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5课,晨读识记板块,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篇目一,篇目二,精读课文,领读课文,篇目三,精读课文,领读课文,精读课文,领读课文,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踮起脚尖,触摸理想 月尽天明,晴空万里,一切美好如初。 又是一个重新开始的起点,未来开始扑朔迷离,手中掌握着命运的弦,绷紧的弦勒得手似乎在颤抖,还是心在跳动,或许是害怕吧。 我害怕,不是因为结果,而是过程,一个漫长的期待。 繁华落空,待时光蹉跎之后,又有谁在树下忧伤地哭泣?,一直信任的他说,淡定,不要压力太大。 似乎总有些道理,他说的,虽然和别人一样,没有华美的
2、词句,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却如涓涓细流汇入我心,很温暖,很温暖,比什么都有力量。 他是我哥哥,逆境中鼓励我前进的那个人,偶尔也会开开玩笑的那个人,还会跟我拌嘴的那个人。就像是楚雨荨的端木磊,时时刻刻保护着的那个人。,是的,我上高中了,很快很快,甚至于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面对! 很多人说,高中是人生的关键,有时候一放松,转眼即是天涯。 三年,到底是漫长还是短暂,一切还是个未知数。 什么黑色高中,什么三点一线,什么人生转折,什么天堂地狱 守望的太阳或许会灼伤自己的双眼,但正是因为自己的执著,才会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踮起脚尖,触摸理想,心并不远,梦并不远,成功或许即在眼前,一、作者档案,二
3、、人物颂歌,胸怀天下,壮志未酬杜甫,多少次摇头皱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 多少次抚须长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奈何世间无情,只你忧国忧民; 你,走过了安史之乱,见证了李唐王朝的盛世与衰败。 你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失意,你一直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你的“三吏”“三别”道出了戎马年代布衣百姓之苦,也道出你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你,一代诗圣,壮志未酬,仕途抑郁,却始终胸怀国家与人民! 如果说古往今来有谁的身影能如此坚定,那么只有你,
4、杜甫。,dio,zhn,shu,zhu,zh,pi,xio,h,zhng,xio,bn,fi,白露 连天 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捣衣石对着曾经,水中小块陆地 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衰颓,失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指夔州的山,图画,指远离故乡,借指晚年,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极其遗憾,三、名句默写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登高)2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3一去紫台连朔漠, 。 ,环珮空归夜月魂。 咏怀古迹(其三)4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兴八首(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孤舟一系故园心,本课考点提炼,
5、篇目一秋兴八首(其一),一、背景链接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在寓居夔州的当年,,杜甫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二、主旨领悟 秋兴八
6、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深秋景色的描绘,突出了阴森萧瑟、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诗人忧国伤时的愤懑抑郁、孤独寂寞之情跃然纸上。,三、行文脉络,1. 对应考点一秋天的枫树应该是红红火火的,杜牧也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而且红叶也是暖色调,那么首联用枫树林,是否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悖呢?联系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理由。提示不相悖。秋天枫叶的红是一种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再联系作者的经历,他经历了盛唐的恢宏,转而又由盛而衰,盛唐走向衰亡。那么这种火红,暗指盛唐曾经的辉煌。“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2. 对应考点一颔联在营造意境氛围时一语双关,请简要分析。提示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
7、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3. 对应考点一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诗词语平易而内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请简要分析。提示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内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
8、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4. 对应考点二这首诗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眼前的家家催刀尺、户户捣衣声,抒发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乡的思念。,鉴赏诗歌的借景抒情手法 解读:所谓借景抒情就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中国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诗是最为广泛的一类。因为在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无不是有情之物。所以,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偶有兴寄,都喜欢借眼前之景传达内心之情。,指津:鉴赏诗歌借景抒情手法,要从以下三个
9、方面入手: (1)掌握借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对应关系:写乐景抒乐情;写悲景抒悲情;写乐景反衬悲情;写哀景反衬豪情;写幽景抒隐情。 (2)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 (3)联系时代背景,揣摩诗人在景中所表现的情感。,归纳为:找出所写景物概括景物特点分析所用手法阐发诗歌表达的感情。 具体表述为:本诗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9题。,篇目二咏怀古迹(其三),本课考点提炼,一、相关背景 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
10、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二、主旨领悟 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似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因昭君而感怀,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感慨自己的不幸。,三、行文脉络,1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提示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2. 对应考点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二字,这“怨恨”的开始和终结都体现在颔联中,颔联中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提示怨的开始:“一去”二字;怨的终结:“独留”两字。,3. 对应考点 “环珮空归夜月魂”
