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和默写、诗歌鉴赏真题1.下面文学常识及有关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号称“吴中四子”的张若虚诗风近于齐梁体。其作品春江花月夜以良辰美景衬托离愁之苦,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B.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中的诗句“天涯共此时”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溶溶月光遍洒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C.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无题 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自己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情怀。D.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是其在外地思念家室的作品。这首词先从写景入手,写出很典型的高秋景色,
2、境界开展阔大。答案 C(表现相思不尽、至死不渝、内心的煎熬和痛苦)3、 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表达青春时光的流逝。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引出自己人生易老的感叹4、 阅读下面两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颔联寓情于景。 “芙蓉” “薜荔”喻指人格美好、芳洁。 “惊风” “密雨”暗指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感慨仕途中风波险恶。B.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颈联从动静两个不同角度写景,重山密林,遮断千里目,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寓情于景,抒发无限愁思。C 西塞山怀古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 ,采用了对比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
3、似怀古,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 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国家统一的步伐 。D 西塞山怀古一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 ,发出了悲鸣作结,含有余音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答案 B 颈联从仰观角度写景,重山密林,遮断千里目;从俯视角度写景,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5、.阅读下面两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中 “涵”字比较有气势,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4、使画面更加和谐明媚。B杜牧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要表达要表达人事代谢,自古皆然,自己不会像齐景公那样感伤流涕,而是像晏子那样坦然的情绪。C.杜牧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时光易逝、怀才不遇情怀的郁结。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清莲愁 ”两句移情于物,拟物作人,目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会忆起“采菊东篱下”的淘渊明,油然而起的归隐三径之心。更进一步反映出了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归思之情。答案 B. 实际上诗人并不超然,内心痛苦而复杂。5、.阅读下面两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5、A 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中 “涵”字比较有气势,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使画面更加和谐明媚。2B杜牧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要表达要表达人事代谢,自古皆然,自己不会像齐景公那样感伤流涕,而是像晏子那样坦然的情绪。C.杜牧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时光易逝、怀才不遇情怀的郁结。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清莲愁 ”两句移情于物,拟物作人,目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会忆起“采菊东篱下”的淘渊明,油然而起的归隐三径之心。更进一步反映出了诗人宦游羁旅
6、之苦和归思之情。答案 B. 实际上诗人并不超然,内心痛苦而复杂。 (1) , 物换星移几度秋。 (2)斜月沈沈藏海雾, 。 (3) ,夜吟应觉月光寒。 (4)熊咆龙吟殷岩泉, 。 (6) ,天阴雨湿声啾啾! (7)欲为圣明除弊事, ! (8)泪眼问花花不语。 。 答案 (1)闲云潭影日悠悠;(2)碣石潇湘无限路;(3)晓镜但愁云鬓改; (4)栗深林兮惊层巅;(6)新鬼烦冤旧鬼哭; (7)肯将衰朽惜残年;(8)乱红飞过秋千去。 (1)石壕吏 、_、_ ,并称 “三吏” ,为杜甫的代表诗作。(2 分) 答案新安吏 、 潼关吏 (3)江天一色无纤尘,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4)细草微风岸,
7、。 (杜甫旅夜书怀 ) (5)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 (6)大漠穷秋塞草腓, 。 (高适燕歌行 ) (7) ,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8)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 危樯独夜舟 竹喧归浣女 孤城落日斗兵稀 古来圣贤皆寂寞 迷花倚石忽已暝13、天生我材必有用,_.14、_,使我不得开心颜?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春江潮水连海平,_ 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 星垂平野阔,_。( 杜甫旅夜书怀) (3) 惊风乱飐芙蓉水,_。(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4) _,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
8、西塞山怀古)(5) _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311.答案:(1) 海上明月共潮生 (2) 月涌大江流 (3) 密雨斜侵薜荔墙 (4) 人世几回伤往事 (5) 明月松间照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千载琵琶作胡语,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洒 )(6)花径不曾缘客扫, 。 (杜甫客至 )8、填空补缺(10 分)(1)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 。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这两句诗动静视听各种
9、角度巧妙结合、青白黄绿不同颜色相映成趣,很典型地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这一显著特色。 (1)诗中有画 (9)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四句写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飘忽游移,象征了“游子”的 ;“青枫浦”是地名,但这里并不确指,是泛指离别之地。 (9)行踪不定/或(漂泊不定)(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7)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8)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江月年年望相似。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0、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其边塞诗成就最高。C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D 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A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5 分,20 句任选 15 句)(3)闲云潭影日悠悠, 。(4)海上生明月, 。(5)人生代代无穷已, 。(6)白云一片去悠悠, 。(7
11、)空山新雨后, 。(9)君不见沙场征战久, 。(11)青冥浩荡不见底, 。(12) ,使我不得开心颜。(13)举杯邀明月, 。(14)浮云游子意, 。4(1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16)边庭流血成海水, 。(17)细草微风岸, 。(18)千载琵琶作胡语, 。(19)花径不曾缘客扫, 。(20)_,_。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10.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潮水连海平, 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星垂平野阔, _。 (杜甫旅夜书怀 )(3)明月松间照, 。 (王维山居秋暝 )(4)帘外雨潺潺,_。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令 )(1)千岩万转路不定,
