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 张迁碑译文张迁碑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亦称张迁表颂 ,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 186 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碑高 2.92 米,宽 1.07 米。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三列,上两列各行,下列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碑阳隶书 15 行,满行 42 字,共567 字,字径 3.5 厘米。碑阴刻立碑官吏 41 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 3 列 41 行 323 字,隶书,字径 3.5 厘米。额篆书
2、“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2 行 12 字,字径 9.5 厘米。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此碑在明初掘地时发现,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碑文完好可读,到明正德年间,仅残缺 5 字, “东里润色”4 字尚好;清乾隆年间, “东里润色” “东”字泐半边, “润”字泐半边,其水旁尚存中点, “色”字与下边的“君”字泐大半。建国后,在东平县政府院内建亭一座,立碑于内。1966 年移至岱庙炳灵门,外置玻璃罩加以保护。此时残泐 65 字,不可认读的 36 字。1983 年 10 月移岱庙
3、碑廊。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蚕不并头,雁不双设,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最早著录此碑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 。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碑为原刻。年出土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称“东里润色”本。张迁碑是汉朝时的产物。碑文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除歌
4、功颂德之外,还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三世因果积德观。三世因果积德观。张迁的祖上,追溯到周朝的张仲,汉高祖的张良,文景的张释之,孝武的张骞。特别是汉朝,张氏辅助刘皇,更是人才辈出。 “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旦於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 。好像张氏就是刘家的忠诚追随者,冥冥中世代相随。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一代。汉朝的张氏能累世出英才,乃开朝元老、道派人物张良的阴德和家传秘诀所赐的。 “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 ”有势不使尽,多为子孙计。张氏辅佐汉室,其德义世代都有继载,直至于君(张迁) ,蝉联不绝。张迁本人,对汉家朝廷忠心眷眷,对家庭长辈孝顺,认真研习易经 ,聪明又善于谋略
5、,深懂为政之道。 “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於从畋” 。当时人们对一个当权者张迁的功绩是怎样评价的。一是善于出谋划策。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 ”二是治理谷城有方,人民安居乐业。 “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 ,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犂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三是性格好、人品好。张迁为人宽容善良,讲恺悌和乐,崇尚仁义。张迁如白雪淳厚、兰花芬芳、深渊鱼儿、爱民棠树等等不一而足。张迁比历史的子贱还大气,具有子产文章的仁德,如召公善政,集晋阳和西门豹两人的长处。整篇张迁碑
6、文,结构严谨,真情实感,读之有味。受它的影响,现代的族谱结构、体例多有仿照,先列清宗族源流,后逐一把历代种族名人功绩予以铺排。 张迁碑上半部分,罗列祖上名人,特别是汉代以来的名人;然后重点突出张迁事迹,并与历史名人比较中闪亮其功绩。集评:清梁 巘: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近人多宗张迁 ,亦适中。 (评书帖 )清杨守敬: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 ,流为黄初三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平碑記 )清刘熙载:汉碑严密如衡方 、 张迁 ,皆隶之盛也。清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凝整则有衡方 、 白石神君 、 张迁 。 (广艺舟双楫 )延伸阅读张迁碑的风格特征公元 186 年,即东汉灵
