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一般课题课 题 报 告题目 高中教师工作量标准研究 姓 名 赵煦 郭战强 杨经纬 单 位 安龙二中 完成时间 2013 年 12 月 1、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上世纪末,国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要求,因此从2004 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开始在各省逐步实行,我省于 2010 年进入改革试点范围。我省普通高中 2010 年秋季实行新课改以来,根据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课程安排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的设置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的周课时为 4 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周课时为 2 节,如果按照原黔机编(1
2、993)119 号文件规定,语文、数学、英语的周课时定额为 1012 节,物理为 12 节,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为 1214 节,体育、美术、音乐、劳技为 1416 节。新课改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上几个班的语文课为周满工作量呢?高中物理教师,是否每周上 6 个班才满工作量呢?为了对现行的高中教师工作量标准进行研究,使其更为科学、合理、有效,我们因此对高中教师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强度)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来对高中教师工作量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2、研究方法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
3、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况的研究方式,最大的目的是搜集累积某一目标族群的各项科学教育属性的基本资料,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及分析性研究两大类。在决定是否采用问卷法作为研究工具,应考量是否能顺利达成研究目标以及注意研究样本在问卷上的配合度,另外,问卷调查也有其优缺点,检视其特性配合研究主题,方能达成其目标。研究者把所要研究的事项,做
4、成问题或表格 ,再以邮寄或访问的方式,请有关的人照式填答的一种形式。问卷调查法,能使研究者直接由受试者获得资料,以测量受试者个人的所知所闻,个人的喜好与价值观或个人的态度信念,亦可以用问卷调查法去发现事实及经验或正在进行的事。本次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方式,一共发出 316 份问卷调查表,共收回316 份,为了省时省力,便于减轻分析的工作量,我们随机抽取了回收的 30 份问卷调查来进行详细分析。3、研究分析对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并进行相关分析是问卷调查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数据筛选得当以及良好的分析有利于得出更为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以下分析中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根据问卷调
5、查内容,我们将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基本情况概述、教学情况分析(小班教学研究、教师工作量分析、高中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分析) 、教师学术科研现状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高中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1.基本情况概述对问卷调查者基本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分析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是否具有广泛代表意义,从而保证调查问卷的广泛性以及全面和有效性。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参与调查问卷的教师男女比例基本平均,其中教师教龄在 11 年以上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学历方面,教师学历均在本科及本科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类别涵盖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其中主要为中级;教师类别中主要是教学型教师以及教学研究型教师,均为从事一线
6、教学工作的教师。从以上几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参与调查问卷教师的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对新课改以及教学工作量(强度)也更有深刻体会;(2)本次调查问卷包含各阶段教龄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也涵盖初、中、高级,且均从事一线教学岗位,使得本次调查问卷更为全面、客观,有利于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教学情况分析1、小班教学:小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教育法中规定为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 1525 人之间的教学方法,其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以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育机构的变革。 本次问卷
7、也涉及关于教师对小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图 11 图 12图 13 图 14图 15就图 11 到 15 数据而言,参与调查问卷教师中有 16 人有过小班教学经历,对小班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刻;其中所有参与问卷教师的授课班级人数大部分均在 55 人及 55 人以上,基本为大班教学模式;对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影响上,所占比例较大的观点是认为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提高学校经济效益和消化闲置的物质资源;而大部分接受问卷教师(约占 71%)认为小班教师相较大班教师的工作量相差不大甚至减少;而在选择支教班级类别上,所有教师均选择执教小班。关于小班教育问题方面,我们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认识:(1)目
