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山市导学案 设计: 钱岗中学【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特别是时间词的归纳。2、结合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大意。【学习难点】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再造想象力。【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这篇文章选自聊斋志异,描写了作家家乡淄川县奂山山市的景象。山 市 即 深 山 中的 “山 中 蜃 景 ”。是 天 上 重 湿 气 的 云 由 于 密 度 差 异 太 大 而 产 生 的 折 射 现 象 。山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是世间
2、奇景,人 鲜领略。作者以变幻之笔写变幻之景。穷形尽相,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2、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本文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世称“ 聊斋先生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 “累代书香” ,蒲松 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 14种,计有 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 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 穷汉词、 快曲、丑俊巴、 禳妒咒、 增补幸云曲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 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著作,小 说和俚曲之外,还 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 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62 年曾出
3、版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3、背景资料淄川县志记载:奂山“ 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 树木、人物之状, 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 34 岁游崂山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 崂山观海市作歌一 诗里,十分惊异所看 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 现了楼阁、山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 山市中描写的山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文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 写道:“ 海边时 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宋人孟元
4、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 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 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自主预习案】1、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给加点的字注音。奂山 邑 青冥 禅院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连亘 窗扉 坊 莽莽然 一切乌有 霄汉 窗扉 黯然缥缈 往来屑屑 逾时 倏忽 遂 市肆4、文学常识填空。山市选自_ 。这是一本以谈狐说鬼形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作者是_朝文学家_,字_, 一字
5、_,号_,世称“聊斋先生” 。山市,山中蜃景,与“_”相似。5、填空。作者在描写山市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极有层次,首先写山市的出现: , 。接着写第一次变化 , 。第二次变化 , , 。然后又变为 , 。最后 , ,又 ,又 、 ,遂不可见。【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许多人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山市”蜃楼你可能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图画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初读读准音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 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
6、的字词正音,听课文录音找出读错的原因个人练习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清楚、更熟练。(二) 、二读理解大意小组活动:1、结合课前导学,组长分工,组内成员轮流作口头翻译,并指出个人翻译部分里的重点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他翻译的不足。2、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小组合作译读练习。3、将疑难词句的解释讨论解决。(不看资料独立作答,讲评小组列于黑板, 抢答。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恒不一见 青冥 相顾惊疑 念近中 飞甍 始悟为山市 连亘六七里 城郭 堂坊 历历在目 莽莽黯然缥缈 依稀 乌有 危楼 霄汉 窗扉 洞开 裁 缥缈 或凭或立 往来屑屑 市肆(二)、翻译下面句子。(1)、相顾惊
7、疑,念近中无此禅院。(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4)、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三)、品读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山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并作解释。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词语有: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未几,不久;既而,不久,接着;逾时, 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2、 本文主体部分是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初起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
8、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结局阶段:危楼消失,一切化为乌有。3、请按顺序写出在山市中出现的八种景物。(1)孤塔、(2) 宫殿、(3)城郭、(4)楼、(5)堂、(6)坊、(7)危楼、(8)楼上人 4、“山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这种山市蜃景发生的时间较早“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所以又名“鬼市”;实际上是大气中光 线 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 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有远处物体的影象。二【拓展检测案】海市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
9、却别致。特 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 阁 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小时候,我也曾 见过一回。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玑珠,听见有人喊:“ 出海市了。 ”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 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 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桕;松桕稀疏的地方, 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儿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又 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
10、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 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且看蓬莱 阁上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都是题的海市蜃楼, 认为 那就是古神话里流传的海上仙山。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 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是怎样的迷人了。14、解释下列词语。(1) 、偎山抱海:紧靠着山、拥抱着海。(2) 、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15、 “山市”是山中的蜃景,那么“海市”就是_海上的蜃景_。16、在写海市前为什么要写在蓬莱
11、阁上观景的感受?17、 “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 ,句中“劈面”的意思是_正冲着脸_,表现了山峦出现的_迅速、突兀_。18、海市里的山峦不仅有古松古桕、渔村,还有_宝塔_和_城市_。19、写古时候文人墨客咏叹海市蜃楼的作用是什么?三、写作练习在你的生活中,虽然难得见海市蜃楼,但一定见到过许多奇异的景象,如山势的奇形怪状,烟雾的变化莫测,宛若画中,如入险境,这里有客观的诱引,也有你心里的幻化。真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你写作中的库存。山市一、略二、(1)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暗想这附近并没有这种佛寺。(2)只见一座高高的城墙,上面有入齿状的矮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是一座城郭模样。(3)再往它的上面数,就更加昏黑,若有若无,以致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4)再看那楼上人来人往,身影晃动,有的倚着栏杆,有的站着。(5)又渐渐地像高高的屋舍,忽地像拳头大,又忽地似豆子般小,接着就看不见了。14、 (1) 、偎山抱海:紧靠着山、拥抱着海。 (2) 、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16、为下面写海市作铺垫。19、一方面是说明海市蜃楼古来有之,另一方面增加了海市蜃楼的迷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