11、中的“空”如何理解?提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请联系下面材料回答。材料一: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
12、州司功。,材料二:诗人与王昭君非常相似:,提示相符。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篇目三登高本课考点提炼,一、相关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
13、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二、主旨领悟 登高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三、行文脉络,1诗歌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它们的特点。作用: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之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2. 对应考点一诗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
14、,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的笔力。,“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一些人物、景物的形象处在客观世界里被我们观察时,那些只是“无情无义”的物象。当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带有特定情感的眼光观察,并选取物象的某方面特征付诸笔端的时候,这些物象就被称之为意象。而统一于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一组意象,就是意境。 体
15、味意境的基本方法: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的美丑、高低缓急、明暗、香臭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由己及诗,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与感情变化。,3. 对应考点二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填上恰当内容。宋代的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悲”意:他乡作客,一可悲; ,二可悲;寒秋作客,三可悲; ,四可悲;“百年”无为,五可悲; ,六可悲;亲朋亡散,七可悲; ,八可悲。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常年作客,万里作客,身患疾病,孤独登高,4. 对应考点二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
16、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提示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秋兴八首(其一) 情与景和谐密洽、融汇无间 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合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地吹打,老大伤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
17、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地表现出它们“兼天涌”和“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地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联书写思乡之情,用“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地显现了令人唏嘘悱恻的“故园”。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咏怀古迹(其三) 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塑造形象,又借形象抒情 本诗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登高
18、 1笔法错综变化,又相互照应 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
19、、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靠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浣花溪畔落沙鸥黄建新 有这么一位诗人,他豪情万丈,志在报国,他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在友人庇护下,于蜀中浣花溪畔看尽群鸥翻飞。 这就是你吗?一代诗圣,壮志凌云的杜甫。,你少年好学,漫游吴越,遍览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过而立,进京赶考,终因小人阻挠而功名难就。长安十年,困顿潦倒,
20、三次献赋,一片至诚。安史之乱,兵荒马乱,仍未能消除热情。只身一人,迢迢千里,奔赴灵武,只为能在新即位的肃宗面前一展才华。拜得左拾遗之职,是你的夙愿,也是你的执著,然而你为人耿直,重情重义,这便是你遭人攻击的一个致命弱点。当房琯获罪,被贬入狱时,你急疏肃宗,竭力相救,于是,你冒犯龙颜,你触怒小人,直至被贬为华州司马参军,这是你的宿命、你的无奈。,遭遇的坎坷至此,便只能挥别朝廷,经秦入蜀,在蜀地找一片属于自己的无奈的天空。 成都草堂中,你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快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在浣花溪的潺潺流水中,你送走了五载春秋。你不再需要四处觅封侯,不再需要提防小人。“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
21、针作钓钩”,其乐融融,不亦乐乎?严武之死,将这恬淡宁静的生活终结。,告别浣花溪,你开始新的漂泊。一叶孤舟,载着孤寂的你,别蜀出峡,漂泊于长江之上。“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你一人站在船头上,眺望远方,你是否想起了浣花溪畔的日子,你是否记起了家人,你是否记起了严武君?回首往日,你还有雄心壮志,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吗?在唐朝由兴盛急剧走向衰败的时代,你崇高的政治理想、伟大的才情抱负,终究还是被碰得头破血流。你饱尝现实社会的冷酷,悲叹自己命运的多舛,真可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的,你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迈地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当你拖着病体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处时,九九重阳,一派萧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气磅礴,更是悲凉沉郁。当你再逢李龟年时,江南风景依旧,但已是物是人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无尽沧桑、无尽凄苦全在其中。 一生的落魄潦倒,最后的孤单飘荡,最终只能在湘江舟中默无声息地终结。你走了,告别了人世间的冷酷辛酸,这对于你,是一种释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