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华政 2011-2012 汉语与写作I A(古汉语).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56911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政 2011-2012 汉语与写作I A(古汉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政 2011-2012 汉语与写作I A(古汉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华政 2011-2012 汉语与写作I A(古汉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华政 2011-2012 汉语与写作I A(古汉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华政 2011-2012 汉语与写作I A(古汉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0 页考试日期: 年 月 日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华东政法大学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1 年级汉语与写作A 卷学院:_班级:_学号:_姓名:_任课教师:_题类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合分人得分一、单选题。 (每题 1 分,共 10 分) 。 ( )1、 左传原名_ ,西晋杜预在注解左传时将其内容按时序依附于春秋正文之后,始称_ 。A. 春秋外传 春秋左氏传 B.左氏春秋 春秋外传C. 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D.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2、以下哪一组汉字符合“六书”中许慎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定义?A. 悲、射、辜、诽 B.

2、 胡、床、基、蒿 C. 臭、容、吟、敲 D. 闪、出、及、寇( )3、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_的评价。A.史记 B.后汉书 本题得分 阅卷人第 2 页,共 10 页C.汉书 D.左传( )4、以下有关韩愈的选项哪一个是错误的?_A. 字昌黎 B. 有昌黎先生集C. 提倡“文以载道” D. 以文为诗( )5、 段太尉逸事状中没有涉及到的人物是_:A. 焦令谌 B. 郭晞 C. 白孝德 D. 许远( )6、 “六书”一词首见于_。A. 周礼 B. 汉书艺文志 C.说文解字 D.左传( )7、 说文把“武”字归于_。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形声( )8、以下句子不属于宾语提前

3、的有_:A. 吾孰与徐公美B.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C. 不如早为之所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第一次对“六书”列举了例子的是_。A. 班固 B. 郑众 C.许慎 D.郑玄( )10、以下带点的 “兵”字,与“短兵相接 ”中的“兵”字意思相同的是_:A. 是故兵胜于外,义气强于内B. 今欲并天下,陵万乘 非兵不可C. 未烦一兵第 3 页,共 10 页D. 约从连横,兵革不藏二、判断是非。 (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中打,错的打。( )1、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吴语上 。( )2、唐代诗人柳宗元,唐柳州人,故称“柳柳州” 。( )3、 “隧而相见”中 “隧”

4、字和“嫂蛇行匍伏” 中“蛇”字的用法是相同的,都是名词作状语。( )4、 战国策常常喜欢引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例如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就以此法游说秦王。( )5、 “考、老”是许慎在解释六书之转注时所举的例字。( )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形象地描绘了李广兵败被迫投降的史实。( )7、李斯谏逐客书在司马迁史记中可以找到。( )8、晋干宝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9、 张中丞传后叙记载了雷万春乞救于贺兰的一段轶事。( )10、在养生主中,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揭示养生的关键。三、注释加点的字或词。 (每个 1 分,共 20 分)1、王大怒,使相之。 相:2、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

5、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之士:本题得分 阅卷人本题得分 阅卷人第 4 页,共 10 页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4、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5、亟请于武公。亟:6、战车万乘,奋击百万奋击:7、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摩: 抵掌:8、是遯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倍: 刑:9、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师徒:10、欲取旅进旅退旅:11、顾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顾: 尤:12、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 闒茸:13、大乱由尚书出, ,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戢:第 5 页,共 10 页14、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会:15、

6、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处:16、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沬血:17、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厕:四、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 33 分)1、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 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3 分)_2、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2 分)_3、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4 分)_4、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 分)_本题得分 阅卷人第 6 页,共 10 页_5、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

7、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3 分)_6、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 分)_7、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 分)_8、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3 分)_9、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4 分)_10、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 分)第 7 页,共 10 页_五、综合题,阅读下面这三段文

8、字,并完成题目。(共 27 分)1、卫 鞅 亡 魏 入 秦 孝 公 以 为 相 封 之 于 商 号 曰 商 君 商 君 治 秦 法 令 至 行 公 平 无 私 罚 不讳 强 大 赏 不 私 亲 近 法 及 太 子 黥 劓 其 傅 期 年 之 后 道 不 拾 遗 民 不 妄 取 兵 革 大 强 诸 侯 畏 惧然 刻 深 寡 恩 特 以 强 服 之 耳 孝 公 行 之 八 年 疾 且 不 起 欲 传 商 君 辞 不 受 孝 公 已 死 惠 王 代 后莅 政 有 顷 商 君 告 归 人 说 惠 王 曰 大 臣 太 重 者 国 危 左 右 太 亲 者 身 危 今 秦 妇 人 婴 儿皆 言 商 君 之

