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历史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 书目内容简介本书共十五个专题,由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资料丰富,大学生和读者们对古代史接触较少,因此在专题中古代的内容占的比例大些。中国近现代史较为精简,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特别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课题进行了充分阐述。本书并不是按朝代顺序的铺陈,而属于文明史架构。第一讲从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讲起,然后在第二讲和第三讲是国家层面,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和对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接下来谈到了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在给读者整体印象之后,开始按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学、史学、科学技术七个层面
2、进行多层面叙述。最后两讲则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和共和国史的探讨。第二部分 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 中 国 历 史 十 五 讲 是 一 部 深 入 浅 出 的 优 秀 著 作 。 本 书 与 卷 帙 浩 繁 的 史学 著 作 最 大 的 区 别 是 采 用 文 明 史 的 架 构 。 正 如 作 者 所 言 : “通 过 历 史 看 文明 的 价 值 , 通 过 文 明 看 历 史 的 演 进 ”, 正 因 为 有 文 明 史 观 的 提 纲 总 领 , 才 是这 部 著 作 显 得 轻 盈 和 耐 读 , 因 此 , 阅 读 此 书 应 该 努 力 培 养 自 己 的 文 明 史 视 野 。同 时
3、 , 在 认 真 阅 读 此 书 的 基 础 上 , 也 应 该 尽 可 能 地 参 阅 其 他 相 关 史 学 著 作 。通 过 本 书 的 了 解 , 掌 握 中 国 历 史 , 特 别 是 中 国 文 明 史 的 演 进 历 程 ,以 及中 国 传 统 文 明 的 博 大 精 深 , 达 到 具 有 历 史 认 识 和 历 史 的 思 维 。第三部分 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围绕着历史记载即中国古史的传说以及考古发现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和多元特征。本讲在读书中注意
4、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在叙述古史时的不同概念。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2重点内容:中国古史传说;考古学上文明的多源与多元;农业文明重点知识解析:(1)顾颉刚的“古史辨”与“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2)考古学中文明的一元与多元认识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意义。2、举例陈述炎黄传说与中国新时期后期考古发现的关系。第二讲 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从朝代更替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演进问题。重点放在了秦以前的历史。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朝代更替中的各种动力因素,特别是民心向背的决定作用。在读书时注意从国家、王朝和社会等不同角
5、度去分析历史演进问题。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华夏族的形成;先秦社会构成及社会变化;王朝更替的因素重点知识解析:(1)华夏族与四夷的融合(2)西周社会的宗法制(3) “大一统”理论三、思考题1、为什么了解朝代的更替是学习中国历史的切入口?2、怎样看秦朝的兴亡?第三讲 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盛世的形成和兴衰问题。围绕着汉代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逐步展开,最后对盛世进行了历史透视。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本讲需要同学们认识不同阶段盛世的社会背景。3二、
6、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汉代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康乾盛世重点知识解析:(1)盛世的标志(2)盛世的形成和衰败三、思考题1、试比较汉唐清盛世的异同。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盛世?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交通和文化传播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问题。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互动的关系。本讲需要同学们有一个清晰的地理观念。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交通工具;文化交流重点知识解析:(1)文化圈(2)外来文明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交通发展与中国历史总体进程的关
7、系。2、简略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各个层面展开探讨。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轨迹以及民族融合有更深层的理解。4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地理环境与民族关系;中国与天下;华夷;多元一体;统一的趋势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与天下(2)华夷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中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从历史看,为什么说统一是中国的主流?3、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
8、律和选官制度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体系。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和选官等制度建设对国家的治理、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法血缘下的国家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门阀政治;官僚政治重点知识解析:(1)世卿世禄(2)乡举里选(3)门阀(4)科举三、思考题1、中国古代是怎样从制度上强化王权的?2、如何评价科举制?第七讲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5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问题。围绕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形
9、态、经济制度和经济的成就。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农业的进步;农学的成就;农业管理;手工业的发展;抑商与商业的发展重点知识解析:(1)经济重心转移(2)抑商政策三、思考题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简述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战争与军事问题。围绕着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军事思想、制度的先进。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重点知识解析:(1)兵法(
10、2)兵役(3)募兵三、思考题1、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要点及其历史价值。2、试述中国古代征兵制度的变迁。6第九讲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问题。围绕着衣食住行、社会风尚、社会情趣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民众的社会生活,增强对历史的认识。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民众的衣食住行;社会婚姻形态;礼俗;娱乐教育重点知识解析:(1)聚落(2)同姓不婚(3)五谷三、思考题1、怎样认识社会生活在历史中的价值?2、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第十讲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一、 读
11、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思想问题。围绕着儒道释思想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思想的原始性观念以及后来兼收并蓄的演变。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孔子思想;老子思想;百家争鸣;儒道释合流重点知识解析:(1)仁(2)天道(3)天人感应(4)禅宗(5)理学7三、思考题1、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要点。2、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问题。围绕着文学、书画、乐舞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以及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艺传统。二、重点内容提
12、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文学形式;书画艺术;乐舞重点知识解析:(1)乐府(2)散曲(3)瘦金体(4)京剧三、思考题1、从先秦到清代,我国古代文学有哪些重要文学体裁?成就如何?2、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有哪些名家名作?3、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如何?为什么戏曲产生以后,就占据了乐舞的主流地位?第十二讲 中国古代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问题,从朝代顺序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以及史家、史学成就。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先秦史学;两汉史学;隋唐史学;宋元明史学重点知识解析:8(1)五德终始说(2)公羊三
13、统观念(3)经世致用三、思考题1、两汉史学有什么特色?2、试述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3、试列举二十四史名称。第十三讲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考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问题。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的辉煌成就以及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科学技术的成就;兴盛的原因以及逐渐衰落的根源重点知识解析:(1)李约瑟之谜(2)天人合一三、思考题1、中国古代科技有哪些主要成就?其发展有何特点?2、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为什么中国从十六世纪以后科技逐渐落后?第十四讲 中国近代
14、历史的新课题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中国近代的几个重大问题。围绕着清末的闭关锁国、洋务运动、民国初年的制度改革、新文化运动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以及历史任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9重点内容:清末的闭关锁国;洋务运动;民国初年的制度改革;新文化运动重点知识解析:(1)买办(2)辛亥革命(3)新文化运动三、思考题1、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线索。2、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特征。3、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个阶段。4、中国传统文化在其近代社会的遭遇。5、孙中山的伟大品格。第十五讲 共和国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一、 读书的目的和读书要求本讲主要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通过本讲内容的涉猎,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共和国、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八大和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知识解析:(1)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初级理论(3)三步走战略(4)南方讲话三、思考题1、建国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根本经验是什么?2、在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10代表的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