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 人 员项目负责人:徐文杰 技术负责人:郑雪驹经济负责人:郑 航参编人员: 李罗敏 袁锡丰 周小峰徐 莉 许 斌 李阳春周海磊 田 野 赵志刚刘林林 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11.2 太阳能资源 .21.3 工程地质 .3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31.5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31.6 消防设计 .41.7 电气设计 .41.8 土
2、建工程 .51.9 施工组织设计 .51.10 工程管理设计 .51.11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61.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61.13 节能降耗分析 .61.14 设计概算 .71.15 财务评价 .71.16 结论及建议 .71.17 附表 .92 太阳能资源 .122.1 我国太阳能资源 .122.2 陕西省太阳能资源 .132.3 榆林市太阳能资源及气候特征 .142.4 场址区域太阳能资源分析 .162.5 光伏阵列斜面上太阳辐射资源分析 .182.6 特殊气候条件影响分析 .203 工程地质 .223.1 概述 .223.2 区域地貌 .24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
3、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3.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53.4 光伏发电工程站址工程地质评价 .273.5 结论与建议 .284 工程任务和规模 .304.1 工程任务 .304.2 工程规模 .314.3 工程建设必要性 .324.4 结论 .34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365.1 光伏组件选择 .365.2 光伏阵列运行方式选择 .435.3 逆变器的选择 .475.4 光伏方阵设计 .505.5 光伏子方阵设计 .515.6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535.7 辅助技术方案 .545.8 光伏发电工程年上网电量估算 .555.9 附表、附图 .586 电气 .5
4、96.1 项目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 .596.2 榆林市电网现状及规划 .646.3 电气一次 .666.4 电气二次 .756.5 附图 .767 土建工程 .777.1 设计安全标准 .777.2 基本资料和设计依据 .777.3 光伏阵列基础及建筑设计 .797.4 场内集线路设计 .817.5 升压变电站 .81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7.6 地质灾害自理工程 .827.7 附图 .838 工程消防设计 .848.1 工程消防总体设计 .848.2 工程消防设计 .858.3 施工消防 .889 施工组织设计 .919.1
5、施工条件 .919.2 施工总布置 .999.3 施工交通运输 .1029.4 工程建设用地 .1049.5 主体工程施工 .1059.6 施工总进度 .1119.7 附图 .11710 工程管理设计 .11810.1 工程管理机构 .11810.2 主要管理设施 .11810.3 电站运行维护、回收及拆除 .11911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12311.1 环境保护 .12311.2 水土保持 .128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3112.1 总则 .13112.2 建设项目概况 .13112.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3112.4 工程安全卫士设计 .13212.5 工程运行期
6、安全管理及相关设备、设施设计 .13212.6 劳动安全与工程卫生工程量和专项投资概算 .13312.7 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13312.8 主要结论和建议 .133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13 节能降耗 .13413.1 设计依据 .13413.2 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 .13413.3 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 .13513.4 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13513.5 节能降耗效益分析 .13713.6 结论意见和建议 .13814 工程设计概算 .13914.1 编制说明 .13914.2 设计概算表 .14
7、215 财务评价与社会效益分析 .14915.1 概述 .14915.2 财务评价 .14915.3 财务评价附表(详见 17 章) .15216 结论与建议 .15416.1 主要结论 .15416.2 主要经济指标 .15517 附图、附表 .156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11 综合说明1.1 概述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新能源产业园区,占地约 6150 亩,总规划容量为202.94MWp,项目地址为北纬 38.8,东经 109.7,位于陕蒙高速边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距离
8、榆林市约 55 公里,距离榆林大保当 330kV 变电站约 30 公里,上网条件优越。本项目共安装组件 665380 片 305Wp 多晶硅组件,装机容量为 202.94MWp,预计年均发电量约 33314.42 万 kWh,年均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 1641.58 小时。图 1.1 项目建设地示意图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延安。2008 年常住人口333.98 万人。榆林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 53 条河流,北部有 200
9、多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2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 67 km2。榆林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本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境内已发现 8 大类 48 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优质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方,分别占陕西省总量的86.2%、43.4%、99.9%和 100%。另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组合配置较好,开发潜力巨大。2008 年,榆林市生产总值 1008.26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66.11 亿元,第二产业 793.03 亿元,第三产业 149.
