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6624832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DB61T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P66 DB 61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 XX/ XXXX201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征求意见稿)2016 - XX- XX 发布 2016 - XX - XX 实施陕 西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61/ T9122016I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施工准备 .45 集料开采与生产 .76 基层与底基层 .87 透层、下封层与黏层 158 热拌沥青混合

2、料面层 209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 2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30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32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橡胶沥青配伍性试验 34DB61/ T9122016II前 言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联系信息如下: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电话:029-88811591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六十号;邮编:710065DB61/ T9122014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

3、面面层及基层材料要求、集料开采与生产、黏层、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桥面沥青铺装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面层施工,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 61/T 529 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DB 61/T912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911

4、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529 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529 透层油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914 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JTT535-2004 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底基层 (Subbase)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材料铺筑的次承重层称做底基层。3.2 基层 (Base)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称做基层。3.3 二灰稳定碎石(Lime fly ash stabilized aggregate)将石灰、粉煤灰和具有合理级配的碎石混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

5、入对应比例的水经拌合,压实、养生后能满足一定强度要求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又称二灰稳定碎石。3.4 水泥稳定碎石(Cement stabilized aggregate)一定数量的水泥、碎石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碎石。3.5 松铺系数(Coefficient of loose paving material)材料的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之比值称为松铺系数,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6 集料(Aggregate)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石屑、砂等。3.7 填料(Filler material

6、)DB61/ T91220144加入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填充作用的矿物质粉末。填料可为磨细石粉、消石灰粉、水泥等。3.8 聚合物纤维 (Polyester fiber)由聚合物材料加工而成的,满足一定规格、性能要求的纤维。3.9 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的总称。3.10 透层(Prime coat)为使沥青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粘结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态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油稀释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3.11 粘层(Tack coat)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3.12 封层(Seal coat)为封闭表面

7、空隙、防止水份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3.13 桥面防水层 (Bridge deck waterproofing membrane)设在桥面板与沥青铺装层之间,起防水和粘结作用的薄层。4 施工准备4.1 一般规定4.1.1 施工单位进场后应结合工程特点,调查沿线料源分布及交通条件,落实项目经理部、工地试验室、水泥稳定碎石拌和站以及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具体位置、占地面积、平面布置等工作。4.1.2 拌和站设置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配送化”原则进行标准化建设。4.2 技术准备4.2.1

8、 路面工程开工前,应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请设计单位解决,并做好设计技术交底。4.2.2 完成试验室仪器和及拌合站等的标定工作。4.2.3 施工单位应在各结构层开工前编制开工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4.2.4 在每个路面结构层开工前,由相关单位组织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分层次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4.3 设备准备4.3.1 施工机械准备主要施工机械配置不低于表4.1的规定。表 4.1 施工机械最低配置结构层类型工序 机械设备名 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底基层与基层拌和 稳定土拌和 机 600 型以上 台 2新旧程度为 90以上,连续式、自动电子计量、6 个进料斗、差分皮带秤计量、水计

9、量需有流量计。拌缸长度不小于 3.8 米,否则应采用串联拌缸。DB61/ T91220145发电机组 功率满足拌和设备正 常生产的需要 满足需要 停电时备用装载机 ZL50 或性能相当 满足需要 新旧程度为 90以上运输 自卸车 额定载重量 25t 以上 满足需要 新旧程度为 90以上摊铺 摊铺机ABG423 型性能相当或徐工 952 型及其以上台 2新旧程度为 90以上,自动找平,且同一工作面摊铺机同型号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0t 以上 台 3 新旧程度为 90以上双钢轮压路机11t 以上 台 2 新旧程度为 90以上碾压小型振动压路机 2t 以上 满足需要 夯实边角,台背养生 洒水车 8-1

10、0t 满足需要 新旧程度为 90以上,自动喷洒式拌和楼 4000 型及以上拌合 设备 台 1具有 6 个冷料仓,5 个热料仓,开通逐盘打印功能,安装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动态质量监控器,设备累计出料量不超过 80 万吨。拌和发电机组 功率满足启动拌和楼 的需要 台 满足需要 新旧程度为八成新以上摊铺机 ABG525 型、8820 型或性能相当的设备 台 2新旧程度为 90以上,同一作业面上型号和新旧程度一样安装速度显示与报警装置摊铺轮胎式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台 与摊铺机配 套下面层使用轮胎或橡胶履带转运车,新旧程度为 90以上,具备加热功能。运输 自卸汽车 25t 以上 台 满足需要 新旧程度为八成新

