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钢琴乐器的演进钢琴于 1709 年由意大利人巴特罗梅欧克里斯多佛利(1655 1731)所发明,钢琴跟前辈同类乐器如大键琴、羽翼琴等根本上的区别在于它使用了琴键敲击弦机,因此才能由离弦很远的演奏者运用手指,利用触键弹奏,去左右振动的琴弦的音质与强度。这样,钢琴就产生了特有的优异性能。钢琴音乐自产生以来,其独有的特色经过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和发展,使这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达到了非常丰富完满的高度和境界。第一节 17 世纪以前的乐器器乐来源于民间,最早的键盘手稿可以追溯到 14 世纪,比键盘乐器的出现还要早,键盘乐器在当时有好几种形式,如管风琴、羽管风琴和风琴。在 16 世纪的欧洲,风
2、琴演奏在当时是很发达的。风琴很早就在欧洲城市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完善独立的风琴曲是从 16 世纪开始。德国纽仑堡的盲人风琴师包曼(?一 1473),在他的创作中曾用宗教音乐或民歌为素材,写了大量的风琴乐曲,在城市生活中演奏,并迅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说,钢琴的发展和风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的古钢琴巴洛克()来自法语,音乐的巴洛克时期大致是 16001750 年,即从蒙泰威尔迪开始,到巴赫、亨德尔为止,当时的古钢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键盘乐器:一种是击弦古钢琴(克拉维科德),另一种是拨弦古钢琴(克拉维辛)。从音域上来看,它们只有四组音,音量相当小,更谈不上么力度和音色的
3、变化,直到莫扎特时期,四组音增加到五组音十一键。击弦古钢琴“克拉维科德”,是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键盘乐器,它是由多弦乐器加键而成,依靠置于琴键内端的铜块击弦而发音的,琴身不大,形状像一个长匣多用于家庭,它的音量纤细微弱,音色柔和、优美,触键反应敏捷,强弱的力度变化均由手指来控制。拨弦古钢琴克拉维辛”,由置于琴键内端的羽管或皮制拨子拨弦而发音。这种乐器的音量比克拉维科德的音量大,音质较硬而干,琴上装有音栓和两层键盘,由音栓对音色和力度加以调节。早期拨弦古钢琴有好几种形式,有三角拨弦古钢琴,翼形的称为翼琴,从发音来看音色较强而单调,一般用于音乐会或在管弦乐队中担任伴奏,当时的
4、乐曲大多都是为“克拉维辛”而创作的。世纪中叶,钢琴地位逐渐确立以后,上述两种乐器的作用就日益缩小了。最早创造出钢琴的独立新风格的是英国古钢琴家威廉拜 尔德(15431623)和约翰布尔(15631628)等,他们创作了一系列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乐曲。在创作体裁中主要是来自民间的歌曲和舞曲,风格大多活泼、明快。同时他们还成功地创造出一系列织体手法,确立了古钢琴独特的音乐语汇。第三节 历史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便乘着时代的大潮,迅速向前推进。1709 年:克里斯多佛利研制成第一架键盘乐器(四组)。1720 年:克氏又完成一架钢琴的制作(四组半)。1726 年:克氏又制成一架钢琴。同一时期德国人昔
5、伯曼也制造出两架钢琴。1747 年:巴赫试奏昔伯曼的钢琴。1765 年:莫扎特 9 岁时在伦敦第一次见到钢琴。1767 年:莫扎特开始用钢琴为歌手伴奏。1777 年:莫扎特在奥格斯堡试奏斯坦因新制的钢琴。1781 年:克列门蒂开始用钢琴旅行演奏。1790 年:英国勃罗特伍德推出五组半的钢琴。18ho 年:钢琴上的黑白键的颜色有了改变。1808 年:法国人埃拉尔发明了复震奏装置。1811 年:立式钢琴在市场出现。1824 年:李斯特在巴黎用六组琴演奏。1825 年:铸铁弦框取代了原先的木质弦框。从此之后,钢琴的制造就日新月异,蓬勃发展。随着它的普及,除皇宫贵族使用外,逐渐进人普通百姓家庭。虽然钢
6、琴在研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过一些责备和反对,但是它的发展早已成为现实,任何阻止都无济于事。为什么钢琴会确立这个特殊地位呢?这就是钢琴本身的魅力所在。在众多的西洋乐器中,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无论是表现色彩丰富的和声,还是线条纷繁的复调;无论是表现风卷残云般的音流,还是表现委婉如歌如泣的旋律;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巨著,还是温馨抒情的小品,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均能表现得尽善尽美。它除了担任独奏外,还可以与其它乐器合奏、重奏,为器乐声乐、舞蹈伴奏。由此可见,钢琴在音乐领域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其它乐器无法替代。到来下部 各个时期部方音乐家及钢琴作品简介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的古钢琴艺术在近四百年的西方音
7、乐发展史中,钢琴作品浩如烟海,几乎每位作曲家都写过不同形式的钢琴曲,其艺术魁力经久不衰。当我们回顾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必须从它灿烂的前期说起。巴洛克时期,风琴、古钢琴异军突起,发展很快,尤其是古钢琴的发明和研制,更为当时的音乐发展锦上添花。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在巴洛克时期被广泛使用,曾出现过两个鼎盛时期。(一)第一个鼎盛时期第一个鼎盛时期的出现,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曾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乐师,甚至有些外国乐师也纷纷来到英国,为英国的音乐繁荣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最著名的有:以风格质朴自然著称的威廉拜尔德(15431623) ,以炫技大师盛名的约翰 布尔(l5631628)和在
