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60374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测试(2012.8.23)1、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2、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 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

2、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4、针对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大臣丘浚说:“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据此可以判断丘浚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看法是A主张限制私人田产 B主张实行均田制C主张严厉打击兼并 D反对政府干预兼并5、康熙巡游南京时,曾经去过明孝陵拜祭,并写下“治隆唐宋”御笔以歌颂朱元璋功绩。康熙帝此举的主要出发点是A弘扬中华文化

3、 B缓和满汉矛盾C推崇明初专制 D预警农民革命6、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7、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4、8、清嘉庆年间,有官员提出:“若不准开厂(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添数十万无业流民,难保其不附从为乱,故只当听其经营,不可扰事。”这段材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禁手工业生产,有利封建统治 B为解决流民问题维护统治,准开手工工场C重农轻商的影响,禁止手工生产 D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9、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C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D加强北方边防驻兵,使蒙古不敢犯边10、清朝人认为朝廷尊崇喇

5、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土司(首领)皆崇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对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 B、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斗志 C、统治者加强对宗教的管理,控制人民思想 D、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容易接受宗教信仰11、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2、明朝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

6、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黄河决口统计年代 地点嘉靖 44 年(1565)江苏沛县隆庆 3 年(1569) 江苏沛县万历 4 年(1576) 江苏徐州万历 5 年(1577) 江苏泗阳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高度发达的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料二

7、 我国人口在秦朝有 2000 万,汉代约 6000 万,到 1000 多年后的明代初期依然是 6000万,明万历中期(16 世纪末)增至 1.5 亿,明末清初大幅度下降。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的 178 年中,我国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这期间,人口总数连闯四关: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达到一亿;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突破二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越过三亿;道光十四年(1834 年)越过四亿。材料三 乾隆后期,湖北江汉两岸“百姓生齿日繁,圩垸(湖小堤)日多,凡蓄水之地,尽成田庐”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12)(2)

8、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0)(3)根据上述材料,试谈你对传统农业、人口、生态环境三者相互关系的认识。 (10 分)长江荆江大堤溃决次数统计朝代 年代 决堤次数 平均时间隋唐 581907 0 0南宋 11271297 2 76明朝 13681644 30 9.2清朝 16441911 55 4.914、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 1607 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

9、光启整理材料二: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儒”,一言以蔽之,尽量中国化。利玛窦编绘的地图,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他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 170 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 ,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4 分)简析

10、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10 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6分)古代史第五六单元测试答案(2012.8.2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D B D B A A B C A D B13、 (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大规模的战争减少,为人口的增长确立了政治保证。经济上:实行摊丁亩,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并使长期隐瞒不报的户口报上来。奖励垦荒政策和农业的精工细作,耕地增加,产量提高,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关系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

11、交流。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科技文化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防病冶病的能力,使人口死亡率降低。 (12 分)(2)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手工业发达,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和城市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10 分)(3)传统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作为提高产量的保证,必然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必然加大对土地的需求。因此,统治者采取鼓励开荒的政策;围湖造田与水争地,大量开垦荒山荒地,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使长江、黄河流域水患日益增多。 (10 分)14、(1)态度:总体保守,但少数开明人士乐于接受西方文明。(4 分)原因:保守:经济:小农经济的局限;政治: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文化:盲目自大的心态;八股取士的制约。(6 分)开明: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经世致用学风引导开明知识分子关注现实。(4 分)(2)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