1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_,莲动下鱼舟。 (王维山居秋暝 )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 。李白将进酒 (3)细草微风岸,_。杜甫旅夜书怀 (4)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蓬山此去无多路,_。李商隐 无题 (6)泪眼问花花不语,_。欧阳修 蝶恋花 (7)碧云天,黄叶地。_,_ 。范仲淹苏幕遮8答案: 1竹喧归浣女 2如青丝暮成雪 3危樯独夜舟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青鸟殷勤为探看 6乱红飞过秋千去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一空一分,错一字不给分)(1) ,江月年
13、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陈王昔时宴平乐, 。( 李白将进酒)(3)今逢四海为家日,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0 (8 分) (1)人生代代无穷已 (2)斗酒十千恣欢谑。(3)故垒萧萧芦荻秋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王安石,号半山,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道劲有力,有如其文。C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5西厢记 汉宫秋 倩女离魂 。D散曲从体式分两类:
14、“小令”和“套数” 。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套数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用一个韵。6C三、文学常识1、陈子昂,字伯玉,世称_。2、王勃,字_,与_并称“初唐四杰” 。3、张若虚,与_并称“吴中四士” 。4、李白,字_,号_。中国古代最伟大的_主义诗人,有“_”之誉。注释:旌旆 旗帜 凭陵仗势侵犯 穷秋深秋(燕歌行 )三、文学常识1、王维,字_,世称_,与_齐名,并称“王孟”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_,观摩诘之画_。 ”2、孟浩然,世称_。岑参,世称_。3、高适,字达夫,世称_,与_并称,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注释:殷岩泉震响着岩中的泉水青冥天空(梦游天姥吟
15、留别 )注释:孤蓬飞蓬,根易折,随风飞旋,借喻远行的朋友。 班马离群之马。注释:将进酒请喝酒 将出拿出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释: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乱飐胡乱吹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_,_。_ ,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释:九重天 指皇帝 惜残年 珍惜年老的生命三、文学常识1、柳宗元,字_,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_齐名,并称“_” 。2、韩愈,字_,世称_。3、刘禹锡,字_,世称_。4、白居易,字_,晚年号_,与其好友_齐名,并称“_” 。在文
16、学创作上,他主张“_,_”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_,_。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_,_。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霑衣?注释:翠微 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亦指半山腰三、文学常识61、李商隐,字_,与_齐名,并称“小李杜” 。2、杜牧,字_,世称_。3、温庭筠,本名岐,字_,诗与_齐名,并称_;词与_齐名,并称_。乌夜啼 李煜_,太匆匆。_。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_。注释:胭脂泪形容落花遭雨打湿,兼写女子脸上流过泪水。 几时重 几时重逢李煜,字_,世称_。10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 分)1、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 )2、细草微风岸, 。 (杜甫旅夜抒怀
17、)3、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不用登临恨落晖。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 )6、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10、1、美人帐下犹歌舞。2、危樯独夜舟 3、凫雁满回塘 4、但将酩酊酬佳节5、河畔青芜堤上柳 6、池上碧苔三四点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海上明月共潮生 (2)天生我材必有用(3)危樯独夜舟 月涌大江流3.下列名句中
18、,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风乱飐芙蓉水 (吹动) B捣衣砧上拂还来 (洗衣)C画图省识春风面 (略识,不识)D永结无情游 (忘情)3B,拍打浆洗的冬衣。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其边塞诗成就最高。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张若虚、刘希夷、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到盛唐时,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开拓了唐诗题材。D李白,号青
19、莲居士,有“ 诗仙”之誉。他的诗境界阔大,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7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白居易曾经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5.王维,字摩诘,山西祁县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是盛唐 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清淡自然,又是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诗画讲求意境的创造,苏东坡称他的作品 “ ”。(2 分)6.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相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风格也就不一样。唐代大诗人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般认为,李白 ,杜甫 ,白居易通俗晓畅,韩愈奇崛险怪(2 分) 5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6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洒
20、脱飘逸、清新飘逸、豪放飘逸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二、原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4 分)7. , 。 ,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治学经验进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此第二境也。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B.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C.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D
21、.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A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体诗中,有一种诗叫作“乐府” 。 “乐府”本是汉代创设的一种专管音乐的机关,那些配乐歌唱的歌辞,就统称为“乐府诗” ,也简称“乐府” 。词的别号也叫“乐府” ,如东坡乐府 。B 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 。按篇幅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风格上,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C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菩萨蛮” “念奴娇” “沁园春” “天净沙” “浣溪沙”等;词的题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西塞山怀古等。D 陆游与辛弃疾两位爱国诗人同是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忧国忧民
22、的悲愤感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2、闲云潭影日悠悠, 。(王勃滕王阁)13、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4、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送)15、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81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8、 ,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 )12、物换星移几度秋13、海上明月共潮生14、海上生明月15、鸡声茅店月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8、流水落花春去也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江畔何人初见月,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但愿长醉不复醒
