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83709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 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 世纪末)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 、思想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8 世纪末1870 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 、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4、成熟电气时代前期 (1870 年1917 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

2、展电气时代后期(19181945 年)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19451950 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

3、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80 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1980 初90 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 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丧失原因:a、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

4、美国大发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三、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1、第一次:19 世纪中期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国

5、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2、第二次:18701913 年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影响: 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3、第三次:19231929 年原因: 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凡

6、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4、第四次:20 世纪 5070 年代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影响: 70 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7、 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专题二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一、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启了民智,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不同点:首先时间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 14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启蒙运动兴起于18 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其次兴起地点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还有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强调人权和法制。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一)1718 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

8、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 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二)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1861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 ,俄国二月革命1911 年,中国辛亥革命三、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它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发生于蒸汽时代资本主义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两者不同的特点。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革命的

9、过程曲折复杂。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革的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16401688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 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17751783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第三种途径: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俄国 1861 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 1868 年的明治

10、维新。五、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一)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英国首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二)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1787 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宅地法保证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直接推动了南北战争的进程。(三)法国: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六、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评价(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欧洲资

11、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二)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五)俄国 1861 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12、革,使俄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为以后俄国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六)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七、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出身新贵族,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建立共和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他在掌握了政权,就任“护国主”后,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

13、起了人民的不满。在他结束统治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中,导致了旧王朝的复辟。(二)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 。同时,制订了 1787 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三)林肯: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四)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9

14、 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 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制订和颁布法典 ,便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打退了反法同盟,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专题三 美国史一、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1 独立战争的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导致英属北美殖民地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15、。2 独立战争的过程(17751783):(1)开始1775 年 4 月,来克星顿枪声。(2)宣告独立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3)转折1777 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4)取得独立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3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与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没有封建制度,不存在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此革命的任务是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从结果看,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

16、济的发展。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4 独立宣言和1787 年宪法(1) 独立宣言反映了殖民地人民追求平等、自由,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它的发表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同时宣告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其在革命中的作用与人权宣言相似。(2) 1787 年宪法是在法律上确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其作用类似于英国的权利法案 。5 华盛顿的活动在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克服困难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领导制定 1787 年宪法,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6 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

17、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二、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美国内战和罗斯福新政美国内战和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都是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 美国内战(1)内战的原因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激化,核心(焦点)问题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2)内战的经过1861 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到 1865 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3)林肯林肯反对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违反自由平等的原则,主张限

18、制奴隶制。因此,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内战前,林肯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美国的奴隶制度;内战爆发后,林肯宣布南部各州为叛乱州;宣布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国家的统一(即拯救联邦) 。1862 年,为扭转战争的不利形势,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规定从 1863 年开始,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它调动了广大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最后领导北方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 林肯的贡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解放了黑人奴隶。(4)内战的影响(对内战的评价):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

19、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 年从美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2)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3)目的消除经济危机。但由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而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此,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4)措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5)评价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20、、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是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以后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因此,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6)罗斯福:实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领导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同样由于经济危机,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德国、日本走

21、上了法西斯的道路。主要是因为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美国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的办法摆脱危机。三、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 经济特征:从 18101860 年的 50 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 9 倍,仅次于英、法、德,居世界第四位。原因:(1)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独立后开始工业革命。2 经济特征: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工业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原

22、因:(1)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走在了前列。 3 1929 年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经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4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1)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征: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原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2) 20 世纪 70 年代的特征是显露弊端

23、,经济地位下降。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 19741975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 20 世纪 80 年代的特征是通货膨胀。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好转。债务增加,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制约了经济的发展。(4) 20 世纪 90 年代的特征是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发展速度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原因: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

24、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四、 美国与两次世界大战1一战与一战后的美国大战前期,美国宣布“中立“ ,同交战双方做军火贸易;大战后期,为捞取战利品而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成为战胜国。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战后,由英法美的操纵下,召开“ 巴黎和会“。在“华盛顿会议“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最终建立了由英法美主宰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 体系。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但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25、提供了方便。2二战中的美国(1)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2)雅尔塔会议:1945 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奠定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基础。五、 美苏争霸战后形成的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为了取得世界霸权,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推行霸权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 政策,在亚洲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侵略朝鲜和越南)1美国

26、在欧洲实行“冷战“ 政策。冷战的背景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冷战的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 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的开始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冷战的结束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

27、公约组织。2两极格局形成的开始是:在美国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1955 年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3美苏争霸的表现:有古巴导弹危机、美国越南战争和苏联侵占阿富汗战争。70 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基础上对世界范围的划分。4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 ,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超”是指美国, “强”包括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有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

