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一、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本班学生 26 人,男 15 人,女 11 人,留守儿童 20 人。接手这个班级时没有进行知识测查和能力检测,只是从班主任吕老师那里了解到班上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对这个班的孩子各方面有所了解。这里,就对教与学进行一个反思: (一)学习习惯问题总体看,本班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表现在:1.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人数多。专门影响别人的:李强、吴珂、李明;自己玩自己的:殷小琦、贾童、邹飞、樊明聪;经常走神的:樊浩、李瑞、张芊、黄杰、吴飞、车佳燕。2.根本不愿意读书、写作业的:吴飞、李强、邹飞。3.作业马马虎虎的:贾童、
2、殷小琦、吴珂、邹飞、樊明聪、黄杰、孙楠、李瑞。这群孩子中的大部分,都是属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习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很多题型(比如生字词,比如读读背背)经过反复练习,但是考试时仍然出错。(二)基本学习能力情况 总体讲,本班学生最大的缺点除了学习习惯差以外,就是没有思考的习惯。学习习惯不好,必然带来基础知识底子薄的现状。这就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惑。要在阅读中着重培养思维习惯,尽快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吗?但是面对过半的孩子连自己学习生字新词的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又不得不降低难度,从一板一眼的学习字词开始。这样,思维训练、语言能力训练时间就大量被挤占,课文的教学往往不能深入到细节。虽然我深知,不从细
3、节着手,要训练思维和培养语言能力,就没有“抓手”,就是“空对空”,但实际教学中,我还是屈从于“保住最基本的字词教学,学生读了六年书,最少应该认识一些字,至少能自己读书看报”的认识。因此,上次期末考试,只要是跟思维有关的试题(考题中的一词多义,要动脑筋思考;考题中的词语归类,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考题中的近义词运用,要思考语言环境;考题中的阅读题,不管是了解内容,还是理解字词,还是体会写法,都要运用思维这个武器),很大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更别说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说明自己的观点了。上次考试得分率在 90%以上的题,都是死记硬背的结果,只有阅读题中的“感悟”除外是阅卷老师送分给学生(不管“感
4、悟”有没有思想,思想深度如何、语言表达如何,只要写了一句,基本就得满分)。(三)梳理一下上面所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强压力”小了一些,一部分学生(如李强)甚至以不学习为荣。2.培养思维习惯不得力。课文教学深入不够,课文中包含的一些方法讲得粗浅。3.指导朗读没有像自己预先设想的那样花大力气,早读课现场指导较少。4.笔头练习要求不够严格。几乎每次做练习册上的作业,都是老师带着做,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和听答案的习惯于是,他们干脆不思考了。5.习作训练没有敢展开。其实,就目前六年级孩子的习作来看,有潜力的孩子至少有七八个,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把全班孩子的习作兴趣带
5、动起来。6.课外阅读还没有进入“有指导地阅读”阶段,目前,孩子能够自觉阅读的人数还太少,质量也不很高。二、拟采取的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抓早读、抓作业的认真完成,抓听课的质量,抓练习册的自主完成。2. 以培养习作兴趣为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开展小组传递作文、趣味作文、周记展播等形式)。3. 分类布置作业,培养小助手。4. 在阅读课中,再精简,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单元重点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和重点段落的细读能力。在中心小学任教只有一年时间,怎样带好一个基础较差的班,让孩子们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我将尽力而为。赵静 2012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