那颗真实叉坦诚的 赤子之心,他的确太不适合做国君了,尤其在那个天下动乱、 纷争四起的时代,我们只能慨叹造化弄人,将一位赤诚无比且 极具天赋的艺术家的人生错位地安排了。 分析李
5、煜前期的词作,无论是表现他的情感生活还是宫 廷生活,李煜都用语清丽、直抒胸臆,每一首作品都宣泄李煜 的真性情,让他那颗赤子之心充分展示在读者面前。 二、李煜后期词作中的赤子之心 公元975年南唐国破。李煜被俘至东京汴梁从此过上了 日夕以泪洗面的阶下囚生活。李煜后期词的风格陡变词风由 前期的清丽脱俗变为沉痛深邃。后期词中不仅充满了故国之 思,而且李煜把个人不幸遭遇上升为全人类共同的生命之思。 王国维先生曾经评价李煜的后期词是“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 夫之词”。即便沦为宋室的阶下囚,李煜仍然不改其赤子之心。 绝少城府。亡国后有一日,昔日属下徐铉奉赵匡胤之命去探望 他,据王钰默记记载:“后主相持大哭,乃
6、坐。默不善,忽长吁 叹日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注:潘佑、李平为南唐与宋对峙 时坚定的主战派)。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 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由这则笔记的记载可以看出后 期的李煜依然何其单纯,毫无心机。其后期词作虽然内涵较前 期深邃得多,但其中赤子之心却一以贯之,李煜在词作中将故 国之思尽情宣泄。如其后期的代表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 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 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反映 了他亡国以后
7、囚居生涯的危苦心情,真乃“眼界始大。感慨遂 深”。全词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充分展示了李煜 的赤子之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令读者无比感慨。 李煜后期词中的相见欢、虞美人等无不真切感人,虽 然李煜的真性情让他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但他那真挚的灵魂 却闪耀在人类的历史长空中,他那颗无比珍贵的赤子之心也 融化在他那些永世流传的作品里,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熠 熠生辉。 三、李煜的赤子之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无论是贵为一国之君,抑或沦为阶下之囚,李煜在人生的 每一个阶段都用他那颗赤子之心在生活、在创作他将对生命 和生活的理解真实地体现在每一首词作中。李煜的创作风格 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著名词人
8、晏几道、秦观及清 初词人纳兰性德都深受李煜的影响,在创作中充分展示自己 的真情实感,因而这些词人的作品无不真切感人。北宋前期词 人晏几道和秦观和李煜一样都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性情中 人,在李煜词的影响下,晏几道和秦观的词风都是语淡情浓、 了无城府,他们的词作中都凝聚着自己的真性情。因而深受读 者喜爱,被清代学者冯煦赞誉为“两宋以来,实罕其匹”。清初 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对生命真切而深刻的感悟与理解更 能明显看出李煜词的痕迹。后主李煜那不幸的人生遭际让后 人无限同情与感慨,但他那颗赤子之心和他那熔铸着赤子之 心的感人词作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读者。展示着人 性与艺术的至上境界真、善、美。 参
9、考文献: 1南唐李碌,李煜南唐二主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2 2况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1997 2014年第69期是;试周刊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男性角色 古嘉惠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英-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中男性角色的性格和婚姻观进行剖析讨论了十九世纪初期 的中产阶级男士的个性特征及社会根源。 关键词:吉英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男性角色 中 产阶级 吉英奥斯丁是英国十八世纪末期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她用幽默讽刺的
10、笔法无比细致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 生活。她自己评价“我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 刻品”。后人都认为她的作品之细致,的确当得起这个比喻。 在吉英奥斯丁42年的短短一生中,她一共创作了6部小说。分 别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苑林、诺桑觉 寺、爱玛、好事多磨。在这些小说中,奥斯丁忠实地记录了 英国在前工业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被誉为“可与莎士 比亚比肩”的作家。其中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也多次被 拍成电影搬上荧屏。这部小说通过对那个时代婚姻问题的描 写展现了一幅幅当时社会中产阶级的精彩画面。纵观评论界 的文章,多是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 及叙事艺术31 进行分析,鲜有
