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是在( )A.十二大 B.十三大C. 十四大 D.十五大2.我国之所以实行市场经济是因为( )A.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改善生产关系C. 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 )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B. 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4.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2、 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5.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C.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D.公司制6.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C.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D.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 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8.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由计划价格,
3、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B. 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C. 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9.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1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行公司制 D.实行承包制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 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 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4、可与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经济关系市场化B. 企业行为自主化C. 宏观调控间接化D.经济管理法制化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指( )A.现代企业制度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C.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权责明确的要求,出资者应拥有( )A.法人财产权 B.资产所有权C. 重大决策权 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和资产受益权5.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调控模
5、式上须实现转变是( )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B. 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C. 由以行政、法律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D.由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6.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 公有制企业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7.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B.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使用形式C.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组织形式8.“股份制是
6、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B. 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C. 公有制经济与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B. 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C. 直接的社会劳动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1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B. 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C. 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
7、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D.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三简答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四、论述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五、材料分析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
8、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9、是什么?2、材料: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现、构建社会主义和揩社全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1)从我
10、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发展科学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A 5、D 6、C 7、A 8、C 9、C 10、A二、 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ABCD 4、BCD 5、ACD 6、ACD 7、BCD 8、BCD 9、 BD10、ABC四、简答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
11、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
12、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2、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3、
13、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4、首先、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其次、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后
14、、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四、论述题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
15、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16、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
17、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总之,合理调节
18、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五、材料分析 1、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城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19、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巩
20、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罗家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2)社会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保证。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