8、艺术上完美纯熟的奥尔兰多 吉本斯门(15831625)等。他们以民歌为体裁,深人生活,形成了英国的维吉那琴乐派,创作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并创立了音阶型走句、分解和弦、分解八度,把古钢琴音乐从管风琴音乐和声乐风琴中独立出来。伊丽莎白女王死后,英国曾一度出现政治上和宗教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乐师又纷纷出走国外,古钢琴的辉煌一度中断,直到 17 世纪后半叶,亨利普赛尔(16591695)才又创作了一些艺术精品(为拨弦琴而作) ,把英国维吉那琴乐派推向高峰。普赛尔的艺术风格包含了英国民间音乐风格,同时又表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二)第二个鼎盛时期第二个鼎盛时期是法国路易十四(16431715)统治时期这
9、一时期古钢琴艺术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但主要还是供王室娱乐享用,在法国当时受贵族美学观点支配,崇尚精致优雅,讲究装饰的艺术品味。因此,古钢琴的一大特点就是装饰音在音乐作品中大量使用,弥补了拨弦古钢琴余音太短、音值不足的缺撼。当时法国的作曲家有商布尼叶尔(1602 一 1672) 、库泊兰(1626 一 1661)等。他们的创作不仅继承了英国古钢琴作曲家的体裁,同时又有发展和创新,布尼叶尔的组曲,对比原则强,就组曲中某一个别的舞曲加以变奏,同时也可以看到装饰音的运用,使古钢琴音乐具有了纤丽细致的风格。路易库泊兰的创作有了新的变化,如他把组曲的范围扩大了,常常在组曲之前加上一段自由的前奏曲,从而丰富
10、了组曲的感情内容。17 世纪古钢琴音乐的主要体裁是变奏曲和组曲形式,这种 形式由不同国家的四种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包括来自于德国的阿勒曼德舞曲,来自于法国的库朗特舞曲,来自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舞曲和来自英国的吉格舞曲形式。在法国形成的古钢琴鼎盛时期,也出现了第二代古钢琴家弗朗梭瓦、库泊兰和拉莫,是他们把巴洛克后期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对钢琴音乐艺术初期阶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的创作特征属于洛可可艺术。(三)其它欧洲国家的崛起17 世纪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的古钢琴音乐也随之得到发展。其中意大利的弗莱斯科巴尔第(15831643) ,他在赋格方面很有建树,做出了贡献。此时还有德国的弗洛见格(1
11、6191667) ,他在钢琴组曲前面加上前奏曲,而且在曲子中间加带标题的小曲。当时古钢琴演奏家在德国大量涌现,有代表南德乐派的波格列蒂(1580 一 1673)和穆法(1653-1764) ,他们的演奏风格轻快、敏感,富有欢快明朗的音乐风格。有代表中德乐派的帕赫贝尔(16531706)和库绕(1660 一 1722) ,他们的演奏风格质朴、严谨,富有哲理。有代表北德乐派的布克斯特胡德(16371707) ,他们的演奏风格深沉而富有幻想风格。他们为古钢琴的体裁都作了新的发展和创造。到了 17 世纪末钢琴艺术又有了新发展,出现了几位非常伟大的人物,最著名的是德国的作家约寨 巴赫、亨德尔,意大利的多
12、斯卡拉蒂,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音乐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他们一方面总结继承了前辈的创作经验,一方面表达了时代的新思想、新内容,并积累了新经验。从创作手法上来看,他们创造出一套古钢琴乐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巴赫的复调音乐发展到了空前完美的高度,为世人所惊叹!(四)巴赫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1750)出生于德国著名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曾经出现过 52 位音家,巴赫姓氏几乎成了音乐家的代名词。巴赫的音乐启蒙教是他的父亲,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巴赫不仅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而且还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当地民间音乐。15 岁起巴赫就开始独立生活,进人吕纳堡中学,同时在教堂合唱队担任领唱并以此谋生。在边求学
13、边谋生的过程中,他对音乐如饥似渴,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先后担任过魏玛宫廷的乐师及一些教会学校、教堂等地的兼职老师。巴赫的一生创作非常勤奋,范围极广,用瓦格纳的话来说,它是“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他的创作除歌剧外几乎涉及到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钢琴方面他先后写下了小前奏曲与赋格 、 创意曲二部、三部各 15 首, 法国组曲 、 英国组曲 、 帕蒂塔以及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2 卷。巴赫的创意曲 (17021723 年作) ,作为中级水平,是钢琴复调技术训练的一本非常好的教材,它是用来训练演奏者手指弹奏的独立性和歌唱性,同时也可以作为作曲者学习对位法的范例,创作手法类似于赋格,速度较为自由,织体上采