9、法 莫 言 大 王 之 法 是 商 君 反 为 主 大 王 更 为 臣 也 且 夫 商 君 固 大 王 仇 雠 也 愿 大王 图 之 商 君 归 还 惠 王 车 裂 之 而 秦 人 不 怜 解释带点的字词:(每个字 1 分,共 2 分)A. 卫 鞅 亡 魏 入 秦 亡:B. 特 以 强 服 之 耳特: 为下面的文字点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3 分,翻译 4 分,共 7 分)商 君 治 秦 法 令 至 行 公 平 无 私 罚 不 讳 强 大 赏 不 私 亲 近 法 及 太 子 黥 劓 其 傅 期 年 之后 道 不 拾 遗 民 不 妄 取 兵 革 大 强 诸 侯 畏 惧_本题得分 阅卷

10、人第 8 页,共 10 页_ 把下面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大 臣 太 重 者 国 危 左 右 太 亲 者 身 危 今 秦 妇 人 婴 儿 皆 言 商 君 之 法 莫 言 大 王 之 法是 商 君 反 为 主 大 王 更 为 臣 也 且 夫 商 君 固 大 王 仇 雠 也 愿 大 王 图 之_2、雍 州 别 驾 元 肇 言 于 上 曰 : “有 一 州 吏 , 受 人 馈 钱 三 百 文 , 依 律 合 杖 一 百 。然 臣 下 车 之 始 , 与 其 为 约 。 此 吏 故 违 , 请 加 徒 一 年 。 ”行 本 驳 之 曰 : “律令 之 行 , 并 发 明 诏 , 与 民 约

11、束 。 今 肇 乃 敢 重 其 教 命 , 轻 忽 宪 章 。 欲 申 己 言 之 必行 , 忘 朝 廷 之 大 信 , 亏 法 取 威 , 非 人 臣 之 礼 。 ”上 嘉 之 , 赐 绢 百 匹 。( 隋 书 刘 行 本 传 ) 解释带点的字(词):(每个 1 分,共 2 分)A. 受 人 馈 钱 三 百 文馈 :B. 然 臣 下 车 之 始 , 与 其 为 约下 车 : 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6 分)A. 今 肇 乃 敢 重 其 教 命 , 轻 忽 宪 章 。 (2 分 )_第 9 页,共 10 页B. 欲 申 己 言 之 必 行 , 忘 朝 廷 之 大 信 , 亏 法 取 威 , 非

12、人 臣 之 礼 。( 4 分 )_3、 晋 侯 赏 从 亡 者 , 介 之 推 不 言 禄 , 禄 亦 弗 及 。 推 曰 : “献 公 之 子 九 人 ,唯 君 在 矣 。 惠 怀 无 亲 , 外 内 弃 之 。 天 未 绝 晋 , 必 将 有 主 。 主 晋 祀 者 , 非君 而 谁 ? 天 实 置 之 。 而 二 三 子 以 为 己 力 , 不 亦 诬 乎 ? 窃 人 之 财 犹 谓 之 盗 ,况 贪 天 之 功 以 为 己 力 乎 ? 下 义 其 罪 , 上 赏 其 奸 , 上 下 相 蒙 , 难 与 处 矣 。”其 母 曰 : “盍 亦 求 之 , 以 死 谁 怼 ? ”对 曰 : “尤 而 效 之 , 罪 又 甚 焉 。 且出 怨 言 , 不 食 其 食 。 ”其 母 曰 : “亦 使 知 之 , 若 何 ? ”对 曰 : “言 , 身 之文 也 。 身 将 隐 , 焉 用 文 之 ? 是 求 显 也 。 ”其 母 曰 : “能 如 是 乎 ? 与 汝 偕 隐 。”遂 隐 而 死 。 解释带点的字词:(每个字 1 分,共 2 分)A. 以死谁怼 怼:B. 尤而效之尤: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 2 分,共 4 分)A.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_B. 主 晋 祀 者 , 非 君 而 谁 ? 天 实 置 之 。_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