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田汽车历史介绍本文我们将向大家介绍的是作为日本三大汽车企业之一的本田,在汽车领域,本田从第一款车型推出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本田的产品大都具有节能环保、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等特点,如今其汽车的产量位列世界前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本田的事业历程。 1963 年之前 企业初创依靠摩托车起家1906 年,宗一郎在日本滨松出生,他仅仅接受了 10 年正规教育,就在 16 岁时去到东京开始了汽修学徒生涯。工作期间,宗一郎对汽车机械和赛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打造赛车,还当起了车手。工作 6 年后,在汽车修理行老板的帮助下,宗一郎在家乡开办了一家汽修分店。他的生意很快步入了正轨并越做越大,但
2、宗一郎并未满足,他开始扩展业务。凭借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创造天赋,宗一郎发明了替代木质轮圈的金属轮圈,并在 1931年获得了专利。拿着大笔的专利费,本田宗一郎于 1934 年创办了制造活塞环的东海精机公司,这是他第一次创业。不过,由于工艺问题,东海精机制造的活塞环用不了多久就会坏掉,于是宗一郎决定重返校园,学习如何铸造活塞环。1936 年,宗一郎在一次赛车事故中受伤,自此结束了车手生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业务中去。到 1937 年,东海精机公司已经能够制造出耐用的活塞环了,不过其产品质量依旧不够理想。当时,丰田公司向东海精机订购了 5 万个活塞环,但送检的 50 个样品中只有 3 个达到了丰田的
3、检测标准。之后几年,宗一郎不断改进活塞环的质量,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其产品终于得到了丰田的认可。1942 年,丰田取得东海精机 40%的股份,公司改名为东海精机重工。1944 年,宗一郎的工厂遭到了美国轰炸机的攻击,而在次年的日本中部地区地震中,其工厂再次蒙受巨大损失。随着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宗一郎将东海精机重工剩余的 60%股份也卖给了丰田。一年后,年近 40 岁的本田宗一郎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战后的日本资源非常紧缺,汽车没有燃油上路,火车被迫超载运行并且经常停车,而崎岖不平的山路又使骑车人感到十分费力。看到商机的本田宗一郎,收购了一批军方剩下的东发发电机,并将其改装成辅助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
4、这种助动车能让出行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很快就成为了热销品。1947 年,宗一郎与河岛喜好(后来本田的第二任社长)成功研制出了 A 型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这也是第一款带有本田 LOGO 的发动机。1948 年,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20 世纪 50 年代,本田又相继推出了 Dream E 型、Cub F 型、Benly J 型、Super Cub C100 等车型。其中 Super Cub 系列(小绵羊)凭借出色的耐用性和实用性,50 多年来一直畅销全世界,并广受用户好评。经过 12 年的发展,到 1959 年,本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然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满足于仅仅制造摩
5、托车,他认为制造摩托车只是作为生产发动机的一种应用,而制造汽车才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不过,当时的日本通商产业省(政府机构)却以日本汽车产业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制造商为由,阻止本田开展汽车业务。尽管如此,本田宗一郎仍然没有放弃,他无视通商产业省要求停产的禁令,坚持进行汽车生产。为了准备造车,本田在 1957 年-1958 年期间建起了新的研发机构,并聘请近 50 名工程师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原型车开发及测试。 1963 年-1976 年 涉足汽车制造开拓海外市场本田制造的第一款车是名为 S360 的前置后驱跑车,该车于 1962 年 6 月首次在铃鹿赛道亮相,不过此后并没有投入量产。同年 10 月的东京
6、车展上,本田除带来 S360 以外,还发布了两款新车:T360 和 S500。1963 年 8 月,本田 T360 率先发售,该车是一款中置后驱微型货车,外观采用“五月蓝”车漆,大灯集成在发动机盖上。由于本田 T360 符合日本当时的 Kei car 标准(车身长宽高小于 3000mm1300mm2000mm,发动机排量低于 360ml),因此可以享受多项政策优惠,如:无需先有停车位、减税、保险折扣等。2 个月后,本田又投产了 S500 跑车,该车同样是前置后驱布局,采用了与本田摩托车相同的后轮链条传动形式,配以四轮独立悬架系统。1964 年-1966 年期间,本田以 S600 替代了之前的