14、用复调与主调相交替的写法,是一本学习者必弹的教材。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是巴赫在奎登写下的, 法国组曲共 6 套组曲,感情自由,织体疏松,旋律优美、生动,仿佛人们在欢歌笑语、歌舞升平之场面。以演奏乐器来看, 法国组曲适用于击弦古钢琴。而英国组曲适用于拨弦古钢琴,它的形式较大,织体较密,效果辉煌,气势宏伟,充满活力。此外巴赫还写了帕蒂塔 ,也称为德国组曲 。从作品风格来看,创作本身受到意大利风格的影响。手法上,他减少了复调声部的交叉,应用了透明的二声部织体,增强了主调和声因素,内容丰富多样,从帕蒂塔可以看出,在创作上巴赫的风格逐成,并且日趋成熟。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分别写于 1702 年和 1740
15、年,这是巴赫为人类音乐文化宝库增添的巨大财富。2 卷各有 24 首,按半音阶顺序分别建立在 24 个大小调上,每套有前奏曲与赋格组合形式。在巴赫的套曲中,前奏曲的运用往往是起到引子和前言的作用,形式自由流畅,一般演奏起来速度较快,手指功夫要很深,颗粒性、均匀性很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赋格的形式则非常严谨,主要表现快乐的情绪或表现悲观的情绪,往往主题开始就有深刻的表情,演奏中,要从容不迫地把主题、对题、经过句等表现出来。巴赫建造的“赋格大厦” 的材料主题,不仅形象丰富,而且意味深长,是巴赫个人的内心写照,他将这一体裁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用主题的技艺性处理(如倒置、逆行、扩大、紧缩)作为
16、贯穿前后的线索,而在富有对比的答题和对题上进行了丰富和声的变化,使乐曲达到对比和统一,巴赫的平均律被世人称为“旧约全书”。巴赫一生勤奋创作,不停地耕耘,还写下了一些其它不朽之作,如d 小调半音阶幻想曲 、 意大利协奏曲以及布兰登堡协奏曲等等。这些作品均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为钢琴家所喜爱,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巴赫音乐内涵深刻,丰富广泛。他不仅是德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瑰宝和遗产。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感慨地说:“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五)亨德尔乔治亨德尔(16851759 ) ,亨德尔在钢琴音乐史上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与巴赫同时代,同被后人称为复调大师,他的创作形象丰富,倾向于造型性,不
17、断追术和探索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其音乐创作用深人浅出的语言表达了当时的新思想。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一个理发师家庭,少年时期从当地著名风琴师、作曲家查克乌学习音乐,幼年时就开始显示良好的天赋。10 岁曾写了一首三重奏奏鸣曲,并擅长演奏管风琴,他的一生中音乐创作成绩主要在英国取得,体裁有歌剧和清唱剧,键盘音乐虽然不是他的主要体裁,但非常丰富,和歌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一生周游欧洲,汲取了各国音乐精华,把德国的庄重、意大利的妩媚、英国的朴素、法国的华丽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广博的“世界型”风格。在创作中他偏重于旋律与和声,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即兴性。他的钢琴作品有古钢琴组曲集 ,其中包括八套组曲。他改变了以
18、往的组曲形式,不再使用阿勒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一吉格的名称,而只用慢板,快板等对比乐章组成,并把赋格、曲调、帕萨卡里亚等体裁用到组曲中去,使古钢琴的音色效果明亮辉煌,颇有戏剧性。另外,亨德尔还有两首钢琴作品, G 大调恰空和另一首非常有名的快乐的铁匠 ,这两首作品,气势宏伟,情绪上的变化和丰富的和声变化恰如其分,直到现在,经常被演奏家在舞台上演奏。亨德尔的时期,音乐家的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为以后的作曲留下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是巴赫和亨德尔把巴洛克时期的古钢琴艺术推向了高峰。与此同时,随着巴赫和亨德尔的离去,巴洛克风格逐渐在消失。在当时的法国,音乐的走向逐渐开始形成洛可可风格,在音乐艺术
19、史上一般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抛弃。洛可可风格主要强调装饰性,崇尚优雅精致的柔弱之美,体现贵族阶层的艺术品味,这一时期有作曲家库泊兰(1668 一 1773)和拉莫(1683 一 1764) 。库泊兰当时在凡尔塞宫任乐师,他的作品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和宗教内容,纯粹是愉悦性的,在他的古钢琴作品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贵妇人的“肖像画”和对田园风光、生活风俗的描绘。拉莫的作品与库泊兰相似,但所不同的是他较多地接触市民阶层,所以他的作品题材要比库泊兰广泛。在他们的作品中的莫尼克小姐 、 收割者 、 铃鼓等大多数都是一些短小有很多装饰音符,有玲珑、虚幻的特点。(六)斯卡拉蒂18 世纪半叶,由于法国的
