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教案刘秀荣【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背诵咏柳生:说说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色?师:“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春。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师:请学生用古人的诗句吟诵春天,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1.听读、熟读成诵感受本文的语言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课文,听名家泛读,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训练说的能力。) 3.再听名家读课文,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 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司,把无形
3、、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结合练习五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三、朗读比赛,探究畅所欲言: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
4、缺,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四、小结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
5、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五、作文练习:(口头练习,课后写成片段作文)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 150 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