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一:知识网络体系w.w.w.k.s.5.u.c.o.m殷周时期:萌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秦:统一发展1.古代辉煌 汉代:正统 强势的 历程 隋唐:扩展源远流长 宋元明:延续的中华文化 明清:面临冲击我们 近代:救亡图存的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见证: 文字 / 史书典籍中华 3.创造中华文化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文化 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和文化的兴盛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 科学技术博大精深 1.表现 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的中华文化 民族性中华瑰宝,民族骄傲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文化的力量1.民族精神的含
2、义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永恒的中华 爱国主义是核心 勤劳勇敢我们 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的 的基本内涵 爱好和平民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精神 4.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当今爱国主义的主题1.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 / 社会主义时期重要性中华民族之魂弘扬中华 2.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 的原因 必要性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如何弘扬 发挥“主心骨”作用 /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民族精神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重点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
3、中华文化。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的篇章。(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我国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置。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各具特色又互相交融;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
4、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注意: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能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1)文字与史书典籍(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
5、,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提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能和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并交流、借鉴和融合,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繁荣发展。3.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理解含义:团结统一:认同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反对分裂;爱好和平: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和强权,反对战争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创业追求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
6、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提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民族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爱国主义是具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
7、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的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
8、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力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
9、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时的,因此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就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主要措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
10、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31.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吸收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又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火炬造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好传播。 “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火炬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的无穷魅力。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注 意 卷 面 和 答 题 的 规 范 性答:2.2008 年 5 月 12 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
11、但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强大和成熟的国家形象: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镇定的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灾区人民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胡锦涛等领导人带头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在大灾面前,国人挺起脊梁,展现出强大的抗灾自救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魂是
12、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注 意 卷 面 和 答 题 的 规 范 性1 请结合材料说明,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指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3)为什么要让“民魂” “发扬起来”?(8 分)(4)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0 分)3.材料一:2008 年 5 月 23 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 “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13、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遭遇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材料二: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 ,或称左氏春秋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4 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w.w 注 意 卷 面 和 答 题 的 规 范 性 (1) “多难兴
14、邦”源自史书典籍说明了什么问题? 4(2)古人和今人对“多难兴邦”的不同理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答: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 分)“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6 分)2. (1)民魂指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指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
15、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
16、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所以要让民魂发扬起来。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又要继承和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又要警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
17、证。 “多难兴邦”源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典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