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8年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59322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年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8年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8年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8年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8年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08 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评析焦作市基础教研室 刘晓玮一、试题评价总的来看,今年中招语文试卷重视基础,同时注重能力考查,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稳中有变,有亮点。具体说来,今年的中招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1、试卷结构相对稳定。试卷命题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凡涉及到课本的知识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命题。如:积累与运用中的基础知识题目和默写题目,古诗文阅读的大部分题目,课外名著阅读的题目等,都能从初中课标中找到依据。这对各种版本的教材来说,都是公平的,合理的,容易被全省所有考生所接受。2、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

2、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如有关汉字书写的题目,就是中学生本身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关青年志愿者的题目以及名著阅读和读书摘录作批注等题目,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和遇到的事情,通过考查,检验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检查考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另外还有文言文的课内外比较阅读的题目等,就是要考查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际运用能力。3、作文题目的设计尽量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除诗歌外,不限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寓言、童话都可以写,考生擅长写什么体裁就写什么体裁,题目不设审题障碍,贴近学生的生实际,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

3、,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尽量避免宿构和假大空。形式上,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者选一,材料作文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的第一次考试,很新,但三则材料的主题非常鲜明,没有审题障碍,学生容易把握写作的中心。4、试卷题目的选材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和语文性,既不刻意与时事政治挂钩,跟风追热点,把语文卷变成政治卷,又不回避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对考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试题选材中的“加油中国”宣传画,青年志愿者标志,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就体现了试卷的时代感和鲜活性,既能考查语文能力,2又能对考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命题中体现文道统一特点的好材料。现代文阅读梨苹果一文内涵丰富,它涉及到了教师育人理念的转

4、变的主题,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事情,对师生都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看图写话的题目,既能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与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倡导书写汉字要认真的试题材料,体现了语文自身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以上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文以载道的典型例子,说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5、几个亮点:(1) 有关书写的试题,改变了命题形式,一方面要求根据拼音写汉字,而非抄写汉字,拼音与写字同题考查,一箭双雕;另一方面,选材是从生活中来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5、中与语文有关的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把语文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了。(2) 看图写话的试题,是我省第一次采用这种形式考试,有难度,综合考查了多种语文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3) 有关批注的试题,也是我省第一次采用这种形式考试,题目灵活,不限制学生思维,多角度解答题目都可以,开放性很强,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批注的习惯。(4) 材料作文的试题,是我省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采用这种形式考试,因为材料作文写起来难度比较大,往往是高中常用的命题形式,全国各地中招命题很少有人用这种形式,河南省第一次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很有意义。它拓宽了命题思路,同时探索了如何适应初中生的写

6、作水平去命材料作文的路子。其实,今年中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一个浅显好写的题目,并没有给学生很难写的印象。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 、积累与运用(28 分)本题共有 6 个小题,分值 28 分,题型涉及字词积累与书写、古诗文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病句修改、语段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图3文转换)等。考生一般得分在 22 分以上。第 1-4 题考查学生“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古诗文积累” “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名著阅读) ”。难度不大,考生得满分也较多。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写错别字。例如, “谈笑有鸿儒”的“儒”字错写成“濡” 、 “孺”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错写成“做” ;

7、“家书抵万金”的“抵”错写成“底” 、 “坻” 、“低” ;“不亦乐乎”中的“亦”错写成“宜” , “乎”错写成“呼”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炼”错写成“练” 。第 5 题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7 分) 。主要考查点是语段信息的提取、概括,修改病句,汉字书写。本题共三个小题。第一个小题(2 分)是根据提供的材料“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 ,考生不能根据材料进行综合提炼与概括,往往以偏概全,有时干脆摘录材料中的一句话。参考答案是“很多人书写汉字不正确、不规范” ,其要点应该在“很多人、不正确、不规范”但是考生把“很多人”写成“小学生” 、 “国人” 、 “年轻人”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8、其次, “不规范”这个点没有答出来,得分率较低。第二个小题(2 分)是修改病句,问题主要出现在第二个病句上,学生找不到病因的原因是学生对连词的用法不甚了解。第三个小题(3 分)是看拼音写汉字应该说是“送分”题,但仍有很多学生盲目写出汉字,出现错别字、涂抹、不端正等现象。第 6 题是图文转换题(5 分) ,题目要求是“根据其主要内容,写出你的感想” ,这个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感想不是建立在“图的主要内容”这个基础上,甚至偏离了内容。(二) 、现代文阅读(28 分)本试卷共设置了两道现代文阅读题,一道是记叙文,一道是说明文。梨一样的苹果 (16 分)是一篇记叙文,设置了五道小题,分别从文

9、章思路与情节(记叙文的要素) 、写作手法及作用、词句理解、概括及表达自己观点方面进行了考查。其中第 11 题是考查学生读书方法批注,虽然是新题型,但是仍然属于课标规定的“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一范围。本题得分集中在 913 分之间,14 分以上极少,得分在 8 分以下学生约占 20%左右。其中第 7 题 80%的同学能够准确提炼主语及4中心事件,完整答题。但也有个别同学误判主语为尤里卡,导致失分。第 8 题考查的是写作方法,有 30%的考生把描写方法和修辞格混淆一起,导致失分。第 9、10 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很多同学不能够从文本的角度来理解,尤其是不知