11、对男性角色的分析评论。事实上,吉英奥斯丁 笔下的男性角色也有独特魅力。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男性角 色为切入点对小说中的主要男性和他们的婚姻观进行剖析。 一、傲慢与偏见中男性角色的特点 小说中所涉及的主要男性角色有以下几个:班纳特先生、 柯林斯先生、彬格莱先生、达西先生及韦翰先生。 1班纳特先生:班纳特先生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父亲 文中是这样描述他的:他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 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真使他那位太太积 了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当年他因为贪图美 貌,娶了一位心智愚钝、见识短浅的女人,因此婚后不久便对 她情淡爱弛。不过班纳特先生并没有因为婚姻不美满就
12、在外 面寻欢作乐。他喜欢乡村环境和爱好读书,于是便在书房中度 过美好时光。只是时不时拿自己的妻子的愚昧无知来开心。对 于女儿他欣赏两个大女儿吉英、伊丽莎白举止高雅、见识丰 富,特别推崇二女儿伊丽莎白的聪慧机智,但对三个小女儿粗 俗无礼、追求享受的行为听之任之,最后间接导致小女儿丽迪 雅跟人私奔,铸成大错。他虽然聪明,但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丈 夫和父亲。 2柯林斯先生:柯林斯先生是吉英奥斯丁笔下极为经典 的喜剧人物。他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表兄,也是浪搏恩财产 的限定继承人(因班纳特先生与太太连生五个女儿没有男性 继承人按英国当时的限定继承法财产只能由一位远亲柯林 斯先生继承)。为了在继承浪搏恩财产时
13、 tl,安理得,他别 tl, 裁地想出一个妙招挑选班纳特先生的一个女儿作为妻 子。柯林斯先生是个传教士,他趋炎附势,巴结上了一位有钱 的女施主咖苔琳夫人,便自以为了不起,以为像伊丽莎白这样 的姑娘,“尽管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不幸财产太少,把可爱、 二、运用讽喻说理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对讽喻的解释 是:一种修辞手段,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陈望道 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 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因为要说故事,讽喻往往比较长,本 体、喻体不在一个句子里。邹忌跟齐威王讲述自己被妻、妾、客 蒙蔽的事情他的目的就是告诉齐威王,齐威王也被蒙蔽了, 从
14、而规劝齐威王纳谏除弊。邹忌讽齐威王时讲述了妻、妾、客 谬赞自己这件事,课文用了大量篇幅,而不是用一两句话表达 清楚,从这方面看,认为邹忌采用了讽喻的说理方法是有一定 道理的。 陈望道先生最先明确提出讽喻是一种独立的辞格,并进 行了详细阐述。据陈先生的观点,用来讽喻的故事是造出来 的,具有创造性和虚构性。创造性和虚构性是讽喻的必要条 件,否则不能构成讽喻。例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渔翁得 利”等都是虚构的。邹忌规劝的是齐威王,讲述的是自己的故 事应该是真实的,否则会是欺君之罪。伴君如伴虎,邹忌只想 委婉地规劝以防祸患他不会虚构这样的故事拿自己的性命 开玩笑。从这点上来说,邹忌用讽喻的方法规
15、劝齐王这一观点 不太可靠。 讽喻是不是比喻?根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增订版)对比喻的阐述,讽喻就是一种比喻。如果讽喻是一种 比喻,那么认为邹忌运用讽喻手法向齐威王说明道理的观点 也不妥当。上文已经论述了邹忌运用比喻向齐威王说明道理 的观点不太妥当。 三 运用类比说理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对类比的解释 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 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作为逻辑学中的一种 24 推理方式类比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重视客观实际,与徐公仔 细比较感觉自己比徐公差得很远,从而认识到自己其实是受 到了自
16、己妻子、妾和客的蒙蔽,虽然他们认为邹忌比徐公漂亮 的原因各不相同。邹忌分别从三个方面把自己和齐威王进行 了比较:邹忌的妻子偏爱他与宫中的妃子而近臣偏爱齐威工, 邹忌的妾害怕他与朝中的大臣害怕齐威王,邹忌的客人有求 于他与全国范围内的人有求于齐威王。邹忌向齐威王讲述自 己的比美故事,其实只是想通过比较让齐威王认识到齐威王 自己也像邹忌一样受到蒙蔽。邹忌本想委婉地暗示齐威王,希 望齐威王认识到受蒙蔽的事实从而纳谏除弊,毕竟邹忌面对 的是君王但是,最后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自己的比较结 论:“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邹忌受蒙蔽与齐威王受蒙蔽的三个方面原因在性质上是 相似的邹忌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得出齐威王也像自己一样 受蒙蔽的相似结论。这不符合比喻的本体喻体是性质不同的 事物的要求,所以说邹忌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方法说理;这符合 类比推理的特征,即通过两种事物在一些特征上的相似性的 比较由此及彼地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 是一个由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在“讽”的方法中属于“暗示”(邹 忌在最后才直接点出了齐威王受蒙蔽,或许是他感觉到委婉 规劝的力量还不足以让齐威王醒悟),而不是由抽象到具体的 “比喻”。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5 3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