20、古钢琴艺术的发展促使了古钢琴艺术在意大利的生长,在意大利出现了一位优秀的古钢琴演奏家多美尼科斯卡拉蒂(1685 一 1757) 。他以卓越的演奏而闻名,在他的创作中曾写下了许多单乐章的奏鸣曲,这些作品形象丰富多彩,色调很鲜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由于他的性格自由奔放,不愿受到形式和规则的束缚,所以在他的曲式上大多比较自由,结构上也不那么严谨,在斯氏的有些作品中,技术难度是比较大的,在色彩上他经常模仿号角的音型、空五度的音程,还有模仿曼陀林的同音反复、酉班牙吉它的音型等,使听众在音响中获取极大的满足。斯氏扩展丰富了古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常被后人称为“晚期巴洛克三杰”(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之一。巴
21、洛克时期的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古钢琴音乐时代的告终,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古典时期钢琴音乐的第二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18 世纪后半叶,西方音乐渐渐转向了古典时期,从钢琴创作和演奏风格上来看,都有明显的变化,逐步形成了明朗、抒情和温馨的特点,并渐渐形成以维也纳为中心的欧洲音乐基地。优秀的钢琴家如巴赫的两个儿子威费 巴赫和约 克巴赫,他们被称为古典奏鸣曲的奠基者。约克巴赫,在从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风格时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重要作品有钢琴奏鸣曲,其中有优秀的普鲁士奏鸣曲6 首和沃尔腾奏鸣曲6 首,作品的特点像说话一样,给人们听到的不仅仅是音,而且是可以理解的语言。而另一位菲埃巴赫不仅对古典奏鸣曲
22、的奠定起到较大作用,同时他在钢琴史上摸索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钢琴演奏理论。他所著的试论钢琴演奏的正确方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当时钢琴演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创立了钢琴演奏中的指法、装饰音、歌唱性的弹奏以及速度的运用,对于伴奏和即兴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他为后来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创作铺平了道路。根据 1800 年德国音乐通报杂志的记载,虽然当时是钢琴发明的早期,然而学习钢琴的人非常之多,仅维也纳就有钢琴教师三百人以上,可见钢琴这种乐器的地位有多高。(一)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 17321809)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位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他自幼受到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
23、从孩提时代就显出了出众的才华。海顿 6 岁开始在合唱团唱歌,学习乐理和小提琴。在 17 岁时由于变声期而离开合唱团,开始了勤奋自学。1750 年他认识了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他虚心向波尔学习作曲。海顿的钢琴音乐风格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明朗、乐观,充满活力,富有幽默感和民间气息。他一生跨越了巴洛克时期和几乎整个古典时期,所以从风格上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钢琴作品以奏鸣曲为主,共创作了 50 首奏鸣曲。前期 22 首奏鸣曲结构规模都不大,风格上也没有形成,还是以古典钢琴织体为主,手法上一般是表现纤巧和雅致的宫廷风格。中期的 25 首奏鸣曲是海顿的转折点,从乐句结构和乐曲规模上都比以往有
24、所扩大,主题的展开很严密,富有建筑感,表现出了热情激昂的情绪。海顿后来的创作由于受到莫扎特作品中抒情性的影响,使他的创作灵感一度有了新的倾向,注重快板乐章歌唱性的写作,使旋律更加富有美感。晚期奏鸣曲有 5 首,是非常成熟的作品,这是海顿离开宫廷后自由创作时期创作的。这 5 首作品较之中期作品,有了突破,思想更为深刻,主题之间有了明显的对比,作品中表现了英雄性和戏剧性,有和贝多芬早期奏鸣曲同样的感觉,其中最为突出是两首 bE 大调奏鸣曲。除了奏鸣曲外,海顿还写了 C 大调幻想曲和 f 小调变奏曲,这两作品艺术价值也很高,同样是精品之作。总之,海顿的创作手法以光明为主,少有悲剧性,较少地反应强烈矛
25、盾。这与当时奥地利约瑟夫二世统治下推行的“开明政策”有关,这种环境下创作的作品多半是描写朴实的感情和世态风俗。(二)莫扎特 与海顿同时代的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德尔斯莫扎特(1756-1791) ,是古典乐派的第二位大师,他与海顿的创作在音乐织体、和声、曲式等方面同属一时代,但在音乐风格来看又明显不同,莫扎特音乐让人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他是用音乐来刻画心理的作曲家,从他的音乐语汇中可以体味到纯朴、自然和平易近人的特征,在结构上清晰严谨,在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较深的。莫扎特出身于奥地利萨尔兹堡,父亲是一位宫廷乐师。3 岁习琴;5 岁作曲;6 岁在欧洲巡回演出;8 岁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乐问世