23、。 (李白将进酒 )(3)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总结 A。贬谪诗常用意象: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香草、柑橘:象征诗人的高洁品质。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A.咏写对象:以历史为题材,以古人、古事、古迹为咏写对象。B.具体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叙述议论、或抒发感慨。C.写法特点:叙议结合、借古讽今、以古喻今、 对 比、反 衬 、写景抒情、引用典故。2.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4.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5. , 。 今逢四海为家日,
24、故垒萧萧芦荻秋。(5)我欲因之梦吴越,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_,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5)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 )2_,举杯销愁愁更愁。4_,天涯共此时。2.抽刀断水水更流9钟鼓馔玉不足贵二、文学常识填空(每空 1 分,总分 24 分)1、王勃,字_,初唐诗人,与_、_、_ 并称“初唐四杰” 。2、王维,字_,官至尚书右丞,世称_。与_齐名,并称“王孟” 。93、李白,字_,号_。中国古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
25、有“_”之誉。4、杜甫,字_,中国古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_”,有作品集_ 。5、柳宗元,字_,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_齐名,并称“_” 。6、刘禹锡,_(地名)人,和_交谊很深,人称“_” 。7、李商隐,字_,号_,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后世称“_” 。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有珠玉词13文学常识填空:(11 分)“诗仙”指 “诗圣”指 “诗鬼”指 唐宋八大家: 、韩愈、曾巩、王安石、 、 、 、 。苏门四学士: 、 、 、 。初唐四杰: 、 、 、 。词分 派和 派,前者代表词人有: 、 ,后者代表词人有: 、 。3、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
26、分别称之为“小令” 、 “中调”或“长调” 。有的以 58 字以内为小令,59 字到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 62 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 ,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 、 “三叠” 、 “四叠”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阙。而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词的风格往往具有继承性,但北宋前期词的风格却一反唐五代词的精神(错) ,以婉约为主流,以抒写闲情逸致和儿女情长的离愁别恨为重要内容。3、D(
27、1) “词”这种体裁的别称 (1 分)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5)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 (李煜乌夜啼 )(6) ,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7)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 )(9)泪眼问花花不语。 。 (欧阳修蝶恋花 )4、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6)流水落花春去也(7)叶底黄鹂一两声(9)乱红飞过秋千去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3 分)A.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 “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B.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
28、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C.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 ,回应篇首,奔放跌宕。10D.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 、 “千金裘” 、 “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3、 D6.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4 分)答:_4、 要点:(1)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的高级人物,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致。 (2)“陈王”曹植于丕、睿又、两朝备受猜忌,有
29、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玉楼春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1)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用了哪些修辞?(2 分) (2)上片的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4 分) (3)从全词看,主人公流露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4 分)11 (2 分) (1)对比、夸张、反语。 (答对两个即可得满分)(2) (4 分)主人公是一位思念心上人的女子。她在高楼之上因思念而辗转反侧,很久才朦胧睡去,但很快便被五更的钟声惊破了残梦;窗外落在花瓣上的三月春雨,就如同饱含离情别绪
30、的泪水一样。这两句刻画了一位因相思而痛苦的思妇形象。 (形象 2 分,分析2 分。 )(3) (4 分)有怨恨,有相思,更多的是思妇因心上人不在身边的而产生的无穷无尽的痛苦和哀愁 。从“年少抛人容易去”可见其怨恨,从“相思无尽处”可见其思念心上人的情恨绵绵,而从“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可看出思妇相思不得的痛苦和哀愁。 (情感 2 分,无“怨恨”只得 1 分。分析 2 分。 )三、古诗词鉴赏(4 小题,共 15 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7
31、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3 分)18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 (4 分)17.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11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18.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过去奔赴抗金前线的勃勃英姿。一个“觅”字,写出了自信、自许和坚决执着的奋斗精神。呼应下句,匹马远征万里,一片卓英荦不凡之气。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说尽平生的失意。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回首人生,两鬓繁霜;沉思往事,壮志未酬。 “泪空流”的“空”字,
32、表明词人虽有抗敌报国的壮志,却长期被投闲置散,所以流泪也是无可奈何;再是对“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政治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抒发了作者的愤懑怨恨之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 、 (2)两题。月 上 瓜 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 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答: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 1 (1)登
33、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意思对即可。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结合词的上阕”的要求。第一点要扣住“塞草连天”的秋景来答,第二点要扣住“何处是神州”的感喟来答,第三点要扣住“又见新秋”的“又”字来答。 ) (2)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意思对即可。第一点应扣住下阕“英雄恨水东流”恢复中原、施展抱负的雄心,随着江水,东逝而去来答,只要答到“报国无门”等即可。第二点应扣住“惟有”两字来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
34、分)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 分)(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 分)12(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 分)11.(1) (3 分) 【答案】 (1)生活的艰辛;(1 分) (2)命途的不顺;(1 分) (3)生命的衰老。 (1 分)(2) (4 分) 【答案】 (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 分) (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2 分)(3) (3 分) 【答案】 (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 (2 分) (2)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