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理论动态活页文选2010 年第 2 期 宣传教育专辑【意识形态】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存在样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曾庆玲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周耀宏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孙百亮 论加强与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彭庆红【教师思想状况】 2009 年首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及思考 胡 琦【大学生思想状况】 2009 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10 年来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纵向调查与分析 马俊杰 改革开放 30 年大学生思想状况特征研究 王增国北京
2、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选编- 2 -【意识形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存在样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曾庆玲何谓意识形态?在西方哲学史上,意识形态被认为是社会科学领域里最有歧义的概念之一。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作出了独特阐释,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对社会成员具有特殊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
3、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些人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帜,鼓吹淡化意识形态的束缚,甚至羞于谈论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在这一思想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开始在国内潜滋暗长,甚至明目张胆地大行其道,成为一股扰乱人们思想和行为、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思潮,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思潮。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相关思潮对国内的渗透和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一、当前我国意识
4、形态的存在样态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实际上,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执政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3 -地位,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意识形态是社会现实的观念反映,当前国际国内复杂而深刻的格局变动和发展趋势,必然要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来。长期以来,西方对我
5、国的思想渗透和影响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社会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都显现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思想文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科学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存在样态,客观而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批判各种错误的意识形态观念,厘清各种意识形态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和动力机制,对于推动对我国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认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一个既遭遇过挫折,又始终向前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
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本框架,以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信念为价值核心,并包括许多外围观念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我们党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体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科学理念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的和谐理念来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存在样态,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意
7、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反映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形式。我们知道,意识形态的存在既表现为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思潮,也表现为零散的、不成文的社会心理(如社会舆论、社会谣言、民谣等)。社会心理为社会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动机和材料,社会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又对社会心理起到进一步的催化和整合作用。在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中,这两类表现形式都明确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文化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和各种宗教思潮等属于前者,而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 4 -义、个人主义和非政治化等思想观念则属于后者。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存
8、在,是自有意识形态现象以来一切社会的共有状态,也是中国现阶段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现实的客观反映。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出的各具特点的思想舆论自由是社会主义社会本应具有的现象和特征。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和包容这些存在于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之中的各具特征、甚至是良莠俱在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因为就总体而言,它们代表着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对中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与期待。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理由不认真了解、倾听、思考、鉴别和科学对待。即便那些来自西方的社会思潮,也存在着政治倾向和学术思想两个层面,对于西方学术思想,应当采取自由争鸣、平等对话、取其精华的
9、态度。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能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执政原则和开放民主的广阔胸怀。然而需要重视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等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社会中一些人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困惑和偏差。这些困惑一方面体现在对传统马克主义理论的认识上,如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厘清与再认识的困惑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构建的困惑等。另一方面则体现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多元文化相互挤压、冲击以及现代社会价值评价的模糊和价值选择的困惑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10、却也使一部分人成为缺少精神家园的孤独者和流浪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困惑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类似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各种思潮,如淡化意识形态论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告别革命论思潮等在一定范围内蔓延并获得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在思想、情感、意愿、兴趣和需求上程度不同的认可。实质上,“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各种类似思潮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前提即将意识形态贬义化:要么将意识形态等同于“虚假意识”,要么将意识形态与科学相对立,要么将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极端的做法等同于意识形态本身,或将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混为一谈。对于这些错误的社会思
11、潮,绝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并进行强- 5 -有力的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二、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社会成员中形成普遍的思想价值认同和信仰认同,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用掩耳、遮眼甚至是压制、对抗的方式来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造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保守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只有时刻
12、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动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才能化解危机,掌握话语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要加强理论创新和宣传教育,又要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指导地位的巩固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未来发展图景的科学设计和对实现途径的理论论证,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对社会发展的信心。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冲击与理论研究创新不足不无关系,创新不足直接导致了对现实中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抗击不力。不断加强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3、才能持续地提升自身的适应力、整合力和生命力。实际上,“能否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现实中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挑战和冲击作出有力回应,是解答和消除人们思想中的各种疑惑,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创新,既包括创新着的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与彻底性,又包括理论的不断创新与理论的继承稳定之间的关系等。在创新着的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与彻底性上,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彻底性的统一,对于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至关重要。然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编译和文本研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
14、义的关系研究等方面尚不充分。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上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 6 -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发展和价值等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澄清意识形态在一般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批判和破除“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相关思潮的主观偏见与错误理解,从而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源泉。同时必须重视的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并且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新特征,对人们思想中的疑惑给予全面、准确而令人信
15、服的回答。在理论的不断创新与理论的继承稳定之间的关系上,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不仅要学习和继承马克思的科学遗产,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认真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还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在开放环境中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依据和内驱力正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彻底性与创新性。(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
16、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教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社会主义意识
17、形态建设具有关键意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生命和灵魂之所在。实践表明,放弃党对意识形态- 7 -的主导地位甚至失去对有害意识形态的辨别和自卫能力,党就会患上意识形态“失语症”。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并以此达到党在思想路线上的统一,必须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实践,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和科学预测能力,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导的主动权的重要保障。党在新时期各个不同阶段多次强调,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
18、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学风教育全党。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等方法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党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经验总结。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工程。新闻舆论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是经由新闻媒介表达的公众意见,与社会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英国当代社会学家汤普森曾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必须把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虽然大众传播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唯一场所。”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工具,
19、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愈来愈发挥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媒介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可以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能够广泛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能够及时地传播国内国际的各种讯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政治倾向。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正确导向功能,对教育、动员群众,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道德准则、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等价值认同观念,这些价值认同观念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价
20、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受一定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在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价值作为一种标曾庆玲: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存在样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准或准则,使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了强烈的价值导向功能。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领域都是复- 8 -杂多样的,都必然呈现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出于自身稳定和发展的需要,都会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来引导和支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和行为规范,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发挥作用,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的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党在思想文化领
21、域树立起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对意识形态多方面的影响和要求,充分考虑到了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