7、帝中平三年二月立的荡阴令张迁碑 ,亦称张迁表 ,发现手朗万历年间,碑字书法为东汉时期隶书碑版代表作品,历代书家对张迁碑都推崇备至,清代大书家何绍基临此碑达一百余通,力学不倦。下面谈谈我对该碑临习的一点心得。一、高古 著名书法家沃兴华曾说过,追求古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字体往上靠,如隶书字体往时代更久远的篆书靠,楷书字体往隶书靠等;二是淡化偏旁部首。东汉重视文字的规范,并于公元 175 年由著名书家蔡邕书写熹平石经 ,立于太学门外,以求达到整饬汉字的目的。 熹平石经的文字和今天的规范汉字已差别不大,但十一年之后方立的隶书张迁碑中还是夹杂有很多篆书笔意,在结体上, 张迁碑字形方正,重心下移,也不似标
8、准隶书那样偏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已经对汉字进行分别部首的研究了,但在其后的张迁碑有些字还是忽视偏旁的区别,不有意地将偏旁写小,写隶书带有篆书的意味,又不随时代潮流,强调偏旁观念,自然显得“高古” 。 二、朴拙 张迁碑的朴拙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结体上。 张迁碑用笔多方起方收,线条粗短,很少有夸张的蚕头雁尾和明显的一波三折,显得“平硬厚重” 。在结体上又往往上疏下密、上大下小、上松下紧,造成一种看似头重脚轻不稳定的动势,这和用笔形成了一种动静对比,显得稚拙生动。比如“君”字,夸张上部,缩紧下部的“口” ,上部空间大,整个字的中心下移,拙趣就跃然纸上, “幕”字则一反上中下结构宇上紧下松的常态,上中部
9、结合为特大,下部奇小,初看头重脚轻,细看这种上疏下密的结构是在平稳中得天趣。再如包含有“人”形结构的字, “令”字“人”在上,一撇一捺就舒展,上部空间大,显得险峻,下面的笔画一凑紧,动态就出来了,而“夫” 、 “夷”和“謇”等字“人”字结构在中间和下面,这一撇一捺就写得收敛平稳,显得朴茂敦厚,在张迁碑中经常出现为了整体风格的统一而改变了符号的形状的情况。 三、雄强 张迁碑起笔常有“皮包骨”之感,浑厚高古,中段行笔提按起伏,有节奏和微妙的一波三折感,笔画不长但尽势,显得“笔短意长” 。线与线之间强调粗细、长短、虚实、方圆、张弛等对比关系,如“字”字宝盖头方笔劲挺而收笔圆转, “公”字上面两点粗短
10、下部则盘成三角形的铁线钗,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张力。点画生结构,与方折的点画相呼应, 张迁碑结体也特别方整、稳健,有些折笔往内弯曲收缩,呈内佯状,显得特别峻挺,而且空间正形与负形对比度强,也就是宇内空间与字外空间抱成团块,如“君”字的“长撇”短促而向上回望,与第二横收笔的顾盼形成气势上的呼应,构成了一个大团块,下部的“口”是小团块, “口”部最后一横起笔的右斜,又暗示了大小两个团块之间构成的负形的游走方向,可以说是整体感和强对比构成了张迁碑骏利豪爽奇骨雄强的趣味和效果。 四、浪漫 两汉的书法不像唐代法度森严,特别像张迁碑这样上承篆法,下开魏晋风气的作品,它处于书法艺术的进化完善的过程中,
11、也许它本身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使我们得以窥视隶书在演变过程中的风貌。而且张迁碑笔短意长,常常意到笔不到,行笔有节奏和韵律感,章法上一波三折,曲径通幽,使许多宇看似不衫不履,用笔粗细不均,或左右错位,轻重失调,方圆相斥,然而得一种天真烂漫的憨情稚态,也正是这种不完善给人以无限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总之, 张迁碑的特征可归纳为高古、朴拙、雄强、浪漫,作为汉碑中方笔的代表作品, 张迁碑虽以方笔为主,但还是以势方形圆为高妙。临习时应强调其用笔上的“重” ,也就是份量感和厚度感,锋势沉稳,笔壮墨酣,墨色深邃有注入感,诚如黄宾虹先生所说:“写将浑厚” ,学习张迁碑以训练线条质量为上,在结字中找趣味,从章法中
12、寻求节奏,只要临习方法得当,勤学苦练,必将一日有一日之体会,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田燕)张迁碑释文 原文: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 ,焕之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折珪於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向啬夫,啬夫事对,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宾(殡) ,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暨(既且)于君,盖其
13、缠联(繵縺) ,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向。孝弟于家,忠(中)謇于朝,治京氏易 ,聪丽权略,艺于从政(畋)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 ,休囚归贺。八月算民,不烦於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译文 :张君名讳迁,字公方。是陈留郡己吾县人。张迁之先人,出自周朝,周宣王中兴之时,有个张仲,以孝著名,只要看一下诗经之“雅颂”部分,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其祖先的情况。汉高祖刘邦兴起之时,有谋士张良,善用计谋,能筹划于帐幕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后来被封为“留侯” 。在西汉文帝和景帝