26、;11 岁写了第一部歌剧;14 岁在米兰指挥欧洲最大的交响乐团演出他创作的歌剧朋特国之王米特利达特 ;15 岁已创作了 20 部交响乐和 6 部歌剧;他的记忆力好得惊人:在罗马,每年复活节前一周,人们都要到教堂唱阿莱格里的作品上帝怜悯我 ,该曲由历代教皇珍藏,严禁传抄,而少年莫扎特仅听了一遍就把这首向不外传的复调大合唱给默了出来。由于他从小就显露了出众的音乐才华,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 ,在欧洲巡回演出并接触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这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拓了他的艺术的视野,也汲取了欧洲各国音乐的精华,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内容很广泛,20 首奏鸣曲,2
27、0 首协奏曲,也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有 6 首奏鸣曲(K279-K283) ,被称为家乡奏鸣曲,内容和风格明快,散发着无忧无虑的少年气息。6 首曼亥姆奏鸣曲 (K309-K311)是莫扎特赴巴黎途经曼亥姆时写的。5 首巴黎奏鸣曲 (K310 一 K333)是莫扎特于 1778 年在巴黎完成的,此阶段,莫扎特在生活中、情感上都有明显的转折,作品里开始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和情感上的丰富,从而使其作品逐步趋于成熟。另外一首幻想曲一奏鸣曲风 (K475 、K457 ) ,这首在维也纳时期写成的作品,无论从和声、曲式等方面都有他的新见解和独立性。晚期作品有 4 首奏鸣曲,17881789 年完成,这
28、 4 首作品中,可以看到,莫扎特的晚期对巴赫的复调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从作品中体现出复调因素,从结构布局上来讲也更为紧凑和集中。莫扎特的协奏曲艺术价值很高,仅次于他的歌剧艺术。26 首协奏曲中,C 小调(K491)和 d 小调(K466)最为著名,另外 A 大调(K488)也是非常著名的,有“阳光般的温暖”之美名。每一首作品,都仿佛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剧,每一句、每一小节都有很细腻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地在键盘上表现出来,使人陶醉。莫扎特用他那生动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的风格,结构形式的严谨,确立了他的地位。这位誉满全球的音乐神童,英年早逝的伟大作曲家,他的键盘演奏风格开创了维也纳演奏学派的先河
29、。(三)克列门蒂在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上,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兼教育家穆齐奥克列门蒂(17521832)是真正创立钢琴演奏风格的音乐家,他享有“钢琴演奏之父”的盛名。克列门蒂生于罗马,父亲是一名银匠,他的童年时代就显示出聪颖过人,有相当高的作曲才华,1779 年出版了6 首奏鸣曲而引人注目。在他的作品中采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创作手法,如在曲调的双三、双六、八度进行时极有动力性的音型和丰富多变的力度等,在当时羽管风琴十分盛行的情况下,他为发掘钢琴这一乐器的特点,作了大量的实践,创作出一批很有质量的作品。在 1826 年出版的艺术津梁练习曲集,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钢琴教程,它把技巧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
30、一起,为近代钢琴演奏技术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克列门蒂代表了当时英国的演奏风格,他的技术与音乐音响灵敏度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与此同时,克列门蒂一生都在致力于教学工作,先后培养了著名的钢琴家菲尔德、克拉默,还有莫谢莱斯等等,另外他的风格还直接影响了贝多芬的钢琴创作风格。克列门蒂为钢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四)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 一 1827) ,在近代钢琴史上被誉为最伟大的音乐大师(乐圣) ,他也是最后一位古典乐派的音乐家,一生中他先后写下了 32 首钢琴奏鸣曲,5 首协奏曲。如果说巴赫的平均律为“旧约圣经”,那么贝多芬的 32 首奏鸣曲被人们称为“新约圣经”,巴赫是站在复调音乐之
31、巅,而贝多芬则是站在主调音乐之峰。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超过了海顿和莫扎特。他的一生都处于欧洲动荡的年代,在法国爆发的大革命对他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他个人经历是不幸的,悲惨的童年,耳聋的折磨,爱情的挫折和家庭的不幸,但是贝多芬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的奏鸣曲,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从 1794 一 1800 年,写下了 I3 首奏鸣曲,作品有 49 之 1,第 2 之l、2、3,第 10 之 1、2、3,第 13 号,第 14 之 1、2、3,第 22 号,都是早期作品风格。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巴赫、海顿、莫扎特以及克列门蒂对他的影响,流露出个性风格,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和
