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讲 经济学.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2997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     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七讲     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七讲     经济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七讲     经济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七讲     经济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讲 经济学,人文社会科学概论之,一,一、什么是经济、经济学Economy and economics,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

2、“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一)经济学的几个指数,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也就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

3、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宏观经济学:指标的测定与调控幸福指数、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储蓄率、利率、汇率、贸易赤字、税率、基尼系数、市场化率、股价指数、生产率、安全指数、信心指数,道琼斯指数: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的股价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是反映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日经股票平均指数:

4、它是由东京股票交易所第一组挂牌的225种股票的价格所组成这个由日本经济新闻有限公司(NKS)计算和管理的指数,通过主要国际价格报道媒体加以传播,并且被各国广泛用来作为代表日本股市的参照物。 香港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场中的33家上市股票为成份股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股价指数,是反映香港股市价格趋势最有影响的一种股价指数。,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之间关系的学科,以及对各种资源(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运用。 具体的说,经济学研究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这一过程中有限资源的消耗和使用。,(二

5、)研究主题:“五个为什么”,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4、生产多少? 5、生产过程中谁来作决策? -资源配置问题,(三)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前提,1、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稀缺的。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2、人是有理性的,是明智的,有追求的,我们的付出应尽可能少但收获尽可能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就是经济活动。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称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及混合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别: 1、决策机制不同 2、协调机制不同 3、激励机制不同,(四)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1、实证方法客观地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内

6、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排斥价值判断。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或规范经济行为。 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轿车进入家庭轿车能否进入家庭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 涉及的因素: 汽车价格、政府政策、汽油价格、 消费者收入水平、汽车需求量环境污染问题(尾气排放)、石油供应紧缺的问题、,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凯恩斯,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

7、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少思想家对当时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见解,形成某种经济思想,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并常与他们的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在以历史和文明悠久著称的民族和国家中,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保存的历史文献最为丰富。它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在经济思想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在秦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帝国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竞相著书

8、立说,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封建经济思想以至中国封建经济本身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因而反映这个制度要求的各家经济思想以及以后的演变,与西方古代的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而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如下:,“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所说的“道”不单指自然界的道,同时也指人类社会的道。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在当时日益发展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 这种经济思想在汉代司

9、马迁的著作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得到阐发。司马迁反对当时桑弘羊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主张封建官府垄断盐铁等重要工商业的经营,主张农工商各业应任其自然发展。,义利思想,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义利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儒家承认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对求利,但是他们把义放在首位,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这就是说,要把合乎封建等级利益的规范,作为求利的前提。尽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主张,但是儒家贵义贱利的理论,却占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

10、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富国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见解或政策。 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孔门有若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 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法家富国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商鞅和以后的韩非子,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又是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因此,富国必须“重本”。同时,他们认为工商业是末业,易于牟利,如不加限制,就会使人人避农,危害农业生产,因而主张“禁末”。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张“强国”就须

11、“弱民”,即采取刑赏的手段,使生产者把除了生活和再生产所需之外的生产品,上交国君,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财富。 管子的富国思想,在“重本”一点上和商鞅、韩非相同,但对“末”有不同理解,认为要限制的只是“刻镂”、“文章”的工事。它把商、工与农、士同列为四民,四民同列,重点是在分工。此外,管子主张富国必须富民,认为“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 荀况著有富国专篇,他“重本”,但也肯定工商各业在社会经济中起作用,只是对商贾的数量要有所限制;提出富国必须以富民为基础,主张“上下俱富”。富国之策,受到汉以后历代思想家的重视。 富国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

12、国家这一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赋税思想,对土地课征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产品的主要分配形式,是中国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主要问题之一。自西周的“井田”制消亡后,对农业生产改为按所有田亩课征赋税。因此,中国古代的经书、史籍如尚书、周礼、国语等,常有关于田地分级和贡赋分等的论述。 管仲相齐时,提出“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征收制度,即按土地好坏差别征以不同的税额,体现了使纳税者负担公平的原则。 儒家在赋税问题上主张“薄税敛”,即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这些都表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公元前就有了朴素的级差地租观点。,平价思想,平价思想即关于稳定物价的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如周礼一书很注意对市场、物价进