11、以上,具 备保温功能。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113 吨的双驱双振双钢轮压路机 台 34轮胎压路机 2635t 台 34 热拌沥青混合料碾压双钢轮双驱振荡压路机 9t 以上 台 2新旧程度为八成新以上,仅大跨距桥梁桥面铺装碾压采用振荡压路机安装速度显示与报警装置。改性沥青加工改性沥青设备 串联双磨与拌和楼生产能力匹配具有 SBS 自动称量功能;安装改性过程监控器;SBS 的剪切或磨削粒度5m。纤维添加 纤维添加设 备 与拌和楼数 量匹配具有自动称重计量系统,具有质量体积双重控制系统,计量误差2%。桥面铺装层 桥面浮浆处理设备 甩锤机或铣刨机 满足需要接缝处理 切割机 台 1 新旧程度为八成新以上碎石

12、水洗、过筛设备 日产量 1000m3 以上 台 满足需要清扫机 台 2清扫设备森林灭火器 台 6说明:以上设备配置为双向四车道 1 个作业面的要求,作业面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与工期要求而定。DB61/ T912201464.3.2 试验检测仪器准备主要试验检测仪器配置不低于表4.2的规定。表 4.2 试验仪器最低配置仪器设备类型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针入度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延度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软化点试验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动力黏度测定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薄膜烘箱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闪点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水浴箱

13、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沥青指标检测设备布氏黏度计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洛杉矶磨耗试验机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石料压碎值试验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数控压力机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砂当量试验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集料检测设备摇筛机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标准击实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重型击实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电液式轮碾成型机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烘箱 台 2 新旧程度 90%以上低温箱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

14、%以上恒温水浴箱 台 3 新旧程度 90%以上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测试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沥青混合料检测设备全自动车辙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重型击实仪 台 1水泥稳定碎石检测设备 垂直振动击实仪 台 1新旧程度 90%以上,二者取一仪器设备其他路面检测设备 路面取芯机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DB61/ T91220147路面平整度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路面渗水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台 1 新旧程度 90%以上灌砂筒 套 1 新旧程度 90%以上电子称(0.1g) 台 2 新旧程度 90%以上游标卡尺 个 1 新旧程度 90%以上静

15、水天平 台 1其他温度计 个 5 新旧程度 90%以上4.4 材料准备4.4.1 路面施工前应提前做好沥青、矿粉、水泥、集料等各项材料的采购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4.4.2 沥青面层集料每标段每结构层应采用同一料源,所有材料采购均应严格遵循原材料准入、料源批复、材料验收和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4.4.3 正式施工前,材料储量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而且为便于集料质量控制,各结构层集料备料应分别达到总量的 70%以上。4.5 场地准备4.5.1 拌和场a) 水泥稳定类拌和场面积应不小于 60 亩,沥青混合料拌和场面积应不小于 150 亩。b) 拌和场的所有场地及进出

16、场道路,应采用不低于 20cm 厚半刚性基层(或级配砂砾、碎石)+20cm 厚 C30 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c) 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 M7.5 砂浆抹面。d) 集料场应统一规划,设置不同料源、不同规格的材料存放区,并设置高度不低于 3m 的分隔墙。e) 沥青结构层所用粗集料宜搭设遮雨棚,路面细集料应搭设遮雨棚,遮雨棚应采用钢结构。4.5.2 施工便道a) 路面施工混合料运输便道应进行硬化处理,必要时还应设置错车带。b) 沥青面层施工时,每一便道进出主线交叉口应采用高压水枪对车辆轮胎进行清洗。4.6 下承层准

17、备4.6.1 路面施工单位进场后,业主应保证三个月内交验 50%的连续路床,严禁小段交验,其他交叉施工工程应在沥青路面施工前一个月结束。4.6.2 路面施工单位,应参加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验交工作,并办理相应书面手续;应注意检查台背部位及结构物混凝土铺装的标高及平整度。4.6.3 路面单位应对处理好的路床进行自检,其中标高合格率应大于 90%,否则必须采用平地机刮平并重新修整。5 集料开采与生产5.1 一般规定5.1.1 石料开采、集料加工与储运等过程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安全等规定;石料开采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DB61/ T912201485.1.2 集料加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检查各规