28、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战后的影响。六、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稳定的政治基础是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在本质上属于中国的内政。1近代中美关系:(1)美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为帮凶。(2)提出独立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29、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19 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后,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在 1899 年就已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3)“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都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国家,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4)扶蒋反共,控制中国。美国为了称霸世界,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 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1)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背景:1949 年新中

30、国成立,宣告了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具体表现有美国在军事上入侵朝鲜,威胁中国;1950 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在外交上孤立中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 年,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中国政府:军事上进行抗美援朝,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 17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好的外部环境;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

31、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走向和解、中美建交。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表现之一是 1971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表达了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也说明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

32、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其中 1999 年,以美国为首北约轰炸南联盟,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专题四 日本史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受我国的影响颇深;它是亚洲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近代曾经数次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最终被赶出了中国,从而洗刷了民族耻辱;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否定历史的行为。日本的崛起:第一次: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明治维新;第二次: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是美国的扶持。一、日本明治维新(

33、1)背景:19 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1853 年,美国舰队侵入日本,日本门户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2)内容: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3)影响: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是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34、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强大后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二、对外侵略:对朝鲜战争,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此后曾参加一战,期间独霸中国,一战后成为列强之一。巴黎和会上,提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引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928 年 5 月制造了“济南惨案” 。为了摆脱 19291933 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军

35、部)得到重用,法西斯势力抬头。1931 年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6 年 2 月,日本军部内部少数军官发动政变失败,但军部主张对外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的侵华战争爆发了。1937 年发动“八一三”事变。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 1941 年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8 月 15

36、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三、日本的崛起(1)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植日本;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80 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8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3)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加强。1964

37、 年,日本东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4)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采用高新科技,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重视教育,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专题五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争霸世界的斗争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性加剧。2.表现: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匈)和三国协约(英、

38、法、俄) ,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3.结果: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二、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会议名称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时间 1919 1921参加国 27 国 9 国操纵国 英法美 美英日签订的条约 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作用凡尔赛和约与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影响: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进

39、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 、 “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评价(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形成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统治秩序,20 年代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为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这一体系内部隐含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等矛盾。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它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3.解体30 年代,

40、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遭到破坏。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打破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状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解体。三、二战前的国际关系(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英法的绥靖政策(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1.原因: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2.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本质。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

41、锐,政局动荡。4.应对危机的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意、日)1.原因:19291933 经济危机的打击。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2.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影响:法西斯国家加紧扩军备战,疯狂对外扩张,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主要矛盾,最终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三)英法的绥靖政策:1.目的:牺牲小国利益;把法西斯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2.顶峰:“慕尼黑阴谋” (德国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3.影响:绥靖政策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42、。四、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一) 两极格局1.美国的冷战政策:(1)原因: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含义: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3)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经济: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结束:(1)形成的标志:北约(1947 年)和华约(1955 年)的建立(2)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1991 年底)3.美苏争霸时间 特点 主要事件 双方领导人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古巴导弹事件 赫鲁晓夫、肯尼迪七十年代

43、 美国战略收缩,苏联战略进攻1979 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勃烈日涅夫尼克松八十年代争霸趋于缓和 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有限的缓和。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苏戈尔巴乔夫美国:里根(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形成原因: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美国的霸权政策(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美国利用北约集团,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事务。 (如:科索沃战争)(3)多极的兴起: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

44、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4)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五、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其核心是美苏关系。1.同:(1)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2)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2异:(1)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就时间和范围而言,美苏争霸的影响远远大于凡华体系。 (2)核心不同。凡华体系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美苏争霸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 (3)形成过程不同。凡华体系是在一战后形成的;美苏争霸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到战争结束后

45、形成的。 (4)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华体系本质是帝国主义的争夺。美苏争霸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六、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争霸世界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 “两极格局” (4)一超多强“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七、两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直接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 交战双方:

46、同盟国 协约国德国、奥匈帝国 英、法、俄、意、塞尔维亚、美、日、中3主要战役: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索姆河战役:坦克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4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5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因为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6. 影响:(1)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原因:二战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30 年代英法美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

47、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交战双方:轴心国集团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德、意、日 中、苏、英、美等 26 国3.主要事件:全面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扩大:1941 年 6 月,德军侵入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 年 1 月,来自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 年美、英等国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

48、军东西的夹攻中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德国投降:1945 年 4 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总攻。5 月 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日本投降: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4.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5性质:二战是一次正义的国际反法西斯战争6影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是一场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1.相同:根本原因相同: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作战的双方都是对立的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影响有所相同:都带来灾难;都打击了帝国主义;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体系和政治格局;都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都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客观上也促进了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