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科护理常规痔病护理常规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因饮食不洁,嗜食辛辣肥腻,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久蹲、经常便秘努责、负重远行、妊娠多产等所致湿热内生,气血不调,血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本病。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护理评估(一)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二)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三)直肠检查结果。(四)心理社会状况。(五)辩证: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二、一般护理(一)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痔发作期要侧卧位休息。(三)保持肛门
2、及会阴部清洁干燥,便后坐浴。(四)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五)内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三、饮食护理(一)鼓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以及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饮食,忌烟、酒、辛辣及煎烤等刺激之品。(二)气滞血瘀者给予活血化瘀及补气养血之品;脾虚气陷者宜食益气健脾食物,忌酸冷饮食;风伤肠络者应多进食清热解毒及凉血祛风之品;湿热下注者宜进食清热利湿及凉血止血之品。四、情志护理疏导患者情志,消除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五、给药护理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坐浴、中药熏洗、局部中药换药治疗。手术切口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六、临证(症)施护(一)风
3、伤肠络型病人,鼓励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助生痰热之品,可多饮绿豆汤、西瓜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二)湿热下注型,卧床休息;保持肛门清洁卫生,手纸、内裤要清洁柔软;起床前自行腹部顺时针按摩 10-15 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大便秘结者可用蜂蜜睡前冲服,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三)气滞血瘀型,卧床休息,保持肛门清洁卫生,手纸、内裤要清洁柔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外痔用消痔散敷患处。(四)脾虚气陷型,避免久蹲久坐,指导患者提肛运动,便后,睡前做深呼吸和肛门上提的运动;饮食宜温热,忌生冷,以精、细软为主,少食多餐;可复用人生汤和阿胶等补养之品。七、并发症的护理:(
4、一)出血的护理:术后 24 小时应卧床休息.较少活动可减轻伤口疼痛及出血.24 小时后可适当增加下床时间或做些轻体力活动,早期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一期愈合。但要避免久蹲或久坐的一切活动。(二)尿潴留的护理:术后 24 小时内,每 4-6 小时要排尿一次,因为腰俞穴麻醉未解除前或刚接触几个小时内,排尿反射不敏感,不注意按时排尿易致尿潴留。若术后 8 小时部排尿且感下腹胀痛并隆起时,表示有尿液潴留,宜先行热敷以促进排尿。(三)肛门狭窄的护理:观察大便的性状、粗细。如排便困难使大便便细。及时报告医生及早行扩肛治疗。八、健康教育(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坚持便后热水或中药液坐浴(二)养
5、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三)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四)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选择软坐垫。(五)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疲劳,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肛运动,对于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指导患者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六)保持乐观情绪和充足睡眠,切忌紧张和焦虑。(七)发现排便困难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肠痈病护理常规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一)腹痛性质、
6、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二)心理社会状况(三)辩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炽盛证。二、一般护理(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块等情况。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4.保持各种引管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三、饮食护理(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7、二)热毒炽盛,呕吐频繁者,暂禁食。(三)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四、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五、给药护理(一)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二)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师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六、临证(症)施护(一)气滞血瘀型,以解决“舒适的改变” (阑尾梗阻所致腹痛)为侧重点,指导病人少下床为宜。(二)瘀滞化热型,高热病人用湿毛巾擦身,冷敷头部或酒精擦浴;汗多者宜多给清热解毒的绿豆汤等并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输液;体位尽量以半坐位为主,减少下床活动,以利于炎症被局限。(三)热毒炽盛型 ,要做
8、好手术的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体征,发现突然高热、脉数、血压下降等早期休克表现,要及时报告医生;腹胀、呕吐等麻痹性肠梗阻应禁食,配合给予胃肠减压和静脉输液,记录和观察胃液性质和量;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七、并发症的护理(一)切口感染1.咳嗽时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横按在伤口上,以免剧烈咳嗽时伤口撕裂而感染。2.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定时给予换药并保证充分引流。(二)粘连性肠梗阻:鼓励患者术后 24 小时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粘连。八、健康指导(一)饮食视病情而定,瘀滞型、湿热型可进流质米汤、肉汤、藕粉或半流质食物;热毒型及呕吐频繁者应禁食,恢复期可
9、进高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忌生冷。(二)若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保持良好情绪,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三)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术后患者及恢复期患者早日离床活动,以减少肠粘连。乳痈病护理常规因乳汁淤积,肝郁胃热,热毒侵入乳房所致。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在乳房。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一)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二)溃后脓液的量、色、质及气味。(三)有无乳头发育不良、有无乳头破损等情况。(四)心理社会状况。(五)辩证: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二、一般护理(一)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0、二)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后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脓液引流。(三)停止哺乳,用三角巾或胸罩托起患乳房。(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2.观察溃后脓液的量、色、质及气味及疮口有无乳汁排出。三、饮食护理(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辛辣、肥甘及鱼腥发物。(二)宜进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四、情志护理 消除患者恐惧及焦虑心理,使其配合治疗。五、给药护理(一)遵医嘱局部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草药外敷。(二)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应遵医嘱服中药回乳。六、临症施护(一)气滞热壅证,乳汁尚未化脓,应鼓励哺乳;
11、不宜哺乳可用吸入器定时将余乳排空或用热毛巾置患处作湿热敷。(二)热毒炽盛证:观察乳房肿痛情况,如出现发热,痛如雀啄,肿块变软表示化脓,应及时汇报医生;乳房肿大坠胀疼痛者,可用乳罩将乳房托起,以减轻疼痛。(三)正虚毒恋证,脓肿切开后应经常观察疮口,脓多敷料湿染时应及时更换;如溃后脓出不畅,肿痛不减,发热不退或退而复起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如溃后疮口有乳汁溢出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疮口,并用棉垫加压包扎。七、并发症的护理乳漏:注意乳房局部卫生,乳头内陷者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房部粉瘤及时行手术切除。八、健康指导(一)指导哺乳期妇女保持乳头清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二)指导哺乳期妇女及时纠正乳头凹陷,防止因乳头内陷,乳汁不畅而反复发作。(三)防止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乳头擦伤,皲裂时,可涂抹麻油或蛋黄油。(四)哺乳期妇女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五)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散。(六)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减少活动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