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程序设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建立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具有应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具有使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二、参考课时68 课时。三、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要 素 描 述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2.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3. 掌握各种数据类型、函数、语句及其使用;4. 理解编程语言有关算法的思想;5. 掌握数组知识和使用方法;6. 了
2、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7. 掌握可视化编程语言基础;8. 掌握创建应用程序的方法;9. 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进行简单的应用程序结构设计;2. 能配置可视化程序开发基本环境;3. 能正确使用窗体、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来创建基本的应用程序;4. 能设计应用程序菜单;5. 能对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维护;2(三)思想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使之有机结合;2. 具有严谨的学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审美观念。3.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课程内容(一) 编程语言的概述1. 了解编程语言的发展
3、史和特点;2. 了解编程语言的种类及适用范围。(二)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1熟练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各种简单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2初步掌握复杂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方法;3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4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常量和变量的说明与使用方法。(三) 基本语句、输入/输出控制1. 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句;2. 掌握各种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3. 掌握程序输出格式的控制。(四) 分支语句、循环语句1. 掌握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2. 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3. 掌握转向语句的使用方法;4. 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几种常用算法的基本思想。(五) 函
4、数 (过程) 1. 掌握函数 (过程) 的说明和调用方法;2. 理解函数 (过程) 变量的作用域;3. 能理解形参和实参之间的关系,能正确使用函数 (过程) 参数;4. 能准确使用函数的返回值。(六) 可视化编程基础1. 了解可视化编程工具的基本知识;32. 了解可视化编程工具集成开发环境;3. 初步掌握可视化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七) 创建应用程序1. 了解控件的分类,理解焦点的概念;2. 熟练掌握应用程序的结构和开发步骤;3. 了解可视化程序中的简单绘图方法及简单的动画制作方法;4. 掌握窗体的属性、常用方法和事件,掌握多重窗体的切换技术;5. 掌握各种常用控件的用途和常用的属性、方法及事
5、件。(八) 菜单设计1. 了解菜单编辑器的使用方法;2. 掌握下拉式菜单的基本组成和创建方法;3. 了解对菜单选项的控制方法;4. 了解弹出式菜单的创建方法。考核标准1Visual Basic 编写程序的基础知识:变量命名规则、常用变量类型、常用函数及表达式的功能等。2、基本的语句:注释、赋值、结束、程序流程控制、掌握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的常用语句格式。3. 在 Visual Basic 6.0 开发环境进行基本的界面设置。4用 Visual Basic 6.0 创建一个工程,给工程添加窗体,并对工程、窗体以及控件进行规范命名。5使用标签、文本框、图片、命令按钮、单选按钮、复选按钮、框架、列表
6、框、滚动条、定时器等常用控件的功能、常用属性设置、修改等。6设计多文档窗体工程,设计菜单和工具栏。7设计简单的应用程序,并对程序进行编译、运行,生成程序安装包。五、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设计本课程标准包括了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及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由于编程4语言的种类及版本较多,因此选用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根据该课程标准,学校在教学实施前,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实施的载体,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和确定评价方法。本课程教学设计主要以项目案例为载体,可以根据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易于理解、实现和掌握的工程安全,也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完
7、整的程序开发案例,将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每次课完成一部分内容,课程学完后,每位学生就会完成一个完整的程序。2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上机实习结合的比较紧密的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学实施过程建议在机房进行,任课教师应边讲授边上机演示,并指导学员同步上机练习,或是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任务,希望不要把教师讲课与上机实习分开。因此,讲授和上机学时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控制。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展示等教学活动。3评价方法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学生作业、实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本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本课程知识性较强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和实用性,既要关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价。4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教学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能够广播教师讲解演示,能够展示学生操作过程及作品。课程资料、资源尽量实现网络化,即教学内容展示、教学素材提供、学生完成作业等均通过机房局域网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