8、前我县教学方法依然主要为大班教学方法,原因与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一定关系。 (2)小班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消化闲置的物质资源,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每个学生均等的享受教学资源。 (3)教师对小班教育基本持支持态度,小班教育将逐渐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2、教师教学工作量分析:本次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除了正常授课课时间以外,包含备课耗时、答疑耗时、批改作业所需时间、考试命题所需时间以及批改试卷所需时间等方面的分析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除了正常授课以外,备课、答疑等时间都是为保证教学质量而花费的,因此对这类时间进行统计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研究中具有一定意义。图 2-1
9、 图 22图 2-3 图 24图 25 图 26图 27从图表 21 至 27 可以看出,教师的实际正常授课时间每周占 12 学时的占绝大多数;同时教师每上一节课所需备课时间中 2-4 小时占大多数,其次是2 小时以内,依据教师每周课时标准,则大部分老师每周备课时间则需要 8-15小时左右;答疑耗时方面:大部分教师的答疑时间则在 1-2 小时之间,其次是1 小时以内,则每位老师每周至少需要花费 5-10 小时进行答疑;而每天批改作业所需时间中,花费 23 小时的教师占大多数,其次是 2 小时以内,并且教师每周评阅试卷的时间大部分在 25 小时以内,据此可知教师每周的作业批改和评阅试卷消耗时间在
10、 1318 小时左右。根据以上对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除了正常的授课所需时间外,备课耗时、答疑耗时、批改作业所需时间、考试命题所需时间以及批改试卷所需时间等累计每周大约需要 26-40 小时;(2)辅助教学即:备课、答疑等为保证正常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远高于正常授课的时间,因此教师授课用时远高于其标准的教师工作量;(3)应当对教师辅助教学所消耗的时间例如备课时间、答疑时间等按照一定标准折算进入正常授课学时以内,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强度;3.高中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分析: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研究不仅仅需要统计教师教学以及辅助教学所消耗的时间,也需要调查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从侧面进一步了
11、解我县乃至我省高中教学面临的一些困难,因此本次调查问卷也包括了对参与调查问卷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的评价工作,通过问卷形式对教学工作量、工作面临困难等方面进行调查来了解高中教学的现状,为更好的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积极性提供帮助和建议。图 28 图 29图 210 图 211图 212 就图表 28 至 212 而言,在参与问卷调查教师的回答中,有一半教师认为目前工作量较大甚至过大,一部分教师则认为目前工作量适中,在工作目前面临哪些困难方面,缺少进修机会、职称、职务晋升机会少、工作条件差等三个因素占据较大比重;在选择任教自己学科每周满工作量应该为多少学时时,大部分教师认为每周 10课时较为合理,其
12、实是 8 课时每周;在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方面,教师基本都认为应该以周课时为标准。我们从以上图表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就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言,普遍认为目前工作量适中或工作量过大,课时选择上每周 10 课时成为教师们的主要选择;(2)进修机会,职称、职务晋升等促进个人提升的因素是教师目前首要关心的工作困难,工作条件仅排在第三位,因此作为校方应该更加重视帮助教师拓展个人提升渠道等方面问题;(3)目前以周课时为教师工作量的评定标准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3.教师学术科研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提高中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
13、使中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 、 “学者型教师”转变,这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以有利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质量提高。1、独立完成论文所需时间:图 3-1 图 3-2 图 3-3 从图表 3-1 至 3-3 可以看出,四大(EI 、SCI 、ISTP 、 TSR)检索上论文的完成时间中,所需时间 1 年的比例最高,占 44.4%,需要半年、2 年、3 年比例均为 18.52%;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所需时间 1 年以上所占比例最高,占40%,国内普通期刊所需时间半年以上的所占比例较高,占 32%。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独立完成一篇论文,特别是四大(EI 、SCI、ISTP、 TSR)
14、检索上论文以及中文核心(CSCD)期刊上的论文所需时间最长,一般需要 1 年甚至1 年以上时间,即使国内普通期刊上的论文也至少耗时在半年左右。2、教师学术科研现状分析该项内容主要通过高中教师科研完成情况、参加科研的原因及其影响科研工作因素等方面队高中教师目前科研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入的了解目前中学教师学术科研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影响科研的相关因素,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而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图 3-4 图 3-5图 3-6 图 3-7图 3-8 图 3-9图 3-10 图 3-11图 3-12 图 3-13从图表 3-4 至 3-13 可以看出,参与调查问卷教师的科研工作量