18、格集料的质量,如发现集料质量波动较大时,应停止生产,并排查原因。5.2 石料开采5.2.1 料场爆破作业应取得当地公安机关的批准,特殊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5.2.2 母岩的开采宜采用洞采或剥离表皮集中露天开采。5.2.3 宜建立专门的石料分拣堆放场地,不同岩性、不同宕口、不同料源的片石不得混杂破碎。5.3 集料加工5.3.1 碎石a) 母岩片石均应经过高压水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方可用于破碎,进入喂料口的片石无附带表层土石块、无风化石块、无泥块及杂草。b) 应采用配有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的联合破碎筛分设备,进行加工路面碎石,联合筛分设备的分级筛孔尺寸应和拌和设备筛网筛孔相匹配。c) 破碎场应

19、安装干式除尘装置,对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宜进行水洗,集料进行水洗时应设置沉淀池。5.3.2 机制砂a) 机制砂应采用 1020mm 的石灰岩碎石现场加工,母岩抗压强度不宜低于 60MPa。b) 机制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c) 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干燥除尘设备,严禁水洗。d) 加工机制砂所产生的回收粉应采用湿排方式废弃,严禁代替矿粉使用。5.4 集料储运5.4.1 各规格集料应分开堆放,相互之间采用隔墙分离。5.4.2 粗集料堆放时,宜按 1015的倾角分层堆放。运料车在坡角处紧密卸料,然后由堆土机向高处推平,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向下卸料。5.4.3 成品集料

20、运输过程中,应设有覆盖措施。6 基层与底基层6.1 一般规定6.1.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就地取材原则,选择原材料。6.1.2 材料运至现场后,应抽样检测。相同料源、规格、品种的原材料作为一批,应分批检测和储存。6.1.3 料源不同的材料不得混用。6.1.4 石灰、粉煤灰、水泥应设棚封闭存放。6.2 材料要求6.2.1 石灰6.2.1.1 采用级及以上消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6.1 的要求。表 6.1 消石灰技术要求项 目 (CaO+MgO)含量(%) 含水率(% ) 0.6mm 方孔筛的筛余( %) 0.15mm 方孔筛的累计筛余(%)技术要求 60 4 1 206.2.1.2 使用

21、前 7d 生石灰应充分消解,消石灰使用时必须过 1cm 筛孔。6.2.2 粉煤灰6.2.2.1 粉煤灰应符合表 6.2 技术要求。DB61/ T91220149表 6.2 粉煤灰技术要求项 目 SiO2+Al2O3+Fe2O3(%) 烧失量(%) 0.3mm 筛孔通过率( %) 0.075mm 筛孔通过率( %)技术要求 70 20 90 706.2.2.2 使用前应将粉煤灰统一过 5cm 的筛孔。6.2.3 水泥6.2.3.1 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 4h,终凝时间应大于 6h。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

22、质水泥。6.2.3.2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出炉后应停放 7d 以上,且安定性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运至工地的散装水泥入罐温度应低于 50,使用时若高于此温度,应采取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水泥入拌缸温度应高于 10。6.2.4 集料6.2.4.1 粗集料应符合表 6.3 的要求。表 6.3 粗集料技术要求针片状( %)项目 表观密度(t/m 3) 压碎值(% )大于 9.5mm 4.759.5mm技术要求 2.6 25 15 206.2.4.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宜使用石屑或砂,并应符合表 6.4 的规定。表 6.4 细集料技术要求项 目 表观密度/(t/m 3) 砂当量/%技术

23、要求 2.5 506.2.4.3 集料按粒径分为 A 料 19mm37.5 mm、B 料 9.5 mm19mm、C 料 4.75 mm9.5mm 和 D料 04.75mm(石屑)四种规格,并应按表 6.5 的规定生产和使用。表 6.5 集料规格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 的质量百分率/%料号 规格/mm37.5 31.5 19 16 9.5 4.75 2.36 0.6 0.075A 料 19.037.5 100 7090 015 05 - - - - -B 料 9.519.0 - 100 80100 - 015 05 - - -C 料 4.759.5 - - - 100 80100 010 05D

