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60543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玉门三中 年级 (下) 教学案 使用者 时间 课题_邹忌讽齐王纳谏主备教师 蒋玉东 参与教师审核人 课 时 两课时 授课时间 2011.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认识作者,扎实记忆文中生字词。2、流畅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理解文中实词和虚词词意。3、在反复质疑中讨论,明确人物形象,学习邹忌工于对话、巧于设喻、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的讽喻说理的艺术特色。4、主动参与,激情发言,展现自我。重点难点疏通全文,理解文中实词和虚词,明确人物形象,学习邹忌工于对话、巧于设喻、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的讽喻说理的艺术特色。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准备导 学 过 程 导学设计 补充完善【预习案】1、 【

2、预习自测】( 5 )分钟1、你会读吗?昳(y) 朝(zho) 冠(gun) 窥(ku) 期(j) 朝(cho) 间(jin)2、朝,名词作状语,早晨)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讽,委婉劝说) (谤讥,公开指出) 3、翻译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的国家。大王受到的蒙蔽太厉害了 4、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注释 ,这是一本(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言行。记录了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 452

3、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 216 年) ,共 245 年的历史,后由(西汉 )时期(刘向)编辑而成,定名为战国策 。第一课时【探究案】一、【导入】(2)分钟:一、导入新课: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 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二、明确学习目标,走进文本三、文本探究、展示(学习建议 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思必有记,才为真 )1、小组互动:(8)分钟选择你

4、最喜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并谈谈读后的感受。要求:(1) 、朗读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丰富,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互评。 (2) 、等级:优 3 分,良 2 分,中1 分。2、探究活动( 15 )分钟【探究点一】解读文本1.课前安排一组抄写学习目标。2.小组长检查预习自测完成情况并交流掌握情况,随意抽一组 C2学生上板听写个别字词,其他各组 进行交流纠错。3、评价。4、自主学习。 5、按照导学案要求完成交流展示和拓展提升内容。玉门三中 年级 (下) 教学案 使用者 时间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在第二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3、面对邹忌的上谏,齐威王是如何做的?

5、他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这种奖励意味着什么?四、【课堂总结】( 3 )分钟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情况。2、教师总结。五、 【当堂检测】(5 )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邹( z u)忌 谤(bng)讥 朝(cho)于齐 昳(y )丽B 进谏(jin) 期(j) 年 衣冠(gun) 面刺 ch)C 窥(kui)镜 弗(f)如 数(shu)月 暮寝(q n)D 间(ji n)进 八尺有(y u)余 旦(dn) 日 朝廷(tng)2、判断下列句子的语音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臣诚知不如徐公

6、美3、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项是( )A 忌不自信心 B 自以为弗如 C 今齐地方千里D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E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 朝服衣冠(朝廷,朝堂)何能及君(比得上)纳谏(直言劝告)B 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蔽甚矣(蒙蔽)虽欲言(言语)C 服衣冠(穿着)讽齐王(委婉地规劝)修八尺(长,指身高)D 虽欲言(即使)私臣(偏爱)昳丽(光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

7、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 ,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三、【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预习案】一、预习自测:翻译句子:6、点 4个组的B等生展示,其他同学继续完成导学案。7、点评质疑。(剩余小组的A等生点评)8.当堂检测。9、总结本节课收获: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适当点拨。10布置作业。玉门三中 年级 (下) 教学案 使用者 时间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群臣吏民能面

8、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探究案】 探究点二】总结提升1、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3、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给你什么启示?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吗?二、【课堂总结】( 3 )分钟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情况。2、教师总结。三、 【当堂检测】(5 )分钟、回答问题(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2)、第一段作者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

9、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各不相同,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读,请你们试着读读,并归她们说话各自不同的心理与语气。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心理: ,语气是: 的) 妾曰:“ 公何能及君也! ” (心理: ,语气是: 的)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 (心理: ,语气是: 的)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 ,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 、下列评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两项是(

10、 )A、本文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直言敢谏的古代贤臣形象。B、本文既表现了邹忌高明的讽谏方法,同时也表现了他大胆进谏的勇气。他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又是从自己的受蔽谈起,因此受到了好的效果,齐威王采纳了他的意见。C、邹忌进谏的成功,还在于齐威王能够纳谏;齐威王对于邹忌的1、自主学习。 2、按照导学案要求完成交流展示和拓展提升内容。3、点 4个组的B等生展示,其他同学继续完成导学案。7、点评质疑。(剩余小组的A等生点评)玉门三中 年级 (下) 教学案 使用者 时间 8.当堂检测。9、总结本节课收获: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适当点拨。10布置作业进谏表示接受,并制定了奖励进谏者的方案,可见是一位开明的君主。D、齐威王以悬赏的方法鼓励群臣吏民提意见,结果各种人都为得奖而来,弄得门庭若市。听到齐国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燕、赵、韩、魏都到齐国朝拜,表示尊重。(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审 查意 见 签 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