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24张PPT).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552139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24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24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24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24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历史最全高考题型分类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共24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普查讲 51,一张图学透,三组题讲透,第(2)题,第(3)题,第(4)题,目录,第(1)题,第(6)题,第(8)题,第(5)题,第(7)题,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张图学透三民主义 的形成和发展,一张图学透毛泽东 思想,一张图学透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第51课 第(1)题 P303,(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

2、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从“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贫富,第51课 第(1)题 P303,(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

3、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C,第51课 第(1)题 P303,(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4、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现民生主义,故A项错误;,C,第51课 第(1)题 P303,(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

5、析:材料强调的是民生主义与民族民主革命同等重要,故B项错误;,C,第51课 第(1)题 P303,(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

6、目标,故D项错误。,C,第51课 小积累P30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小积累,第51课 史料解读P303,史料解读,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若吾辈四万万人一齐奋起,其将奈我何!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解读:两段史料体现了孙中山对待清政府态度的转变。材料一

7、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通过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属于温和,第51课 史料解读P303,史料解读,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若吾辈四万万人一齐奋起,其将奈我何!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的改良;材料二孙中山对待清廷的态度发生变化,认为要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

8、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第51课 第(2)题 P303,(2)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解析:由材料“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D项正确;,A.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

9、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第51课 第(2)题 P303,(2)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三民主义的主张,而非旧三民主义,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压迫,并不是强调暴力推翻清廷统治,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项属于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与题干无关,排除。,A.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

10、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C,第51课 小积累P303,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小积累,第51课 第(3)题 P303,(3)“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有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解析:从“革命失败以后”“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可以判断,毛

11、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失败后形成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属于井冈山时期,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第51课 第(4)题 P304,(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继续

12、存在和发展,这符合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排除。,C,第51课 第(5)题 P304,(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敌对势力。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发新民主主义理

13、论 B.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蓝图 C.为新中国成立作理论准备 D.指出工农割据的正确方向,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5月,结合选项内容可知C项符合题意;毛泽东阐发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为新民主主义论,故A项错误;B、D两项时间不符,排除。,C,第51课 小积累P304,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小积累,第51课 小积累P304,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小积累,第51课 第(6)题 P304,(6)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墨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解析:对

14、外开放不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故A项错误;B项内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材料未体现邓小平注重国际交流来发展经济,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是人们的生活贫困迫使中央领导重新考虑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故D项正确。,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D,第51课 第(7)题 P304,(7)右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 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 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其反映的是1

15、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1980年,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故B项错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故D项正确。,D,第51课 小积累P30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小积累,第51课 第(8)题 P304,(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了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故C项正确;A、D两项是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但概括不全面,排除。,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