32、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中期作品从 18011814 年创作了 14 首奏鸣曲,作品第 26 号,第 27 之 l、2,第 28 号,第 31 之 l、2、3,第 53 号,第 54 号,第 57 号,第 78 号,第 81a 号,第 90 号。这一时期作品中,贝多芬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古典奏鸣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如作品第 27 号的奏鸣曲。这一时期精选作品有人们非常熟悉的月光 、 田园 、 暴风雨 、 黎明 、 热情等奏鸣曲,被人们称为顶峰作品,蕴含的思想和感情内容相当丰富,以致原有的奏鸣曲结构形式已完全包纳不下了。贝多芬几乎不被传统形式束缚,大胆扩展了连接部、展开部和结束部的规模。晚期的奏鸣曲不
33、多,有 5 首,作品 101 号,106 号,109 号,110 号,111 号,写于18161822 年。这时的贝多芬的耳朵已全部聋了,作品中没有早、中期那样激烈和充满矛盾,但在曲式方面都运用了新的手法如赋格和变奏曲,同时贝多芬愈来愈隐退到自我反省的境地,追求着一种超凡的宁静和精神上的升华。他自己曾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的艺术道路,继承了前辈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取当时进步的法国革命音乐和英雄性的调性,使他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民族特点。从演奏技巧来看,他扩大了钢琴键盘使用范围,并大量采用了华彩句、颤音和震音,高、低声部有了变化明显的音响效果,高声部明亮,低声部浓厚
34、饱满,同时他在踏板方面也有新的突破。贝多芬在教授钢琴作品时要求手指尽可能地弹足每个音的音值,制造了保持音之间的连贯,弹出富于表情、优美如歌的旋律,以及对音乐本身的深刻理解。经过贝多芬的探索和努力,他创立了自己丰富的教学风格,独树一帜。著名的钢琴教育家车尔尼就是贝多芬的高足。在音乐史上,是他结束了古典时期,而同样是他开辟了浪漫时期之路,可以说他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第三节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风格19 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和新的风格,就是浪漫主义。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的形成,钢琴音乐进入它的鼎盛时期。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制造业也有新发展,键盘音域也扩大到七个半八度,其表现力大
35、大丰富了。钢琴制造家对近代槌击钢琴作出了重要的改进,张弦支架从木质换成了铸造的,机体变为复式杠杆装置,琴檀头由毡包裹,琴弦不仅被加长而且被交叉排列。钢琴由此登上了“音乐之王” 的宝座。从演奏史上看,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家,如匈牙利的洪梅尔(1778183 7) ,英国的菲尔德(1782 一 1837) ,德国的卡尔克勃兰纳(1785 一 1849) ,奥地利的车尔尼(17911849)等。他们对钢琴演奏技术和演奏风格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是真正在浪漫时期起奠基作用的是奥地科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一)舒伯特弗朗兹舒伯特(1797 1828)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
36、的家庭里。青年时期,他受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一生短暂,只活了 31 年,但他给后人留下的音乐遗产是惊人的丰富、广泛,堪称音乐史的典范。舒伯特那爆炸似的创作力,恐怕就连莫扎特也不如他。他一天写上六七八首歌曲并非不常用有的事。有一年他除了有大量的艺术歌曲问世外,还写了大量的器乐曲。其中有两部交响曲,两首奏鸣曲,一部小四重奏曲与大量的舞曲。除此以外,还有歌剧四部,弥撒曲两部。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舒伯特当时在小学任老师,他得每天上课,回家后还得改作业!舒伯特的作品中包括艺术歌曲、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作品。舒伯特的一生正处在奥地利反动复辟时期,当时知识分子普遍处于失望和忧郁
37、之中,从他的作品风格来看,与古典时期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种充满叛逆主义信仰和乐观精神的音乐有着根本的区别。现实生活中理想只能寄于诗境和梦幻世界,从中抒发自己的情怀,真正的钢琴浪漫主义气息是从舒伯特开始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占据了他创作的主导地位,共写下了六百多首抒情歌曲。从他的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出受艺术歌曲的影响,如旋律的纯声乐性,另外从速度、音程、调性、旋律线长等安排上都符合人声特点,在情感内容和主题形象上都与艺术歌曲有关。人们常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音乐,而钢琴曲又使音乐变成了诗。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特点主要是(1)运用大小调交替调式;(2)频繁变换的调性。有了以上的特点,使钢琴音乐