14、之际,有个张释之,他是一个忠于职守、敢提意见的辅佐大臣。(他跟随)文帝游上林苑。文帝问苑中有多少禽兽?苑令答不上来。又问啬夫,啬夫却对答如流。于是文想提拔啬夫为苑令,苑令退为啬夫。张释之建议说,这不可以。因为苑令有公卿大臣的才能,啬夫只是一个只会喋喋不休的小吏,不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文帝就听从了他之的意见。汉武帝时,有个叫张骞的人,广泛地勾通了诸地与本土不同的风俗教化,开拓、安定了边境地区。其范围南面包括了八蛮、西部羁糜了六戎、北部威震于五狄、东西到达九夷。荒远地区既已宾服大汉,都来进贡他们的特产。张氏辅佐汉室,其德义世代都有继载,直至于君(张迁) ,蝉联不绝。他继承了这宏大的端绪。州牧、太
15、守相继,都要不曾辱没这大好的声名。在家中他能尽孝悌之情,在朝廷,也能作到忠厚正直。他能通晓京房的易学。能聪敏地掌握权变策略。他是以文从政的。张迁少时任郡吏,他能精确熟练地完成任务,故常常成为骨干力量。又多次成为郡守的从事(郡守自辟的僚属).并不因为他自己不事张扬而不为人知。故后来他被拜为郎中和谷城县长。农历七(农忙之时)能够做到四门不闭;腊月行祭之日,他将囚徒放假回家,他们都能按时归来,以感谢他的恩德。八月计算人口赋税等事,也不麻烦乡人。他随便住在很简陋的村落的院子中。他体虚年迈之人。 (在他治理之下,社会风气良好)能做到在路上丢了东西,无人捡为已有;种完地后露宿野外,也不会有任何问题。黄巾起
16、义后,城市都被烧毁,惟独他治下之县城完整无损。 原文:子贱孔蔑,其道区别。 尚书五教,君崇其宽; 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召(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於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 诗云旧国,其命惟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芾(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惟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岁在
17、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译文:孔子曾说子贱所在的地域及其气量太小,而张君与他完全不同。 尚书载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张君最崇拜其宽容;诗经讲恺悌和乐,张君受其恩惠最深;东里子产以润色文章著名,而张迁最爱的是其“仁”字。召公分主陕地以西,他在甘棠树下留下善政美名,张君之美名,亦不相让或犹过之,昔日晋阳(董安于)性急,故佩韦(皮绳)以自警;西门豹性缓,则带弓弦作为鉴戒,而张君素质很好,能兼二者之长,张君之善流美八载,现在改任荡阴县令,吏民奔走相告,送别者多如云涌。周公东征三年,西人怀着哀怨
18、思念,奚斯曾作鲁颂赞鲁,正考父作商颂歌殷。前代的贤哲已有颂德之遗芳,有功不记,后人就很难再写。于是现在就刊石竖碑,以流传万载。三代(夏、商、周)情况,虽然时代很远(由于有颂词传世)又觉得很近。 诗经所载都是旧事,我们所云,却是新闻。美哉张君!你既交敦厚又单纯,你有白雪一样的本性,又有孝敬父老,尊敬他人的仁德。纪其行而求其本,就像兰花生来就有香味。能够预知因有征兆。安抚治理卓有功勋,事良策不轻显露,就像鱼儿潜藏深渊。国家的栋梁,为民所爱,就像周人爱护召伯虎的棠树。树虽弱小却温馨宜人,天乾之道不会有错,惟有善良才为人亲近。受此福祉,应像南山一样永恒。祝其官禄无穷,并传至子子孙孙。东汉灵地中平三年,
19、干支为丙寅,二月初见打雷之月,时在上旬,正是阳气上升,阴气下沉的转变之际,为了感谢旧时明君之恩德。故吏人韦萌等人,众口同声,一致同意雇用石工师傅孙兴,刻石立碑,以告示后人,共享天赐之福,直至于千秋万代。张迁碑全文注释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1)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 ,焕知其祖(2)。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 (3)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於留(4)。文景之间,有张释之(5),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6),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7),更问啬(8)夫,啬夫事对。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9),非社稷之
