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594962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年级语文作业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静谧的夜晚 ho 月当空,袅袅的清辉一泻千里。一阵微风吹过,远处的江面荡起阵阵涟y,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 zh 足流连,怎能不让人浮想联 pin!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行啊!”妈妈开心地说, “等到五一节,我一定带你去牧城公园玩一玩。 ”B.日前,我省检测出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但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C.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 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指头,后面露出脚后跟。D.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玛丽哈夫 24 日表示

2、,对于马来西亚关于马航失联航班 “终结” 在印度洋南部的结论,美方目前不能对此加以“独立的证实”。3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不仅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拔尖,而且在校里也名列前茅。B毒生姜、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防不胜防,无所遁逃。C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D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二名著阅读。 (6 分)4朝花夕拾是著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书中多篇写到了“长妈妈”,其中 就叙写了“她”千方百计为“ 我”买书的经

3、过。5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衍太太。请你回答下面两道题:衍太太出现在在哪两篇文章中?作者对她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不同?6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三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自 2013 年 8 月初开播以来,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持续升温,使得“汉字听写大会”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育才中学举行了“模拟汉字听写大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请你设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准备面向社会征集广告宣传语,用于宣传该节目。宣传语要求能够传递“书写” 含义,表达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想。请你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2 分)【请你撰写】周五

4、晚上中央一套将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语文老师想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发一条手机短信,提醒孩子八点收看节目。 (3 分)你拟写的手机短信: 【请你调查】如果央视准备在中学生中开展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情况调查,聘请你担任你们学校的小小调查员,你将如何开展这次调查活动?(3 分)三、诗歌鉴赏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完成第 7 题。 (6 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诗中“悠然”一词,运用之妙,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好在哪里,请作分析。 (2 分)8、诗人描写南山美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请分

5、析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 (2 分)9 说说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获得哪些启示。 (2 分)四 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6、“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

7、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虽然这样,但是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希望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

8、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 ,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

9、,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立刻,马上)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10、解释加的横线的字词辱使命: 以五百里 易安陵: 秦王不说 其许寡人: 虽然,受地于先王: 不听寡人:因使唐雎使于秦: 请广于君: 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非若是也: 岂直五百里哉: 布衣: 以头抢地耳: 缟素:穿丧衣 色挠: 神色

10、屈服 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11、一字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徒以有先生也( ) 4)以君为长者(把)而:1)挺剑而起( )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愿终守之(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3 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14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 分)15、唐雎与晏子(晏子使楚 )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

11、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16 举出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事例。(五)阅读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完成第 2123 题。 (共 7 分)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 “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必担忧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跑道都是很长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赛,而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

12、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符的知识,孩子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5 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能是机械背诵,远在异国他乡的 20 岁青年读到静夜思则可能百感交集。20 多年前,若干善记多少汉字会背多少诗文的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将来再学习知识也并不为迟。待孩子成为想象力与知识并存的人,您离成功人士的爹娘也就不远了。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得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21从全文看,作者说“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得人生”的理由是 什么? (2 分)答: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分) 23 “金溪平民方仲永,未曾见笔墨纸砚,5 岁便能出口成章,人人惊叹称其神童。其父遂带其四处拜访显贵,不让方仲永学习,到成年时,仲永资质平平,和普通人一样了。 ”此则材料是否适合做本文的论据材料?请简要分析。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