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18902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装饰符号研究初探之卷草纹周诗博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卷草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卷草纹的界定与渊源,艺术 特色,形式美以及 传承与发 展这几个方面来感受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卷草纹;装饰艺术;艺术特色;形式美0 引言回顾中国传统装饰发展的历史,众多的传统图案纹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的财富。 在这众多的图案纹饰中,卷草纹以其多样而丰富的形象,以及流动活跃,连绵不断,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卷草纹样在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有着独具特征的艺术表

2、现形式。1 卷草纹的界定与渊源所谓卷草纹饰(图 1) 就是在一条连续不断的 S 型波状主茎上,又饰以各种花卉,枝叶或者其它装饰纹样,构成一个以图案化的藤蔓植物为主,既独立存在又与整体视觉审美相联系的特有纹饰。如以葡萄为主的葡萄卷草纹,以石榴为主的石榴卷草纹,以此类推还有茶花卷草纹,忍冬卷草纹(图 2) ,莲花卷草纹,百花卷草纹,牡丹卷草纹等,统称为卷草纹饰。在这些植物藤蔓中间,有些还穿插着独具特色的禽兽动物。如凤,鸟,狮子,狻猊等。有化佛人物与卷草巧妙组合的化佛卷,草纹饰。这些千姿百态的卷草纹饰各以独特的面貌营造特有的氛围,装点着繁花似锦的艺术宝窟。图 1 卷草纹饰图 2 忍冬卷草纹卷草纹的基

3、本结构在原始彩陶饰中就已具雏形(图 3) 。在商周青铜器,陶器上的卷草纹呈不规则 S 形(图 4)战国铜饰部件上的卷草纹取均衡对称结构。秦汉时期的卷草纹已具 S 形骨架,但叶子与藤蔓尚无区别(图 5)魏晋时期,卷草纹已分叶茎,奠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格式(图 6)至盛唐卷草纹样变得极为自由,富丽,繁复。此时的卷草纹以花卉为主,以藤蔓为辅,花型饱满,叶脉旋转,形式繁复华美,极具装饰效果(图 7) 。而在敦煌石窟内的唐代装饰纹样中,有众多种类的花卉以穿枝与缠枝的形式。把含苞待放与盛开怒放的花,花的蓓蕾,苞芽,果实,叶子组合在连绵不断的枝茎上,形成婉转翻侧,繁盛丰美的视觉效果。 唐代卷草纹,缠枝纹,蔓草纹

4、三者并无严格区分。图 3 原始彩陶饰 图 4 商周青铜器 陶器上的卷草纹图 5 秦汉时期的卷草纹 图 6 魏晋时期的卷草纹图 7 盛唐时期的卷草纹2 卷草纹的艺术特色卷草纹以一条 S 型波状曲线为主要结构,在其上面饰以各种花卉,枝叶或者其他装饰纹样,既富有整体性,而又可以变化无穷,形式美的规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它的波状形主线,富有变化,运动感,构成一种连绵起伏,无止无息的动律,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是富有生命力的美的构成。卷草纹饰真实而又简炼地表现了植物的本来面目。引起人们丰富的,充满美好愿望的联想。作为装饰艺术的卷草纹饰,它既可以应用于整幅作品,也可应用于边饰纹样,使纹样各显

5、其美。卷草纹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适应性,变化也非常丰富。因为卷草纹是一种自由形式的结构。茎叶的卷曲伸展都非常流畅和自然, 并且旋转得体,非常富有韵律感。所以它以对称均衡和反复的形式向四面八方蔓延和发展。它虽然会受到被装饰物所具有的特性的制约,但又不受空间限制。它是一种歌颂的艺术,反映着人类社会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在技巧上,运用了中国绘画中重复用笔的传统装饰手法。把外来的生硬的东西,消化成为柔和的,富有人情味的,并带有中原风格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而其整个富于流动感,虚实相生,婉转自如的神态和气韵,更体现出中国的装饰艺术重视性情抒发和意向性趣味的艺术追求。正如日本纹样史家城一夫所说 :“东

6、方的唐草图案更多,远比西方的卷草图案富于变化” 。3 卷草纹的形式美3.1 统一 变化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与统一。统一 ,是图案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变化,是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区别。一幅完美的图案应该是丰富的,有规律,有组织的,而不是单调,杂乱无章的。纹弱,排列,结构,色彩各个组成部分从整体到局部均应取得多样统一的效果。从大的方面来看,卷草纹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呈现其丰富多彩的样式。但每种不同的样式却又是必然统一在这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追求和时代特征之中。唐代是一个追求圆满,求全鼎盛的时代。于是,唐代涌动的卷草纹也都体现出此特征。尽管我们看到的卷草纹形式多样 姿态各异,我们却很容易从这些卷草纹样中