20、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 (10),广通风俗,开定畿寓(11),南苞八蛮(12),西羁六戎(13) ,北震五狄,东勤九夷(14) 。荒远既殡(15),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16)于君,盖其繵縺 (17),缵戎鸿绪(18),牧守(19)相系,不殒高问(20)。孝弟于家,中謇(21)于朝,治京氏易(22),聪丽(23) 权略,艺于从畋(24),少为郡吏,隐练(25) 职位,常在股肱(26) ,数为从事(27) ,声无细闻(28)。徵拜郎中(29),除谷城长,蚕月(30) 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31)。八月算民(32) ,不烦於乡。随就虚落(33),存恤(34)高年。路
21、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35),其道区别,尚书五教(36),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37)。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38)分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 (39),君之体素,能双其勋(40)。流化八基(41) ,迁荡阴令。吏民颉颃(42) ,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43),有功不书,后无述焉,於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44)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45)。於穆(46)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本(47),兰生有芬。克岐有兆(48),绥御有勋(49),利器不觌(50) ,鱼不出渊。国
22、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51)。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52)同声,赁师(53)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无祚(54),亿载万年。注释:1、陈留己吾:陈留,郡名,今河南东部。己吾,地名,今河南东南;2、焕知其祖:明白地知道(张仲)是其远祖;3、高帝:汉高祖刘邦。龙兴:喻新王朝的兴起。帷幕:此处指军中的帐幕;4、析珪:受封。析:中分,一半在天子,一半在诸侯。留:地名;5、文景:西汉文帝和景帝;6、上林:苑名,秦曰苑,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7、禽狩:以狩为兽。石门颂有
23、“恶虫弊狩”亦通此例。苑令:指上林;8、啬:小气;9、啬夫:苑令以下的小官,此处指上林里养禽兽的小官。喋喋:多言;10、孝武:汉武帝刘彻。张骞:人名;11、畿寓:畿宇,疆宇,国土;12、苞:包括,指势力范围所及。八蛮:对南方部族邻国的鄙称;13、羁:ji,平声,束缚。六戎:对西方部族邻国的鄙称;14、震:通振,震慑,以威力服人。五狄,对西北方部族邻国的鄙称。东勤九夷,使东方的九夷来为汉帝国效劳;15、殡:以殡为宾。宾:曰服之意;16、爰既且:当为爰暨,汉魏碑文中习语。爰:语气助词。暨,及,到;17、繵縺:即蝉联;18、缵:zuan,三声,继承。戎:同汝。全句为继承张家的恢宏的造绪;19、牧守:
24、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20、高问:崇高的声誉。问:通闻,声誉;21、中謇:以中为忠。謇:jian,三声,a,正直;b,口吃,言辞不顺;22、京氏易:京氏易传 ,西汉京房作;23、聪丽:聪,察也;丽,思也。全句是善于观察与思考权变谋略;24、艺于从畋:畋,tian(二声) ,打猎,此处应为“政” ,多才多艺;25、隐练:隐,安也;练,干也;26、股肱:肱(gong,一声 )。辅佐皇帝的大臣;27、从事:官名;28、细闻:微词,隐晦的批评;29、郎中:官名;30、蚕月:夏历三月;31、腊正之祭,休囚归贺:腊祭百神,纵囚归家;32、算民:汉代的人丁税,亦作“算人” ,碑中为别体字;33、随
25、就虚落:随时造访一些林落,虚今作“墟” ;34、存恤:安慰抚恤;35、子贱:孔子的学生,孔子叹息他治理的地方太小。蔑:小也;36、尚书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37、诗云恺悌,君隆其恩:恺悌君子,温和乐观而又简朴平易近人;38、邵伯:即召伯,西周时人;39、晋阳佩玮,西门带弦:韦,碑作玮,牛皮条,取其柔韧之意,弦门弦;40、君之体素,能双其勋:体素此处指气质;41、流化八基:广布教化八年。基通“期” ;42、吏民颉颃:吏民上下奔走;43、前喆:喆同哲,前辈的哲人;44、三代:夏,商,周;45、诗云旧国,其命惟新:至周文王,周乃成为新国;46、於穆:赞叹词。於,叹词;穆,美;47、纪行求本:求有释“来” ,误。言纪其行而求其始也;48、克岐有兆:克岐谓渐能行走,后多借以形容幼年聪慧。有兆,有预兆;49、绥御:绥,安也。御,治也;50、觌:di,二声,相见,觌面;51、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应作蔽芾,幼小貌。温温,和柔貌。恭人,谦恭之人。52、佥:qian,一声,全都;53、赁:租,租房,租车,出工;54、祚:福,皇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