7、S500 车型,新车中有 Roadster 和Coupe 两个版本。 本田 S600 最初仅提供右舵版本,后来还试生产了几辆左舵版本,为出口海外做前期准备。1966 年, 本田 S800 成为 S600 的继任者,该车最早于 1965 年东京车展上亮相,同样拥有 Roadster 和 Coupe 两个版本。1967 年,英国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 本田 S800 车型的身影。从推出到 1970 年 5 月停产, 本田 S800 共售出 11536 辆。此后, 本田 S 系列消失了近30 年,直到 1999 年才又发布了高性能跑车 S2000。1967 年,本田推出了采用前置前驱布局的 N360 微
8、型车,该车同样满足 kei car 标准,一经推出便很快受到市场的认可。1968 年-1970 年,N360 连续三年成为日本国内销量第一的车型。随后,本田又针对海外市场推出了拥有更大排量的 N600 车型。1969 年,N600 成为本田首款出口到美国的车型。此外,该车还有在日本以外进行组装的版本,比如:当时由我国台湾三阳工业生产的 N600,被称为“富贵”。经过几年的发展,本田的汽车事业逐渐步入了正轨。1970 年,本田又推出了 Z360 和Z600 车型。同时,本田还在积极开拓日本以外的市场,其产品远销欧美等国。截至 1972年,N600 和 Z600 在美国总计售出 40586 辆,而
9、这两款车的后继者正是大名鼎鼎的本田CIVIC(思域)。1971 年,本田发布了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 CVCC 发动机。凭借这款发动机,本田在 70 年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参与过 CVCC 发动机研发的久米正和川本信彦,后来都成为了本田技研工业的社长。1972 年,本田正式发布了 CIVIC 车型,该车出自本田全新的前置前驱微型车平台。本田 CIVIC 拥有比 N 系列/Z 系列稍大的车身尺寸,发动机排量也增加了近一倍。1973 年,宗一郎辞去了本田技研工业社长的职务,河岛喜好接掌大权。那时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工业化企业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而本田却逆势迎来了飞速增长。在当时的时代
10、背景下,人们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 CIVIC 这样的经济型小车,而正是凭借这款车的热销,本田在世界汽车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1976 年-1988 年 丰富自身产品线推出豪华车品牌1976 年,在思域平台上衍生出一款三门掀背版车型,新车定名为本田 Accord(雅阁)。本田原本希望将 Accord 打造成一款能与福特野马相竞争的大马力后驱跑车,但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本田放弃了最初的想法,而将 Accord 变成了一款定位高于 CIVIC 的经济型前驱轿车。第一代本田 Accord 的外形有着浓郁的美式风格,加之更为宽敞的空间和采用 CVCC 技术的 1.6L/1.8L 环保发动机,Accord 一
11、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片热潮。到 1980 年,本田 Accord 的累计产量突破了 100 万辆。1978 年,本田推出了一款名为 Prelude 的车型,该车定位为 Accord 的双门轿跑版,造型上显得更加动感。Prelude 是一款全球车型,到 1982 年总共制造了约 31.3 万辆,其中一半以上都销往美国。进入 80 年代后,尽管已经有 CIVIC 和 Accord 作为销量保证,但本田仍在不断丰富其产品线。1981 年,本田推出了全新城市微型车 CITY(欧洲称之为 JAZZ),该车是本田FIT(飞度)的鼻祖。凭借新颖的设计、低廉的价格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 本田 CITY 很快
12、便得到了日本国内年轻人的喜爱。第一代 CITY 除了有普通的三门掀背版以外,还推出了由宾尼法利纳设计的软顶敞篷版。1982 年,北美本田汽车制造项目成功启动,标志着本田成为首家进驻美国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日本汽车制造商。这也是河岛喜好继成功推出 CIVIC、Accord 系列车型之后,在 10年社长任期内完成的又一项里程碑式任务。1983 年,河岛喜好将本田的社长大旗交给了久米正,后者最重要的成就是引领本田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VTEC 发动机。到 80 年代中期,当两次石油危机的阴影逐渐散去,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购买需求也悄然发生了转变,豪华车成为人们新的目标。于是,本田在 1985 年推出了旗舰