10、12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30243 元。全年榆林市地方财政收入 70.01 亿元,地方财政支出 123.18 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2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8.98 亿元。根据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榆林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 年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 亿元,年均增长 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2 万元,比“十五”翻一番多;财政收入达到 180 亿元,年均增长 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0 亿元,年均增长 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 2000 亿元左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对经
11、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初具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信息化水平与全省保持同步,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65:30。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煤气油盐等优势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和谐发展。到 2010 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10%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 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000元左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空、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投资、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取得
12、明显进展,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到 202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3200 亿元左右,人均超过1 万美元,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战略目标,建成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1.2 太阳能资源根据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对 3 个太阳辐射监测仪和 12 个日照监测点,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结合近 30 年的气象监测资料,对全市太阳能资源的储量和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3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估。总辐射夏季最大,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小。19812010 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总辐射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春季
13、总辐射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近 30 年月总辐射量在 276.1676.0MJ/,其中 5 月最大,12 月最小。近10 年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变化在 275.5689.1MJ/之间,月均值也是 5 月最大,12 月最小。榆林市年太阳辐射达 55006000 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6202830 小时,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1.3 工程地质工程区域未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在该厂址南部的陕西银河榆林电厂已开工建设,该两厂址相距较近,且地处同一地貌单元,本厂址参考银河电厂工程地质资料如下:大地构造属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地质构造简单,岩层
14、近于水平,地层稳定,褶皱构造极不发育。地形开阔,多为半固定沙丘,沙丘呈波状起伏,地面标高在 13001315m 之间。主要为第四系风积、冲洪积、湖积的砂类土、一般粘性土等,下伏为侏罗系砂岩。属类建筑场地,其下未发现文物。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区划图 (GB18306-2001)B1 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 (GB18306-2001)A1 图,榆林地区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 Tm 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PGA0.05g,相当于中国地震局1990 年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烈度度。1.4 工程任务和规模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15、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所发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电力将会对当地电网供电能力形成有益的补充。用以满足陕西省电网及榆林地区持续、高速增长的电力、电量需求。同时将场区建设成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根据榆林地区电力系统现状,该发电工程主要供电范围为榆林市电网,夏季多余电量供应陕西电网,以满足该省不断增长的电力电量需求。因此,电站供电范围为陕西省电网。榆林隆源光伏电力榆阳区小壕兔 200MWp 并网光伏发电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41.5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本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 202.94MW,总计 190 个发电单元组成。太阳电池方阵的安装方式采
16、用固定倾角方式安装,直流逆变为 270V 交流后,将通过升压至35kV,汇流后再升压,以单回 200MW 容量,电压为 330kV 的架空线路并入电网榆林大保当变电站 330kV 侧,每个单元共计光伏组件 3502 片,功率总计1068.11kW,电压等级为 35kV 容量 1000kVA 的双分裂箱式变压器 1 台,500kW 无隔离变压器 2 台,500kW 直流柜两台。整个光伏电站的采用一回路接入大保变电站。预计年均发电量约 33314.42 万 kWh,年均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1641.58 小时。1.6 消防设计本工程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设计原则。设计中,严格执行国
17、家有关防火规范和标准,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光伏电站不设专职消防队,但需配备 23 名兼职消防人员,初期火灾由站内兼职消防人员自行组织灭火,同时通知当地消防队支援共同扑灭火灾。消防总体设计采用综合消防技术措施,从防火、监测、报警、控制、灭火、排烟、逃生等各方面入手,力争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一旦火灾发生也能在短时间内予以扑灭,使损失减少到最低,同时确保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1.7 电气设计电气一次本工程设计建设一座 330kV 变电站,以单回 330kV 架空线路接入大保变电站。中压系统为 35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共设 8 回集电线路,每回输送25MW。其中一回路容量为 15MW。电气二次计算机监控系统按无人值班的运行方式设计,监控系统由分层分布的系统间隔级和站控级组成。站控层所有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传输信息,站控层设备负责整个系统的集中监控,布臵在开关站的控制室内,由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站、远动工作站、网络接口设备及打印机等组成。间隔层采集各种实时信息,监测和控制一次设备的运行,自动协调就地操作与站控层的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