7、,捕捉到唐代雍容饱满的艺术特色与时代特征(图 8)从小的方面来看,卷草纹在体现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感的方面也有着自己非常完美的样式。卷草纹图案中茎线粗放而有力,卷动之中富于弹性,与叶瓣的体量相匹配。在卷草纹里,这种以叶瓣的大小不同的对比,主要茎脉与次要茎脉之间的强弱对比。但都辩证地统一在曲线的律动中,使图案看上去丰富多变。而在这些变化中,又以其中贯穿始终的主茎脉,形态相近的叶形等共性作为统一的办法,使整个图案显得变化丰富又不杂乱,整体谐调又不觉得单调。图 唐代涌动的卷草纹3.2 对称 均衡在纹样中,对称与均衡既作为构图的形式而出现,同时又是两种重要的形式美法则。纹样的对称强调对称轴两边的纹样造型

8、及色彩的同形同量,重心稳稳地落于对称轴之上,可谓力与重心的高度统一。纹样的对称形式易于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形式与风格;造型时用线的粗细,用面的大小与肌理;用色的深浅,色彩纯度的高低,色相对比的强弱及构图的聚散,程度都会对画面的风格有所影响。 (图 9)因此说对称形式易于营造庄严气氛,当然也并不是绝对的。图 对称的纹样均衡式则与对称不同,打破了对称式的呆板,均衡体现了力学原理,以同理不同形的纹样组合分布于重心及其周围的空间,形成稳中有变,静中含动的状态。均衡是装饰中富于个性和变化的格式,相对于对称而言具有不规则性,活泼性。在均衡纹样中力与量感的把握是通过调整纹样形象的主次,大,小,伸展运动的方

9、向,造型的疏密关系,色彩的浓淡明暗及色相来完成的。石台孝经碑座底部边饰中的卷草瑞兽纹样,其生机勃勃富于动感的姿态充分体现了均衡的原则(图 10)涌动伸展,而充满张力的枝蔓上顺势而出姿态各异,肥硕而饱满的主花头伸展的方向牵引了纹样的动势。为了平衡花的稳定性,辅花头则向相反的方向长长地伸展出去,或是以辅花头的数量增加来调整使力均衡,动势流畅而舒展,使画面在宁静的气氛中多了几分动感。图 石台孝经 碑座底部边饰3.3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表达声音和运动的词汇,它反映生命的律动,是生命运动的体现。节奏带有机械美,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的变化统一于整体的韵律美之中。节奏变化强度大则韵律起伏跌宕,节奏变化小则

10、韵律柔美流畅,装饰纹样中的节奏和韵律是用形态和色彩来表达的。形态与色彩的反复连续所形成的条理性与秩序性构成画面的韵律感。纹样形象的单纯与复杂,形态的沉静与张扬,尺度比例的大小变化,色彩明度,纯度及色相之间变化的微妙与悬殊,均使得整体纹样体现出不同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或舒缓流畅,或优柔婉转,或抑扬顿挫,或铿锵有力。唐代卷草纹(图 11)节奏与韵律美的典范,形象相似,手法统一的花叶造型,依藤蔓起起伏伏的动势不断重复出现。有的外形姿态呈内敛感,有的里出外进做伸展状。这一收一放本身即产生了节奏上的变化。花作为主体形象在整个纹样脉络的律动中敲响了节奏重音。叶子及花苞则穿插萦绕于其间,成了次重音,花心规整严

11、谨,密集而层叠的造型与翻转开来上扬或下翻的大片花瓣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另外,同样大小的花形正反姿态的不同处理及花位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摆放,不是对画面形象节奏的丰富和加强,整体纹样涌动的韵律美尽显于不同轻重,不同层次的节奏变化之中。大起大落却也不失丰富细腻。图 唐代卷草纹4 卷草纹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有着五六千年的灿烂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装饰形式和思想内涵。卷草纹以其细腻多彩、自由奔放、气势磅礴、流畅古朴的视觉印象和适用性强的特征,称为设计领域永恒的经典元素。然而,如何恰当有效的对卷草纹进行表现,将是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传统设计元素的现代设计进行解构与重组,以和谐为前提获得创新性的组合形式,简化概括已有的传统装饰纹样,用不同的材料与工艺手段实现对设计产品的装饰;其次,在明了了卷草纹样的结构、形式规律后,保留其意蕴,在原有形式结构上自主演绎出新的装饰纹样;再次,取用卷草纹的视觉寓意和内涵,脱离和超越传统元素固有的构成限制,使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师的思维血液中,重新开创探索出新的造型方法,成功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设计模式。让历史文化精髓在现代设计的演绎中愈发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