13、车型Legend(里程)以及豪华轿跑车 Quint Integra。不过,人们对于本田轿车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可靠性和经济性上,而豪华是与此完全不同的风格。于是,这家经济型轿车制造商决定建立自己的豪华车品牌。1986 年,本田成功推出了高端品牌 ACURA(讴歌)。1987 年, 本田 CIVIC 的累计产量突破 500 万辆,此外,本田 Prelude 成为了世界上首款采用 4WS 四轮转向系统的车型。四轮转向系统有利于减小车辆转弯半径,提高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1988 年,本田汽车累计产量突破 1500 万辆,美国生产的Accord Coupe 车型开始在日本销售。 1989 年-199
14、8 年 成为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王者1989 年,本田发布了搭载 DOHC VTEC 发动机的第二代 Integra 车型。VTEC 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的缩写,该技术为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和转速下提供了更高的进、排气效率。最初的 DOHC VTEC 发动机,其作用是以提升动力为主;1991 年,本田推出了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的 SOHC VTEC-E 发动机;1995 年推出的三级 VTEC 发动机,则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在性能与节能之间做出了更好的平衡。同年 10 月,本田还推出了 Accord Inspire 车型,这款搭载了直列五缸发动机的前驱轿车,直接竞争对手是丰田 Cresta
15、 和日产 Laurel。1990 年,工程师出身的川本信彦成为了本田公司的第四任社长,这一年本田首次将预紧式安全带系统和副驾驶席 SRS 安全气囊系统搭载在 Legend 车型上。此外,本田的中置后驱跑车 NSX 也正式发布。NSX 拥有简洁动感的造型,车身高度仅为 1170mm。由于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全铝车身打造的 NSX 车重仅为 1350kg。NSX 前期搭载了 3.0L V6 DOHC 自然吸气 VTEC 发动机,最大功率 274 马力,峰值扭矩280 牛米;后期换装了 3.2L V6 DOHC 自然吸气 VTEC 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至 294 马力,峰值扭矩达到 304 牛米。此外
16、,在专为赛道而生的限量版车型 NSX Type R 上,还搭载了本田的首款高性能“红头”发动机。1991 年,本田推出了微型中置后驱跑车 Beat,这是本田宗一郎生前监督制造的最后一款车。该车由宾尼法利纳设计,符合日本当时的 Kei car 标准(车身长宽高小于3000mm1400mm2000mm,发动机排量低于 660ml,最大功率少于 64 马力)。本田 Beat总共仅售出 33600 辆,其中 2/3 是在第一年生产的,此后销量便急剧下降。1992 年,本田汽车累计产量突破 2000 万辆,但随着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本田陷入了困境。其 1993 年和 1994 年的销售额持
17、续下跌,销售量位于丰田、日产、三菱、马自达之后排在第五位。为了挽救公司,川本信彦创造了一个新的车型概念 日本人称之为“休闲汽车”。而正是依靠这类新车,本田开始重新崛起。“休闲汽车”主要是指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轿车平台开发出更具运动性的 MPV 和城市 SUV 等车型。1994 年,本田推出了基于 Accord 平台打造的 ODYSSEY(奥德赛),新车有 50%的部件与 Accord 通用。一年后,本田又推出了基于 CIVIC 平台打造的 CR-V车型。随着这两款车型的热销,到 1995 年,本田汽车全球累计产量突破了 3000 万辆。早在 1995 年东京车展上,本田曾展示过一款
18、SSM 概念跑车,该车正是 S2000 的雏形。S2000 是为纪念本田技研工业成立 50 周年而推出的纪念版,该车于 1999 年面世,到 2009年停产,总共生产了 112634 辆。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长,90 年代后期,本田开始探索新的动力形式。1997 年东京车展上,本田展出了一款名为 J-VX 的混合动力概念车,该车便是本田首款混合动力车型 Insight 的原型。采用三门掀背版造型的第一代 Insight,在1999 年推出时,以百公里 2.8L 的超低油耗成为当时全球油耗最低的量产汽车。 2000 年至今 面向未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1、全新车型:Str
19、eam、FIT、CIVIC Hybrid、CR-Z 等进入新世纪后,新车方面本田推出了全新紧凑型七座 MPV 车型 Stream(时韵),该车基于 CIVIC 底盘开发而来,只是车身长度增加了 100mm,以便可以容纳第三排座椅。动力方面,第一代 Stream 配备了 1.7L 和 2.0L 两款发动机,匹配四速自动或五速自动变速箱。第一代 本田 Stream 曾经少量引入过中国,如今该车即将推出第三代,而新车将在东风本田第二工厂投产,并于今年年中上市。2001 年,全新小型车 FIT(飞度)正式上市,除了日本、中国和美国市场以外,该车在其它国家都被称为 JAZZ。FIT 采用五门掀背式设计,