38、更加细微敏感和赋于诗意。舒伯特在以上两个方面运用得很自如,一般都是歌曲般的主题呈述,简朴的织体,和声的色彩性,变奏展开的手法,并且运用了民间歌曲和舞曲的因素等。在他创作的钢琴作品中,一般分为两类,91)奏鸣曲;(2)钢琴小品。他写了 22 首奏鸣曲。从曲式结构来看,虽然他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但由于他的艺术气质是抒情的,充满了幻想的诗意和浪漫气息。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往往不是动力性的快板,主题的一半是沉思性的抒情独白,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相似,两个抒情主题相互补充。展开部很少在动机性的矛盾中展开,常常以变奏手法来表现细腻的情绪变换。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晚期作品 B 大调奏鸣曲( D960)钢琴小品在舒
39、伯特作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他先后写下了 8 首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作品短小精炼,富于思想内容,体现了舒伯特的旋律天才和和声色彩变化上的才能,是瞬间素描和平易真挚相结合的产物。透过他的创作,我们看到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愿望。(二)门德尔松弗里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迪( 18091847)生于德国汉堡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受到广泛的文化教养和各门艺术的熏陶,母亲多才多艺,4 岁随母亲学习钢琴。为他以后的钢琴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 岁登台献演,后来以作曲享大名,同时也被列为当时最卓越的钢琴家之一。这位全才的音乐家,不但能诗,且又工于绘画,终身乐此不疲。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 无词歌是他首创的
40、,共 48 首,著名的有春之歌 、 猎歌 、威尼斯船歌 、 纺织歌等,都是学习者必弹的曲目。 无词歌无论从调性上、情感上都具有相当深厚的生活风俗基础。手法是简洁朴实的,旋律优雅流畅,不追求华而不实的炫技效果,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除无言歌之外,门德尔松还写了几首大型作品,如两首协奏曲 、 严肃变奏曲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门德尔松的作品和声精炼,章法严谨, 。旋律生动,语言淳朴典雅,清晰自然,但是所不足的是作品中看不到深刻的戏剧性,也没有激动的内心表白,而与他同时代的舒曼却洋溢着兴奋激昂的热情。(三)舒曼罗伯特舒曼(18011856 )生于德国撒克州一个出版商家庭,他从小喜爱
41、诗歌和文学,接触了大量的文学名著,6 岁显露出惊人的音乐天赋,7 岁师从 JG孔奇学习钢琴。在他的创作体裁中,钢琴音乐比重很大,作品中有狂欢节里面包含了各首小曲,五光十色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沸腾的生活场面。蝴蝶与狂欢节相似,还有大卫同盟盟友舞曲 、 童年情景以精品的形式,把儿时的生活,童年的回忆,表现得淋漓尽致。a 小调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首非常辉煌的协奏曲,乐曲表达了舒曼对克拉拉经历种种困难而幸福结合的喜悦心情,作品壮观而充满了诗意,被后人视为经典之作。舒曼的生活道路是极不平坦的,他同克拉拉的爱情历经艰难,最后获得了胜利。1804年,音乐把舒曼和克拉拉紧紧结合在一起,美满的婚姻,激发了
42、他创作欲望,创作作品硕果累累。舒曼的创作特征是,二方面尊重古典传统,追求高尚的境界,同时他反对庸俗的倾向,他常常沉浸在浪漫的幻想和梦境中,是他把钢琴的前奏、后奏的衬托和相对独立性推向了一个高峰,促进了钢琴部分的表现力,和声方面也有所突破。所以,舒曼的地位在浪漫主义时期是不可低估。(四)肖邦浪漫主义时期最为辉煌的人物-一肖邦,是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 的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弗雷德列克肖邦(1810 一 1849)生于华沙郊区,他从小学习钢琴,8 岁开始公开演奏,183O 年定居巴黎。他一生的作品几乎全部为钢琴而写的,像这样的作曲家在世界音乐大师中是独一无二的。肖邦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l少年时期。
43、他在家中常接触华沙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中具有进步的民族意识,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民族性。这期间,他写下波罗奈兹舞曲 (OP、71) , e小调夜曲 (OP72) 莫扎特主题变奏以及几首玛祖卡 (OP68NOl、2、3 和 7) ,圆舞曲 (OP69 NO2)同时还完成了 f 小调和 e 小调钢琴协奏曲。1803 年在离开波兰赴巴黎的途中,当他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抑制不住心灵的情感,写下了振奋人心的革命练习曲和汹涌澎湃的d小调前奏曲 g 小调叙事曲 (OP23) , 谐游曲 (OP20) ,这一批作品,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同时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肖邦从