13、行管理的问题,提到当时官职中有司市、贾师掌握“平市”、“均市”、“成价”、“恒价”等事。战国时代,李悝鉴于谷价大起大落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提出国家在丰年购进粮食,在歉年出售粮食的“平籴”、“平粜”政策,使粮价只在一定范围内涨落。管子的轻重篇,则从货币流通量影响物价的角度,提出国家可利用收缩或投放货币的政策来平抑物价和积蓄重要物资,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活动的手段。汉武帝时,桑弘羊实行的平准、均输政策,主要目的也在于平抑谷价。这一平价思想也被用于国家储备粮食的常平仓制度和救济贫民的义仓制度。,奢俭思想,古代王公贵族生活的奢侈或节俭,关系到财用的匮乏或富足,税敛的苛繁和薄

14、简,因此,对待消费应提倡“俭”还是“奢”,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先秦儒家,把“礼”作为区别奢俭的标准,反对各个等级的人有超礼制标准的消费,超过即被指责为奢,其目的是维护消费方面的等级制。墨家和道家也都主张黜奢崇俭,只是区别奢俭的标准不同于儒家。墨家主张不分等级,以维持生命健康需要为消费标准;道家则以原始时代简陋的生活条件作为理想。,秦汉以后,黜奢崇俭成为对待消费问题的封建正统教条。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出现过一些相反的观点。如管子一书的侈靡篇,就论述过富有者衣食、宫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开支,可以使女工、木工、瓦工、

15、农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于贫民得到就业和生活的门路,也可使商业活跃起来。北宋范仲淹(989 1052)和明代陆楫都有所阐发。陆楫明确反对禁奢,认为扩大消费是增加贫民生计的重要途径;俭只能使一人一家免于贫,而奢则能“均天下而富之”。这种学说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反映。,中国古代思想家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观点,如欲求思想、功利思想、理财思想、轻重论等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都是为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也有些思想是为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而提出来的。,(二)西方经济思想和理论,一般公认的经济学学科出发点源自古希腊人。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

16、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从此,“经济学”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开始被人们使用。根据但是的经济结构,经济学最初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家庭财产管理的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这种分析

17、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他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经常的问题:交换的比例由什么决定?他没有给出答案,但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这些早期的经济观,对以后的亚当斯密、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古代西方经济思潮的发展趋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西方经

18、济学乃至世界经济学的源头。,重商主义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提供了条件,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但是重商主义的研究只限于

19、流通过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18世纪,重商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这时,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威廉.配第和法国的P.布阿吉尔贝尔。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

20、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初的以魁奈和杜尔哥为主要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他们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用租地农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称重农学派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

21、域。他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扣除。但由于斯密受到资产阶级立场和方法的局限,他错误地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的制度,认为通过人类的利己之心和“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并且在价值论和分配论上表现出许多矛盾和混乱的观点。因此,在他的理论中既有科学的见解,也有庸俗的成份。,大卫 李嘉图

22、,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建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了重大发展。他坚持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批评了斯密在价值论上的二元观点。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李嘉图的理论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时期

23、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和斯密一样把资本主义看作是永恒的自然的制度,从而造成了理论上不可克服的矛盾。例如,他不能解决怎样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以及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等问题。但总的说来,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从而成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庸俗因素。这反映了西欧产业革命初期阶级矛盾的特点。,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古典经济学在19世纪初发展到顶峰的同时,也开始着它的庸俗化过

24、程。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是把古典经济学庸俗化的创始者。萨伊阉割劳动价值论,发展了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交换价值的庸俗观点;他还从效用价值论出发,转到生产费用论,进而建立“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他还提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市场法则,根本否认资本主义存在供求脱节和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马尔萨斯在将斯密学说庸俗化的同时,同李嘉图进行激烈论争,他抓住李嘉图在价值论上无法解决的难题进行抨击,并力图否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关于利润来源的学说。J.密尔和J.R.麦克库洛赫则以斯密和李嘉图的信徒面目出现,采用注释和通俗化的形式将古典经济学庸俗化。,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19世纪后期

25、,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加剧。工人运动的高涨和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传播,给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经济学抛弃古典经济学的外衣或以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建立新的庸俗学派了。,历史学派 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以W.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

26、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随着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出现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纳(18351917)、L.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边际效用学派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庸俗学派,以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或称奥地利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国的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一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

27、学派或称洛桑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L.瓦尔拉斯和V.帕累托。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这个学派的主旨是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

28、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他用渐进的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用力学的均衡概念和数学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等。他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质是在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抹煞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及其他许多矛盾。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制度学派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历史学派变种。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他们把历史学派的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此外,在北欧出现了以K维克塞尔(18511926)为代表的瑞典学派,提出与马歇尔不同的理论体系,强调投资与储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占有特殊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