24、 料 04.75 - - - - 100 90100 - 3050 0156.2.5 水6.2.5.1 采用无污染水或饮用水。6.2.5.2 遇到可疑水源,应按表 6.6 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表 6.6 水技术要求项 目 PH 值 SO42-含量/(mg/mm 3) 含盐量/(mg/mm 3)技 术 要 求 4 0.0027 0.0056.3 配合比设计6.3.1 一般规定6.3.1.1 振动击实仪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3.1.2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采用附录 B 方法确定。6.3.1.3 采用附录 C 方法成型直径 150mm高度 150mm 圆柱体试件。DB61/ T9122

25、014106.3.2 技术要求6.3.2.1 矿料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矿料级配应符合表6.7的规定。表 6.7 水泥稳定碎石矿料级配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质量百分率(%)层位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底)基层 100 90100 6682 4054 2238 1528 615 05二灰稳定碎石矿料级配应符合表6.8的规定。表 6.8 二灰稳定碎石矿料级配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质量百分率(%)层位31.5 19 9.5 4.75 0.075(底)基层 100 5065 2434 815 086.3.2.2 压实度和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和7d强

26、度代表值应符合表6.9的规定。表 6.9 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和强度要求水泥剂量()层位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最小值 最大值基层 98 5 3.5 5.0要求值底基层 97 3 3.0 4.5二灰稳定碎石压实度和7d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6.10的规定。表 6.10 二灰稳定碎石压实度和强度要求层位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基层 98 1.0要求值底基层 97 0.86.3.3 室内配合比设计步骤6.3.3.1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步骤(1)根据工地实际使用集料的筛分结果和表 2-8 集料级配的要求,确定各规格集料之间比例。(2)分别按下列四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集料级配、不同水

27、泥剂量的混合料:底基层用: 3.0,3.5,4.0,4.5%基层用: 3.5,4.0,4.5,5.0%(3)采用垂直振动法按附录 A 确定各水泥剂量混合料最大干密和度最佳含水量。(4)按表 2-9 中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试件应有的干密度。按计算的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按照附录 B 成型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圆柱体试件,每组试件不少于 9 个。(5)试件放入温度 202、相对湿度在 95%以上标准养生室室内养生 6d,取出后浸于202恒温水槽中,并使水面高出试件顶部。(6)将浸水 24h 的试件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水分,量高称重后,立即进行无侧限DB61/ T912201411抗

28、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 或 0.95(1.64)vRC0.951.64RS式中:R 0.95保证率 95的强度代表值, MPa;该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Cv该组试件强度的变异系数,%;S该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7)根据表 3-9 的要求,确定水泥剂量。若达不到要求,重新调整配合比或更换原材料。(8)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混合料集料级配、水泥剂量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并通过试验确定延迟时间,施工允许延迟时间不应超过水泥初凝时间。6.3.3.2 二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步骤(1)石灰粉煤灰最佳比例的确定1)配制 5 组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建议石灰:粉煤灰=2:3,2:4,2:

29、5,2:6,2:7。2)采用附录 B 振动击实法确定不同比例石灰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3)采用附录 C 振动成型法制备石灰粉煤灰混合料 h15cm15cm 圆柱体试件,每组试件个数应符合表 6.11 要求。表 6.11 最少试件数量(件)偏差系数 Cv(% ) 10 1015 1520最少试件数量(件) 6 9 134)试件按 JTG E51 要求进行养生,即将试件放入温度 202、相对湿度在 95%以上养护室内养生 6d,取出后浸于 202恒温水槽中,并使水面高出试件顶约 2.5cm。5)将浸水 24h 的试件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并量高称重后,按 JTG E51 方法测

30、试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按式(1)计算强度代表值;(1)vCR645.95.0(2).1.S式中:保证率 95%的强度代表值,MPa;95.0R该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该组试件强度的变异系数,%;vC该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S6)以石灰粉煤灰比例为横坐标,石灰粉煤灰强度代表值为纵坐标,绘制强度代表值石灰粉煤灰比例关系图,曲线峰值对应横坐标即为石灰粉煤灰最佳比例。(2)各规格集料比例的确定DB61/ T912201412根据工地实际使用集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各规格集料组成比例,合成集料级配应符合表 7规定。(3)二灰稳定碎石最佳比例的确定1)试配二灰稳定碎石建议

