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芦花荡》导学案.docx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60497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芦花荡》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芦花荡》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芦花荡》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芦花荡》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芦花荡》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体味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难点1、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2、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难点) 。知识链接1、孙犁,1913 年 4 月 6 日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

2、史风俗画面,其语言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 “诗的小说”美称,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芦花荡与荷花淀被称为“姊妹篇”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

3、、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

4、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预习指导1、默读课文 1-2 遍,掌握生字词及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2、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预习案一、给加点字注音悠闲(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蹿( )仄歪( )飒飒( ) 泅着( )转弯抹角( )张皇失( )二、解释词语尖利: 能耐:悠闲: 寒噤:阴惨: 仄歪

5、:央告: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张皇失措: 三、理清思路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3、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4、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探究案文本探究探究点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表现他的什么性格?找出来分析。探究点 2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点 3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是优点还是缺点?请结合课文中的具体细节谈谈。

6、探究点 4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1、敌人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2、“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一轮红日当天-白绸一样的水鸟躲开鬼子往北去-4、“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5、“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

7、她们长大成人了” 6、“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7、“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散。“8、“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 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9、“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拓展提升说说你所知道的抗战故事。训练案1、给一、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 ) 疟子( ) 苇塘( ) 寒噤( ) 仄歪( ) 泅水( ) 飒飒( ) 竹篙( ) 舀(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

8、,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 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 ( )三、选词填空。 1、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 船从苇塘里 (A撑 B划 C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A奔 B走 C超)着东南去了。 2、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 (A阴森恐怖 B阴森黑暗 C暗无天日)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 (A堕落 B掉 C滴落)下来的样子。 3、弯弯下垂的月亮, (A挂 B镶 C浮)在水一样的天上。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 (A飒飒 B瑟瑟 C呼呼)的风响。 四、填空。 1、 芦花荡的作者是 ,选自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 。2、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其中前两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本文的主要故事情是 和 ,都具有传奇色彩。3、老头子的性格核心是“过于自信过于自尊”,如何理解过于二字?4、本文表现老头子的性格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