15、完成情况中选择基本完成的占 63.4%,30.8%则能够适度超额完成;对待科研工作量的压力强度上,选择压力较大的所占比例较大,为 53.8%,其次选择一般的占42.3%;在选择参加教研团队的主要原因上,大部分教师选择了便于学习交流,利于今后长远发展,占 89.7%;而没有科研项目的原因调查中,大多数教师的原因是缺乏项目来源,占 52%;在影响青年教师科研快速发展以及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因素中, “教学任务多,没精力写” 、 “科研硬件设施缺乏”等因素所占比重最大;在解决教学、科研难题的通常途径上,个人尊严和集体讨论是其主要方式;接受调查问卷的教师在是否准备申报教学科研课题上,绝大多数教师为正在准备
16、申报,占 63%。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高中教师对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持积极态度,对于科研工作量基本能够甚至超额完成;(2)教学工作量大和科研硬件设施缺乏成为影响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缺乏项目来源渠道也成为无法申报科研项目的制约因素,应努力开拓项目渠道,改善学校科研设施,为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提供帮助。3、教师教学学习状况:教师教学能力的学习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影响,也有利于丰富教学经验,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学工作强度。因此该调查问卷从青蓝工程导师制落实情况、教师参加进修、交流等教学活动情况等方面了解教师教学学习状况,为寻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方法提供思路。图 3-14
17、 图 3-15图 3-16 图 3-17图 3-18 图 3-19图 3-20 图 3-21图 3-22 就图 3-14 到 3-23 分析而言:青蓝工程导师制落实方面,无导师带,制度没有落实的占 53.8%,只有 34.6%选择有导师带且效果良好,教学方面导师指导情况与此相近,53.6%为没有导师指导,32.1%为有导师指导且效果良好;在提高教学水平因素方面,同事之间交流占 27.7%,集体研讨占 21.3%,观摩优秀教师课程占 30%,专家指导的研讨占 15%;在对待学习方面,66.7%的教师考虑或者正在准备参加县级以上进修、交流活动,大多数教师对外语培训工作持重要态度;自身进修方面,教师
18、参加的公共教学科研活动主要为全校大会和学术讲座,分别占 33.3%,35.2%,参加的培训形式主要为外语培训,外校进修和培训班学习,所占比例分别为 39.2%,14.2%,21.4%;在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上,教师选择的参考依据主要是学生的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与访谈、教研室、课程组同事评价,所占比例分别为 27.8%,33.3%,19.4%。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目前的青蓝工程导师制对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很有益处但是该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2)教师对教学方面的进修、学习持积极态度,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学习和交流途径;(3)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办法应该采取综合评价法,将学生的调查
19、问卷、学生座谈与访谈、教研室、课程组同事评价等方式综合起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更全面和客观公正。4、研究结论:4.1 教师教学工作量分析:(1)除了正常的授课所需时间外,备课耗时、答疑耗时、批改作业所需时间、考试命题所需时间以及批改试卷所需时间等累计每周大约需要 26-40 小时;(2)辅助教学即:备课、答疑等为保证正常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远高于正常授课的时间,因此教师授课用时远高于其标准的教师工作量;(3)应当对教师辅助教学所消耗的时间例如备课时间、答疑时间等按照一定标准折算进入正常授课学时以内,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强度;4.2 高中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分析方面(1)就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言,普遍认为
20、目前工作量适中或工作量过大,课时选择上每周 10 课时成为教师们的主要选择;(2)进修机会,职称、职务晋升等促进个人提升的因素是教师目前首要关心的工作困难,工作条件仅排在第三位,因此作为校方应该更加重视帮助教师拓展个人提升渠道等方面问题;(3)目前以周课时为教师工作量的评定标准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4.3 教师学术科研现状分析方面(1)高中教师对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持积极态度,对于科研工作量基本能够甚至超额完成。(2)教学工作量大和科研硬件设施缺乏成为影响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缺乏项目来源渠道也成为无法申报科研项目的制约因素,应努力开拓项目渠道,改善学校科研设施,为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提供帮助。4.4 教师教学学习状况(1)目前的青蓝工程导师制对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很有益处但是该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2)教师对教学方面的进修、学习持积极态度,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学习和交流途径;(3)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办法应该采取综合评价法,将学生的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与访谈、教研室、课程组同事评价等方式综合起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更全面和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