31、石灰粉煤灰:矿料=22:78,20:80,18:82。石灰粉煤灰比例采用步骤 5.3.1 确定的最佳比例。矿料采用步骤 5.3.2 确定的最佳比例。2)采用附录B确定各组石灰粉煤灰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3)采用附录 C 振动成型石灰粉煤灰碎石 h15cm15cm 圆柱体试件,每组试件个数应符合表 9 要求,并按 JTG E51 要求进行养生。4)将浸水 24h 的试件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并量高称重后,按 JTG E51 方法立即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按式(1)或(2)计算强度代表值。5)7d 强度代表值最大值对应的石灰粉煤灰矿料比例为最佳比例。(3)配合比报告编制配合比报

32、告应包括:原材料检测结果、设计级配范围及级配曲线、石灰粉煤灰比例及剂量、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7d 无侧限抗压强度或 7d 劈裂强度、最大干密度确定方法和试件成型方法等内容。6.3.4 施工配合比确定6.7.4.1 室内配合比应通过稳定土拌和机实际拌和检验和不小于 200m 试验段的验证。根据摊铺、碾压以及现场芯样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6.7.4.2 根据拌和设备灰剂量控制精度,结合施工中原材料变化和施工变异性等因素,工地实际采用石灰剂量可增加 00.5%。6.7.4.3 每天开盘前,应检测原材料级配及天然含水率,验证混合料配合比准确性及稳定性。拌和混合料含水率应不超过最佳含水率值 0.5%

33、,并确保碾压时混合料含水率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6.4 基层与底基层施工6.4.1 一般规定6.4.1.1 施工前,结合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及水泥稳定碎石设计与施工特点,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应培训后上岗。6.4.1.2 下承层验收合格后,方可以进行上结构层施工。6.4.1.3 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不小于 200m 的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6.4.1.4 应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使各工序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碾压终了之间的延迟时间。6.4.2 混合料拌和6.4.2.1 拌和设备要求e) 稳定土拌和机额定产

34、量应不小于 600t/h,拌缸长度不小于 3.8m。对于拌缸小于 3.8 米的拌和站应采取 2 个拌缸串联方式进行拌合。f) 进料斗应不少于 6 个,料斗间加设高度不小于 50cm 的隔板以防窜料。g) 至少配置 2 个容量 80t100t 水泥罐,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防水泥起拱停流。h) 料斗、罐仓应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加水量使用高精度流量计控制。DB61/ T9122014136.4.2.2 拌和前应先调试和标定所用设备,确保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和标定设备。6.4.2.3 拌和实际产量应不超过额定产量的 85%,并保证实际出料能力应超过实际摊铺能力的1

35、0%15%。6.4.2.4 每天开始拌和前,应检查集料的含水率,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拌和含水率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持现场摊铺碾压含水率接近于最佳含水率。6.4.2.5 每天出料时,检查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检配合比情况。6.4.2.6 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多次呈“品”字型装料。6.4.3 混合料运输6.4.3.1 运输车辆数量、运输能力应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6.4.3.2 运输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6.4.4 混合料摊铺6.4.4.1 摊铺机应具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新旧程度不宜低于 80%。6.4.4.2 为防止混合料离析,

36、应对摊铺机采取下列措施:i) 螺旋布料器不应安装在高位; j) 螺旋布料器与前挡板刮板和熨平板之间间隙应不大于 25cm;应采取措施降低前挡板刮板离地高度,如设塑料或橡胶挡板等;k) 前挡板刮板两端安装塑料或橡胶挡板等,以防止两端混合料自由滚落。6.4.4.3 摊铺准备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l) 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m) 下承层洒水湿润后,对半刚性材料表面还应撒水泥,水泥用量宜为 1.0kg/m2。6.4.4.4 摊铺应符合以下要求:n) 采用梯队流水作业模式,相邻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应不超过 10m;o)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5m/min2.0m/min,且尽量