10、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品味”表达效果。第 11 题虽然是新题型,但其实和第 9 题属同一类型,考生不陌生,因为题干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所以考生都能谈出一二三,得分情况较好。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12 分)是一篇说明文,设置了四道小题,分别考查了标题的作用、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拓展探究。其中第 12 题得分一般在 2 分左右。主要原因是没有答出“引起读者兴趣”这一点,说明考生对说明文语言的作用认识不足。第 13 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在文中很容易找到,因而得分率很高。第 14 题得分一般在 2 分左右。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考生没有很好把握题干中“主要”这一关键词。部分考生对说明方法概

11、念模糊,有的答成了“记叙” 、 “描写” 、 “对比” 。超过 30%的考生没有结合文章谈说明方法的作用。第 15 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得分情况较好,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考生在答题时不能结合文章来谈,导致失分。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材料与原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去探究结果才不容易出错。(三) 、古诗文阅读(14 分)古诗文阅读考查了文言词句的理解能力、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诗歌赏析,设置了六个小题。考生得分多在 9 分左右,总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其中第 16题考生多数得分在 1 分左右。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完整解释“何加”一词,大多解释为“益处” 、 “好处”等。第 17 题中,考生对已” 、

12、“此” “本心”等词不理解,导致翻译句子不准确,因而失分。第 18 题得分率在 40%左右,失误多在分不清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分析作用时常常脱离文本。第 19 题是用材料中的原句来回答,得分率较高。第 20 题得分率较高,部分考生失分是审题出了问题,没有注意题干要求的“概括” ,而是抄了原句。第 21 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多数考生能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答出自己的思考。(四) 、作文(50 分)本试卷共设置了两个作文题,一个是命题作文,一个是材料作文,要求考试任选一题。51、选题目一的考生大约 70%在写作中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突出主角“我” ,更有一些考生能展开奇特的想象,大胆跨越时空,构思了

13、一个个新奇的故事,表达了主角“我”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但是也有个别考生没能认真审题,主要表现在不能清晰有条理地叙述“那个故事” 。 不能突出主角“我” ,而是把笔墨放在了母亲、同学身上。此外,极个别考生懒于思考,抄袭阅读部分的文段。2、选题目二的考生 95%都能够联系到“团结” 、 “合作”等,尤其能结合我国当前的时事热点,歌颂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共渡难关的精神。作文的共性问题是书写能力差、谋篇布局能力差。三、教学建议(一)加强语文知识教学,强化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训练。语文教学淡化语法、逻辑与知识教学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淡化”并不是“取消” ,目前很多学校语文教学几乎放弃了语法、逻辑教学,基础知

14、识方面例如汉语拼音、汉字书写等教学严重“弱化”现象是非常危险的,要加强!语文教师都清楚其重要性,但往往在课堂上有疏漏。这一块的教学是硬件,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抓,有布置有检查,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识字量。字体对学生得分尤其是作文得分的影响日益明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字体正确、规范、美观的训练,避免考生在考场上因卷面整洁问题而丢分。例如,课后词语练习怎样最大限度地多样化地使用。(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解读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教科书中规定的篇目,一定让学生自己感悟、品味,少些包办代替,多些语言实践。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例如,了解不同文体的出题角度,提高阅读水

15、平:1、从文体的要素角度设题。2、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设题。3、从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角度设题。4、开放性考查题。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之功,想象力、联想力、实践力。回答要尽可能围绕文本内容,找对现实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要避免无的放失。(三) 、强化写作训练。中考作文命题方向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能够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能够在考场上使从学生从容调动生活积累完成作文,是多年来河南考区语文命6题的一贯特色,对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本真表现生活,从生活的来源积累素材,起到了很好的向导作用。2008 年作文亦是如此。从方向和来源上讲,新一轮的中招备考应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强化规范文体写作意识,力

16、防“四不象” 。中考备战,最基本的还是要强调规范的文体写作的意义,记叙文就是记事记人,说明文就是说清事理,议论文就要讲明观点,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搞大杂烩。2、强调规范书面用语表达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新课标虽然对于语法不进行明确要求,但要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于作文教学过程中。3、强化学生作文细节表达能力。现在很多老师都把宝押在作文的优美表达方面。积累了大量静态描写的句子,但是动态的心理描写却忽视积累不够,导致作文表达就象一帧风景画,直接削弱了文章的动态魅力。备考作文中,要加强情节进程和细节表达的积累和专题训练,在阅读环节中,加大学生对心理描写段落的赏析,必要的时候引入专项心理描写训练。4、强化多元化阅读,提倡引入报纸副刊、精品文学杂志作为课外阅读教材。学生在初三,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抽出专门的大量的时间进行多元化阅读,坚持千字文的多元化阅读是解决这个困境的一个现实途径,引入读者 、杂文报 青年文摘等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强化千字文的仿写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2008 年 7 月 1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