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设计模板课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高一(8)班 课时:1 课时提供者:张丽媛 单位:库车县第二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一共两课。本课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在这一时期,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关系。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本课是新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本
2、单元的地方比较重要。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国近代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2.运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3.循循诱导,注意方法引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
3、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通 过 中 国 在 日 内 瓦 会 议 和 亚 非 万 隆 会 议 上 发 挥 的 作 用 , 使 学 生 认 识 到 中 国 国 际 地 位 的 提 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是涉及到外交关系的一些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有一些联系,但总体来说是独立的。总的来说,学生对本课内容可能不是特别熟悉,对后面两个会议的内容也容易混淆。在讲本课时,除了要重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还要注意我国走向世界的两次会议。这两个会议的具体情况,由于位于教材后面的内容,学生学的时候可能已经产生了一些倦怠感,因此
4、,本课的节奏把握相对重要。前面的重点内容既要突出,又要注意时间的有效性,要做到放收自如。对于本课,适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完成教学。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2本科要注意情境教学的运用。对于两大阵营的对立、 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中印建交、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等,要通过幻灯片打出。本科也要结合合作探究法,比如对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可以引导学生列举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在华取得的特权。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六
5、、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以及签订的场景。提问学生,旧中国的外交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多媒体上打出“屈辱”外交的图示。提问学生,新中国的外交是什么特点,从而导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学生回答:屈辱的外交。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从而对比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师)提问学生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师)总结同时在多媒体上打出
6、外交关系的决定因素有:国际国内环境、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这几个因素总结出新中国的国际国内环境什么样,国家利益上有什么要求。(多媒体展示)两大正营对立的学生讨论问题。引发学生对外交关系的理性思考,并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3(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材料:毛泽东见米高扬时的谈话:“1949 年2 月初,毛泽东会见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若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子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有秩序,陈设好了,再清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
7、人得等一等,暂时不能让他们进门.”问题:1.为什么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应该怎么办?2.真正的朋友指谁?别的客人又指谁?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史论结合,让学生对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有较深的印象。结合这部分内容导出并讲解这个方针的具体内容。(多媒体展示)毛主席访问苏联,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场景(师)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指引下,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生)与苏联等十个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师)引领学生学习教材历史纵横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了解相关内容,并体会这个条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师生共同探究。通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
8、到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成果,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讨论交流:师:(过渡)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那么,新中国是怎样发展与邻国、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呢?生:新中国通过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师: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呢?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你们的剖析很有道理。既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么受欢迎,那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来思考这一问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学生
9、分组讨论。在此处要让学生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同时,新中国在此时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4多媒体展示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图片。设置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大摊的问题要解决,为什么要到瑞士日内瓦那么远的地方去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会议。并且这次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师生共同讨论。通过讨论和课件的资料让学生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所取得的成就。(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在 万 隆 会 议 期 间 , 周 总 理 除 参 加 安 排的 很 紧 张 的 会 议
10、 外 , 还 以 超 乎 常 人 的 精 力开 展 了 大 量 的 会 晤 和 宴 请 活 动 有 人 曾计 算 过 , 在 7 天 的 亚 非 会 议 的 168 个 小 时中 , 周 总 理 只 睡 过 13 小 时 , 平 均 每 天 睡眠 不 超 过 2 小 时 。 在 那 些 不 眠 的 时 间 里 ,他 不 是 出 席 各 种 会 议 , 就 是 与 其 他 代 表 团进 行 交 往 活 动 。 会 议 期 间 , 周 总 理 辛勤 播 下 的 友 谊 的 种 子 , 终 于 结 下 了 累 累 的硕 果 。 在 会 后 的 短 短 数 年 中 , 我 国 同 亚 非会 议 的 与
11、 会 国 之 间 的 关 系 有 了 迅 速 发 展 ,先 后 与 尼 泊 尔 、 埃 及 、 叙 利 亚 、 也 门 、 锡兰 、 柬 埔 寨 、 伊 拉 克 、 苏 丹 、 加 纳 和 老 挝10 个 亚 非 国 家 建 立 了 外 交 关 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 55 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研究性学习通过探讨学习,意识到周总理所做的努力。同时万隆会议作为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阻挠和破坏,从而体会“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
12、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内容 学生姓名评价日期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评价项目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 寄语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5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新中国成立一年内同苏联等十七个国家建交1. 提出背景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 内容: 提出的背景、概况、意义另起炉灶 3. 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背景、目的、特点、成果、意义一边倒 4、万隆会议二、外交的成就 背景、特点、成果、意义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本堂课在的内容是我国
1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要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这一方针的背景,了解这一方针的内容,并弄清楚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外交方针背景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易于学生掌握的方法。关于内容的学习,效果还算可以。但是没有加入深层次的学习,对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关于外交的成就,在线索的梳理上是比较满意的。对于新中国成立一年时间同十七个国家建交,也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体会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材料和学生的探讨,学习效果可以;关于日内瓦会议,可以作为本课的亮点,因为关于这个会议中方代表在会上的表现和周总理的外交故事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关于万隆会议,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内容,周总理在会议关键时候所做的努力,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总体上来说,本课还算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