37、匀速、不停歇地摊铺;p) 螺旋布料器应匀速、不间歇地旋转送料,且全部埋入混合料中;q) 螺旋布料器转速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保证两边缘料位充足;r) 摊铺机应开启振动器和夯锤。振动器振动频率应不低于 30Hz,夯锤冲击频率应不低于20Hz。6.4.5 混合料碾压6.4.5.1 12t 以上双钢轮压路机不少于 1 台,26t 以上胶轮压路机不少于 2 台。足够数量的20t 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确保与拌和、摊铺能力相匹配。压实设备的新旧程度为 80%以上。6.4.5.2 直线段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有超高路段,由低侧向高侧碾压。6.4.5.3 宜按表 10 方案碾压,每遍重叠

38、1/2 轮宽。并通过试验路段最终确定碾压程序与工艺。表 6.12 碾压方案阶段 压路机类型及组合 碾压速度 工艺要求 遍 数初压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1.52.0 km/h 紧跟摊铺机 不少于2 遍复压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2.5km/h 先弱振1遍,再强振不低于4遍,最后弱振1遍 不低于6 遍终压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2.5 3.0km/h 以弥合表面微裂纹、松散以及消除轮迹为停压 标准 12遍6.4.5.4 压路机操作要求a)倒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得拉动基层;DB61/ T912201414b)第一遍稳压时,倒车时必须原路返回;c)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一段,换挡倒车位置应前后错

39、开,形成齿状或阶梯状;d)压路机停车要相互错开 3m 以上,并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以免破坏基层结构。e)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6.4.5.5 碾压作业结束前,如有局部晒干和风干迹象,影响压实时应及时采用喷雾形式补水。6.4.5.6 碾压应达到规定压实度,且基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和微裂纹。6.4.5.7 压实度检测后的坑洞应及时采用与基层相同材料分层回填并砸实。6.4.6 养生与交通管制6.4.6.1 碾压完毕且平整度、压实度、厚度等检查合格后,(底)基层表面应即刻覆盖透水无纺土工布并洒水养生。土工布之间搭接不小于 50cm,两侧下搭不小于 50cm,并用砂袋或其它

40、重物压住。采用的土工布要求白色、重量不小于 250g/m2、单幅宽不小于m。6.4.6.2 养生至少 10d 后方能铺筑上层;养生 14d 后,可移走覆盖的透水无纺土工布,但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始终保证(底)基层表面湿润。6.4.6.3 养生用洒水车应采用喷雾式喷头,严禁采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底)基层结构。衡量养生效果的标准是以表面基本潮湿为准,养生结束后表面无冲刷、无离析、无松散。6.4.6.4 土工布覆盖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且洒水车的车速不应超过 20km/h。6.4.6.5 覆盖养生结束后,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并应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

41、驶,以保护(底)基层骨料不受破坏。6.5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6.5.1 一般要求6.5.1.1 拌和出料后立即取样并在 10min 内送达工地试验室,进行灰剂量和矿料级配检验。记录每天实际石灰用量、粉煤灰用量、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日均灰剂量,检验灰剂量的一致性。6.5.1.2 基层裂缝采用聚酯玻纤布处理。灌缝并洒完透层油后,在裂缝两侧各 50cm 范围内洒SBR 粘层油并铺上宽度 100cm 土工布,压实后再洒一层 SBR 粘层油使土工布完全浸透。要求采用聚酯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 450g/m2。6.5.2 施工过程质量检查施工单位应按表 6.13表 6.15 要求对基层及

42、底基层原材料、外形尺寸、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进行自检,监理工程师按所列频率的 20抽检。表 6.13 原材料检测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材料名称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频率石灰 有效钙、镁含量 符合表 6.1 要求 材料组成设计时测 2 个样品;厂家或等级变化时重测;每批每 300t 测 1 次。粉煤灰 烧失量 符合表 6.2 要求 材料组成设计前测 2 个样品;每个料源检测不少于 2 次强度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凝结时间 初凝时间4h,终凝时间6h水泥安定性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材料组成设计时测 2 个样品;厂家或强度等级变化时重测含水量 确定天然含水量和拌和加水量 每天拌和前测 2 个样品;级