20、拥有比同级别车更长的轴距及更大的车内空间。本田 FIT 在日本及海外市场都拥有不俗的销量表现,截至 2010 年 7 月,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 350 万辆。紧接着,本田又推出了基于第七代 CIVIC 打造的 CIVIC Hybrid 车型,它也是既Insight 之后,本田推出的第二款混合动力车型。CIVIC Hybrid 同样搭载了以 VTEC 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以电机作为辅助动力的 IMA 混合动力系统。随后几年,本田又陆续推出了新一代 Insight、FIT Hybrid、CR-Z 多款混合动力新车。截至 2012 年 9 月底,本田旗下混合动力车型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 100 万辆。未来
21、,本田还将推出搭载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此外,本田在电动技术方面也有所创新。本田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动车 FCX Clarity,具有零下 30 度的低温启动功能,最高车速为 160km/h,续航能力达到 620km。FCX Clarity已在日本和美国市场进行租赁销售。2、新技术:i-VTEC 发动机、i-SRS 安全气囊系统、类人形机器人 ASIMO 等新世纪之初,本田还发布了新一代 DOHC i-VTEC 发动机,i-VTEC 是智能化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的缩写,它在原有 VTEC 发动机基础上,增加了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VTC)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第一款
22、搭载 i-VTEC 发动机的车型是 2001 年推出的第二代 本田 CR-V。之后几年,本田陆续开发出多项安全及电子辅助系统,包括:侧安全气帘、降低驾驶负荷系统 HiDS、减轻碰撞制动系统 CMS、四轮驱动自由控制系统 SH-AWD 技术、可探测行人并通知驾驶者的智能化夜间可视系统、碰撞时降低对行人撞击的弹起式前机罩、充气量可连续变化型驾驶席 i-SRS 安全气囊系统等。此外,本田还发布了类人形机器人 ASIMO,以展现其先进的技术实力。本田从 1986 年开始研发机器人,目标是要创造出一个可以在人们的生活空间里自由移动,具有人一样的极高移动能力和高智能的类人型机器人,以便在未来为人们提供服务
23、。以上我们对本田公司的诞生背景和在汽车领域的发展历史做了介绍,下面我们将继续介绍本田在中国的事业项目,以及在摩托车、汽车赛事方面的成绩。 全球拓展之:本田在中国(1982 年至今)本田从 1982 年起开始与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生产摩托车,此后相继在摩托车、汽车和通用产品领域成立合资公司。目前,本田在国内拥有三家整车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和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此外,诞生于北美的本田豪华品牌讴歌于 2006 年 9月进入中国,这是讴歌创立 20 年来首次进入北美以外的市场。1、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2009 年前称为广州本田)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
24、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整车生产经营企业。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7月,1999 年 3 月正式投产。广汽本田目前有黄埔和增城两个厂区,生产能力合计达到年产48 万辆。2010 年 3 月,广汽本田累计生产和销售轿车超过 200 万辆,成为中国第四家累计产销量突破 200 万辆的轿车企业。广汽本田旗下产品包括:本田品牌的歌诗图、雅阁、奥德赛、锋范、飞度五大系列车型和理念品牌的 理念 S1 车型。此外,混合动力车型 本田 CR-Z 和 FIT Hybrid 也在广汽本田网络中销售。雅阁 2.3L(第六代)是广汽本田首批投产的车型,该车于 1999 年 3 月正式下线。2000 年,
25、广汽本田又推出了雅阁 2.0L 车型和雅阁 3.0L V6 车型。到 2002 年 3 月,广汽本田已累计生产了 10 万辆雅阁轿车。同年,广汽本田正式推出了 MPV 车型奥德赛(第二代)。2003 年,新一代雅阁及飞度 1.3L 三厢车型上市。2004 年,广汽本田进一步推出飞度 1.5L三厢车型和飞度两厢版,此外,广汽本田第二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2005 年 2 月,广汽本田在第 50 万辆轿车下线仪式上发布了 05 款雅阁和新一代奥德赛。而 06 款雅阁和 06 款奥德赛在同年 12 月下线,并于次年 1 月同期上市。2006 年 3 月,广汽本田推出了小型车思迪(第四代),年底时又带来了 07 款雅阁和 07 款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