22、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我们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过程不断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俱进的全新理念,要求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之上,正确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统一国家意志与保持个人心情舒畅的关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同时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有害的思想;要求我们党必须紧紧抓住当前中国社
23、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来。此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全新课题,要求我们改善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 9 -推进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总之,坚持和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性质和内容上的重大认识飞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理论上蕴涵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
24、一,在实践上所要求的广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凝聚力的统一。(选自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 年第 4 期)- 10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周耀宏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并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和统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科学总结十六大以
25、来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和感召力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重视加强党自身建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紧抓住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提升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水平和能力,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一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于推
26、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升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力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2004 年 1 月,胡锦涛指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二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2004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
27、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 11 -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文件”。三是始终抓牢意识形态建设主导权。2003 年 12 月,李长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党的领导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各级宣传机构的领导权牢牢掌握
28、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保证。”二、坚持理论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理论创新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基本原则,努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理论和实践与时代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最重要经验就是理论创新,就是在创新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反
29、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解决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二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最主要的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
30、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思- 12 -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31、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三、筑牢舆论阵地,加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力和凝聚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00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进行全面部署,既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度,又推进理论的大众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加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力。一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巩固
32、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实施这项工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基础工程、生命工程、战略工程。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既要出成果,又要出人才。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把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作为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过程。”二是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工作。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主要渠道等问题,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3、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三是开展“六个为什么”的宣传教- 13 -育活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 周年理沦研讨会上,李长春提出了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
34、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随后,“六个为什么”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党全国迅速展开,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宣传工作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斗力,逐步把这支队伍的成员培养成为“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一是提
35、高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队伍,是一支富有战斗力、富有奉献精神的队伍,值得党和人民的信赖”。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基本经验是“要把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唯物史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新闻、出版、理论、文艺工作者在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唯物史观、把握正确导向和创作方向上,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形象上
36、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二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战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分析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科技和法律手段做好工作的能力”,“把那些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理论修养- 14 -好、组织能力强、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抓好宣传思想战线的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就是要“确保宣传思想战线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意识形态建
37、设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央培训干部的总体要求,完善宣传思想战线干部培训规划,加大干部培训、交流和到基层锻炼的力度,全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谋开拓创新之策,倡导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多办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事情,廉洁白律,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树立宣传思想工作干部良好形象”。五、批判错误思潮,积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同国内外两条战线的各种反动和错误思潮进行交锋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执政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8、地位不会自然而然地保持不变,对于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这种斗争有时甚至还很激烈。一是批判国内“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在国内开展了同“左”的和“右”的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斗争。“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思想理论领域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近年来,一些领域出现了怀疑党的基本路线、否定和歪曲改革开放的杂音和噪音,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言论和思潮严重干扰和影响改革开
39、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党不失时机地对国内“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澄清了思想认识,巩固了思想阵地。二是抵御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 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遏制和扼杀的图谋和伎俩从来没有改变,并且手段和方式更具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非常尖锐的。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长期- 15 -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敌对势力也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我们进行激烈较量。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高度警觉,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局来考虑。”
40、三是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主要表现为:“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活语权争夺激烈、部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淡化、政府主导能力减弱等等”。面对上述压力和挑战,要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并最终使之成为现实,我们党增强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力。李长春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必须“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六、关注民生问题,增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功经验就在于我
41、们党不仅做到了以理服人而赢得人心,而且科学回答和解决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是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05 年我国对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2007 年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使全国近一亿五千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们在农村真正实行了义务教育。”二是全面取消农业税
42、,巩固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2004 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宣布了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决定后,农村税费改革从开始的“治乱减负”到形成比较规范的农业税及其附加,再到逐步减免直至最终取消农业税,这就终结了传统农业社会所遗留的税赋制度。“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之后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变革”。2006 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式结束了”。三是农村医疗养老制度改革的推行。 2006 年 2 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 16 -讨班提出要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
43、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在中央政治局第五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又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加强完善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国务院决定 2007 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并于 7 月下发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目标要求、标准范围、资金管理、领导等。七、营造社会氛围,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果的取得,需要在加强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营造和培
44、育良好的社会氛围,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影响群众,以契合于人们心理需求的富有亲和力的创新理论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一是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 年 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胡锦涛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精辟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要求、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在这次会议精神指引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
45、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于 2006年 3 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此后,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学习宣传活动热潮。三是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十六大以后,中央部署开展的
46、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17 -活动,坚定了团员青年和未成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4 年 2 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深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八、繁荣先进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实力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
47、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特点,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作出了新部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8、,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以此来推动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为和谐文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十六
49、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加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18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选自党政论坛2010 年第 2 期)- 19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孙百亮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输入中国。由于西方意识形态专家的刻意包装和文化系统的错综复杂,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造成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解析西方意识形态隐蔽性渗透的特点及其表现,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解析(一)名称的隐蔽性。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由于意识形态屡负“虚假”、“空洞”、“偏见”等恶名,旗帜鲜明的直接的意识形态输出容易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所以,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时,一般不会直接标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更多的是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包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