43、 配 符合表表 6.7 和表 6.8 要求表观密度 符合表 6.3 和表 6.4 要求针片状 符合表 6.3 要求集料压碎值 符合表 6.3 要求使用前测 2 个样品;使用过程中粗集料每2000t 测 1 次,细集料每 1000t 测 1 次;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DB61/ T912201415表 6.14 外形检查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和频率代表值 981 压实度(%) 极 值 94按 JTG F80/1 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2 处2 平整度(mm) 8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10 尺3 纵断高程(mm) +5,-10 水准仪,

44、每 200m 测 4 个断面4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代表值 -85 厚度(mm)合格值 -15按 JTG F80/1 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1 点6 横坡(%) 0.3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7 7d 抗压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按 JTG F80/1-2004 附录 G 检查表 6.15 质量控制的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频率1 石灰剂量 不小于设计值-1%2 粉煤灰用量 允许差1.5%3 水泥用量 不小于设计值的 0-0.5%每一作业段或每 2000m21 次,至少 6 个样品,并与实际用量校核

45、3 矿料级配 符合表 6.7 和表 6.8 的要求 每一作业段或每 2000m2 检测 1 次;4 含水量 最佳含水量-0.3%+0.5% 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5 拌合均匀性 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随时观察6 压实度 98%(基层),97%(底基层) 每一作业段或 2000m2 检查 6 次以上7 抗压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一作业段或 2000m26 个试件6.5.3 交工验收6.5.3.1 基本要求基本应符合以下规定:s) 集料应符合本标准要求;t) 水泥剂量和矿料级配应符合本标准要求;u) 混合料应在最佳含水率状态下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v) 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覆盖保湿养生,

46、养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w) 养生至第 7 天,应采用直径 150mm 钻头取芯检查,芯样应完整。6.5.3.2 实测项目实测项目见表6.16。表 6.16 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序号 检查项目底基层 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代表值 97 981 压实度(%) 极 值 93 94 按 JTG F80/1 附录 B 检查,每 200 m 每车道 2 处2 平整度(mm) 12 8 3m 直尺,每 200 m 测 2 处,每处连续 10 尺3 纵断高程(mm) +5,-15 +5,-10 水准仪,每 200 m 测 4 个断面4 宽度(mm) 应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 m 测 4

47、 处代表值 -10 -85 厚度(mm) 合格值 -25 -15 按 JTG F80/1 附录 H 检查,每 200 m 每车道 1 点6 横坡(%) 0.3 0.3 水准仪,每 200 m 测 4 个断面7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按 JTG F80/1 附录 G 检查6.5.3.3 外观鉴定外观鉴定应符合以下规定:DB61/ T912201416x)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y)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6.5.3.4 基层和底基层应按 JTG F80/1 进行质量检验评定。7 透层、下封层与黏层7.1 一般规定7.1.1 透层、封层、黏层应在干燥和较热的天气施工,气温低于 1

48、0或大风,不得进行透层、封层、黏层施工。7.1.2 在透层、封层、黏层施工前,应遮挡路缘石、桥头、涵顶及路面两侧的护栏等,避免污染。7.1.3 基层表面对平整度差、标高不能保证待铺层厚度的段落在透层施工前,采用铣刨机进行轻铣刨或拉毛处理;加强对台背、小型结构物铺混凝土装层的平整度及标高的检查和处理。7.1.4 透层、封层、黏层施工时必须保持工作面干燥,不得有积水或工作面潮湿。7.1.5 透层、封层、黏层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交通管制封闭管理。7.2 透层7.2.1 材料透层油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用A-90#基质沥青加工。高渗透乳化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7.1,A-90#基质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JT

49、G F40规定。表 7.1 高渗透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 单位非稀释类 稀释类 试验方法破乳速度 慢裂 T 0658粒子电荷 +/- +/- +/- T 0653筛上残留物(1.18mm 筛),不大于 % 0.1 0.1 T 0652道路标准黏度计 C25.3 s 820 820 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40 40 T 0651针入度(25),不小于 0.1mm 50300 50300 T 0604软化点,不小于 45 T 0606蒸发残留物延度(15),不小于 cm 10 40 T 0605与集料的黏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 2/3 2/3 T0654储存稳定性 搅拌后无明显沉淀和沥青皮 搅拌观察渗透性 mm 5mm 5mm 附录 A7.2.2 施工机械透层施工的主要机械见表7.2。表 7.2 透层机械设备配套表序 号 设备名称 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