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588274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 20 年代,在 5060 年代风行全世界。从 60 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 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 年代”或“ 正统”字样。1919 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 20 年代,成为

2、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 20 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20 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 20 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

3、科学研究。1927 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 年,来自 12 个国家的 42 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 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

4、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 V% U) Y& v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 理性主义 ”,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新浪乐居“ p% r: T8 x, j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 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5、。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新浪乐居 2 k5 O7 P7 o- J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 w, u* m- r$ # Z7 N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 50

6、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简介: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 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 70 年代,建

7、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 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

8、组成独特的总体” ,“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 70 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 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1976 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

9、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 。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1982 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 15 层,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 1984 年落成的,建筑师

10、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 33 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美国建筑师史密斯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他设计的塔斯坎和劳伦仙住宅包括两幢小住宅,一幢采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采用古典形式,即在门面上不对称地贴附三根橘黄色的古典柱式。1980 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 十六世纪遗留下

11、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 20 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 70 米长的街道。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这些后现代派或准后现代派的建筑师,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

12、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此外,经过 70 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 :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

13、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 。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新古典主义装饰表现为下列特点: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最重要的是,

14、在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眼里,建筑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不觉得建筑只是冰冷的栖息之地,这或许是新古典主义给我我们最重要的启发。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法国在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

15、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突出。如果说现代建筑创造的是一种工业化时代的技术美,那么,新古典主义建筑创造的则是植根于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有厚度的形式美。在现代主义建筑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超

16、越历史时空的工业理性,一种不顾一切的非文化性商业动机;新古典主义建筑则不同,它着重要表现的是一种历史感,一种文化纵深感,在这类建筑中,你可以看到某种厚重的沉甸甸的东西一种文化意蕴。就像一首充满着丰富的典故和历史隐喻的意境美好的诗歌,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其表面形式和文化蕴涵之间,创造了一种意义的合成,一种立体的美学合成。你可以赞美它的深厚,你也可以批评它的古奥,你也可以抨击它的怪诞,但是,你无法否认它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意义。新古典主义建筑创造了一种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人性化空间,从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改善建筑的亲合性方面,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建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味追求高大的体量

17、、宽广的空间、无装饰的整一化的外形,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从经济和空间的使用角度来看,也许有其合理性。但是,建筑从根本上说,毕竟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类为建筑服务。因此,作为为人类提供工作、休息、娱乐和活动场所的建筑来说,它应该也必须表现出与人性相关的因素。把建筑从一种冷冰冰的物,变为一种富有人情的空间;把与社会和自然相隔绝的空间,变为一种同社会和自然展开对话的空间。这正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为新时代提供的一种新价值,一种最有价值的价值。在这方面,查尔斯摩尔、文丘里和斯特恩作出了很大贡献。新古典主义装饰表现为下列特点: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如格雷夫斯的波特曼市政厅和(Lcos Pega

18、se Winery,加州,1988),波菲尔的意大利广场,摩尔的游泳池与桑那浴室更衣室(加州,1967,Klotz,160)、文丘里和约翰洛奇的纽黑文狄克斯威尔消防站(19701973,Klotz,158)、文丘里、约翰洛奇和斯科特布朗的 BASCO 超级市场(费城,1976,Klotz,157)和 BEST 超级市场(宾西法尼亚,1977,Klotz,157)等作品,通过色彩的巧妙对比,创造美妙的画境效果。尤其是文丘里等人设计的 BASCO 超级市场和 BEST 超级市场,或以体形巨大、色彩艳丽的字母装饰店面,或以巨大的梅花图案装饰墙体,不避雅俗,构思大胆,充分显示了他所标榜的“要素混杂”的

19、美。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如菲利普约翰逊、文丘里、格里夫斯和雅马萨基的一些作品,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并产生修辞效果。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文丘里的作品,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丽的混乱;而斯特恩的一些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浑朴与典雅完美结合的范例。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式建筑代表:1、艾斯特剧院艾斯特剧院,也是布拉格第一座新古典主义式

20、建筑,正面三角形的山墙及两对圆柱,流露出古希腊的建筑风格。1783 年剧院更因莫札特首度来访而轰动一时,也因此到现在布拉格仍有许多莫札特的创作歌剧唐乔凡尼木偶剧、黑光剧、传统戏剧上演。2、柏林的永恒象征-勃兰登堡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通向和平之门。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 6 月 17 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3、圣彼得堡海军部大楼海军部(Admiralteystvo)由于沙皇想把圣彼得堡作为海军的大本营,于是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安德里安扎哈罗夫(Zakharov)设计的海军部大厦

21、(1823 年)被建为城市的中心。海军部大厦长约 400 米,全楼横向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做三端划分。该大厦居高临下俯视着彼得大帝的船坞。其尖顶上的护卫舰形状的风标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上海外滩的 新古典主义建筑1、上海汇丰银行大楼英商汇丰银行。设计者公和洋行(现为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汇丰银行于 1864 年创设于香港,1865 年在上海设分行。1874 年于外滩现址建屋。原楼 3 层,砖木结构,1888年曾局部改建,是一座局部带有巴洛克式的文艺复兴式的建筑。1921 年拆除旧屋建新楼,即现有大楼。大楼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5 层(底层上方有一天层),另有地下室一层。中部又高出 2 层,

22、冠以钢结构穹顶。大楼平面近方形。正门入口内,相当穹顶之位置处,有一圆形进厅,近年在重新装修时,在大厅天顶内发现了被掩盖的非常精美的壁画。进厅再内即为营业大厅。大楼西南部位,面向福州路原有一为华人服务的营业厅。大楼外立面处建为严谨的新古典主义手法。全楼横向五段划分,中部有贯穿 2、3、4 层的仿古罗马克林斯式双柱。竖向划分亦案古罗马柱式比例。顶部穹顶使人联想起古罗马的万神庙。外墙面石砌,入口处有铜狮一对。营业厅内有拱形玻璃天棚和整根意大利大理石雕琢的爱奥尼式柱廊。大楼建成时,英国人曾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岭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筑。”该建筑于 50 年代后至 1995 年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楼,现

23、为浦东发展银行。2、外贸大楼外贸大楼,原名怡和洋行。是以走私鸦片起家的。位于中山东一路 27 号,建于 1920-1922 年,思九生洋行设计,为典型的新古典形式。3、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 4 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 1916 年建成,设计者公和洋行,为新古典主义作品,楼顶有巴洛克式塔楼。楼高 7 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4、东风饭店东风饭店,原为英国总会,位于中山东一路 3 号,建于 1912 年,设计者塔蓝特、毛利斯,室内设计为日本异端建筑师下田菊太郎。为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作品,内设双柱廊,高吊灯大厅,为上海交际家们的活动舞台。5、 海关大楼海关大楼。图中正中耸立者为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 13 号,建于 1925-1927 年,设计者公和洋行,为新古典主义作品,中心轴线,左右对称,层层叠叠的塔楼向上突出,四面安置大钟,以钟声优美蜚声海上。门廊柱为典型希腊陶利克柱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