44、一个充满朝气蓬勃的青年转变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的悲剧性色彩的作曲家,这种成熟是与他的生活阅历分不开的。2肖邦的第二阶段,成年时期。这个时期中,其思想和艺术均达到了真正的成熟。在巴黎,他先后认识了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贝尼尼等著名音乐家,并和画家戴拉克鲁阿、文学家乔治桑。诗人密茨凯维兹等人广泛接触。他先后创作了叙事曲3 首, 奏鸣曲2 首, f 小调幻想曲 , 即兴曲 (OP 53) ,3 首谐谚曲以及波罗奈兹舞曲等,均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肖邦一生重要作品有:4 首叙事曲,4 首谐渡曲,3 首奏鸣曲,27 首练习曲,19 首波罗奈兹舞曲,5 8 首玛祖卡舞曲,17 首圆舞曲,4 首即兴曲,2 首幻想
45、曲,21 首小夜曲,摇篮曲,船歌,2 首协奏曲,回旋曲等。肖邦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虽然在巴黎,但他在创作中从来没有失去波兰祖国的声音。他时时刻刻怀念着自己的祖国,临终时嘱咐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安葬。肖邦在爱情生活中曾一度与作家乔治桑有过爱情生活,但一由于两个人的个性、观念不一最终以破裂而告终。肖邦的音乐词汇色彩斑澜,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把音乐与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肖邦的音乐结构中来看,他运用了大量的拿波里六和弦、增六和弦、属七、减七和弦等以及属九和弦,从和弦功能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对织体、装饰音、旋律、和声等各方面进行了革新,挖掘了钢琴乐器的表现潜能,比前辈钢琴作曲又前进了一步。在
46、钢琴音乐创作中,他把旋律气息拉大了,线条格外柔美平滑,体现了钢琴性,对于触键技术,他把音色变化修饰得格外细腻,踏板的运用也同样高超,对弱音区的声音探索有了突破。肖邦是一位浪漫主义的音乐大师,音乐中充满了含蓄、均衡的古典精神。肖邦为 19 世纪上半叶的钢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五)李斯特与肖邦同时代的李斯特在钢琴的交响性方面占据了特殊的位置。弗朗兹李斯特(1811 一 1886)出生于匈牙利,当时的匈牙利被奥国统治,所以他很早就离开祖国,他一生大部分在国外度过,他走遍了全欧。他一生从事钢琴演奏,并担任乐队和歌剧指挥。他的音乐活动影响着当时整个欧洲乐坛。李斯特的演奏风格继承和发展了克列门蒂、贝多芬
47、的动力性风格,技术辉煌,在弹奏中常常运用三度、六度度经过句、大跳八度和弦、快速同音反复、滑奏等高难度技术,使演奏风格更加丰富多彩。他还把大量的交响乐、歌剧作品改编成钢琴曲来演奏,作品中有 12 首高级练习曲集,6 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和 3 首音乐会练习曲 ,这些高难度练习曲,代表着钢琴艺术的顶峰。其中鬼火 、 玛捷帕 、 英雄和侏儒等作品,不仅是练习手指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练习作品的深刻内涵。匈牙利狂想曲共 19 首,它的音乐素材来自于匈牙利民间音乐,反映出民族的时代精神。创作中,他采用了自由的形式,即兴弹奏,舞蹈与歌唱相结合,经过提炼和加工,内容极为丰富。另外还有一些优秀作品在各国旅行期间问世,
48、这些作品分三集,第一集如暴风雨 、牧歌 、 思乡等作品;第二集如船歌 、 塔兰台拉等,同时还写下了但丁诗读后一幻想曲 、 裴特拉克十四行诗 、 婚约 、 深思等一些思想性很强的作品。第三集大部分是李斯特旅居罗马时写成的,如爱斯特别墅的柏树林 、 爱斯特别墅的喷泉 、人生的痛苦等,色彩上与前期作品有所不同,带有神秘的情绪。b 小调奏鸣曲可以说是李斯特钢琴创作的最突出的作品。这首奏鸣曲,深刻地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复杂而矛盾的,这种矛盾是地狱与天堂之间的斗争,人们常把作品内容与歌德的浮士德联系起来,玛格丽特与梅菲斯特的主题交替出观,李斯特并没有给这首乐曲加标题,就直接进人人的内心活动中,乐曲表达幅度广泛,有虔诚的信仰和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也有对生活的否定态度和宿命论的情绪。他成功地运用了单乐章的形成。动机虽然短小,但在节奏、速度、调性、音区、织体上有着灵活的变化,达到了效果。李斯特还写下了 2 首协奏曲 bE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A 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曲式上都运用了单乐章形式,风格上很接近交响诗的体裁。(六)勃拉姆斯约翰勃拉姆斯(1833 1897)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市民家庭,其父亲是职业乐师,能演奏多种乐器,他是勃拉姆斯学习音乐的启蒙者。勃拉姆斯一生写了大量的交响乐、四重奏、艺术歌曲、合唱和钢琴曲。勃拉姆斯是一位主张恢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