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I南昌某大厦深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学号:20090110010613学生姓名:段小明 指导老师:郑明新摘要本次大厦深基坑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主要包含两部分,为大厦深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和大厦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取得的勘测资料和设定的线路标准及线路平面和剖面图,完成大厦深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和大厦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钻孔灌注桩(支护桩)施工,土钉墙施工,锚杆施工,工料机的计算,降排水措施,施工监测控制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完成相关的设计图和文件。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降排水、监测Abstract
2、- II -Nanchang a build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AbstractThe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foundation pit.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Deep foundat
3、ion pit supporting , the earthwork excavation constructiona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al monitoring and drainage measures,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levant drawings and documentsKeyword: Earthwork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of deep pit, draining water, safety measures,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sAbs
4、tractIV目录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基坑概况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主要依据 .11.3 基坑及工程概况 .21.4 工程地质情况 .21.5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 .3第二章 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计划 .62.1施工准备工作 .62.2测量放线定位 .102.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02.4施工顺序 .10第三章 基坑支护施工及施工工艺 .133.1 钻孔灌注桩(支护桩)施工及其施工方法 .133.2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及其施工工艺 .19第四章 基坑开挖及降排水 .264.1土方开挖施工及其施工方法 .264.2土钉墙施工及其施工方法 .314.
5、3 冠梁施工及其施工方法 .354.4预应力锚索施工及其施工艺 .36目录- -4.5深井降水施工及其施工方法 .414.6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及其施工方法 .444.7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其施工艺 .494.7 降排水措施 .564.8 其他施工技术要点 .57第五章 施工监测控制措施 .59第六章 应急救援预案 .64参考文献 .72致 谢 .74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基坑概况11 编制目的本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的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等制订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对施工组织的管理进行指导,以确保优质、安全地完成各道工序,为业主提供满意的服务。12 编制主要依
6、据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基坑支护方案;2、本工程土建施工图;3、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准 (JGJ592011) ;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2001) ;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12、 建筑装机技术规范 (JGJ
7、942008) ;1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 2001) ;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2005) ;1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 ;16、 施工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8、南昌市现行的有关技术规程和制度段小明:南昌某大厦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13 基坑及工程概况本基坑工程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基坑形状比较规则,接近矩形。基坑规模东西长约 112.5m,南北宽约 117.7m。本工程场地平整后标高(0.000的绝对标高为 23.95) ,均为4.95 m。本工
8、程由 2013年 1月 6号开始施工,截止到 2013年 12月 20号完成。基坑开挖面积约为 13240m左右。开挖深度:主楼底板面相对标高为17.5m,开挖深度为 12.5m;坑中坑底板底相对标高为24.55 m,开挖深度为 19.9m。本基坑采用土钉墙+排桩+旋喷桩止水帷幕+锚杆组合支护体系围护。14 工程地质情况基坑开挖范围位于江南台隆构造单位的萍乡乐平凹陷。具体各土层的主要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第层素土:土黄、灰黄、灰白等杂色,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厚度 0.5m7.5m,层顶标高 18.25m23.80m。第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软可塑状,稍湿,可塑,局部硬
9、塑状态。底部含沙量渐增,近粉土状,该层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厚度 1.00m6.90m,层顶标高 13.25m18.47m。第层中砂:灰、灰白、浅黄色,湿饱和,中密状,颗粒级配较好,顶部含少量泥质,颗粒较细,呈含泥沙状,底部粒径渐粗,近粗砂,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厚度 0.9m5.10m,层顶标高 9.72m14.41m。第层粗砂:灰黄、黄色、底部浅黄色,饱和,中密状,颗粒级配好,不均匀系数 Cu(10) 。局部颗粒较细,底部粒径较粗,成分近砂砾。全场分布,层厚不均匀,厚度 0.9m5.10m,层顶标高 8.56m13.26m。第砂砾
10、:黄鹤、褐、浅黄色,饱和,中密,顶部粒径较小,含少量泥质,呈含泥粗砂状,砾石主要由石英及长石、岩石、碎屑组成,全场分布,厚度2.607.20m,层顶标高 4.64m8.96m。第层强风化砂砾岩:棕红、暗红、紫红色,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 -及少量砂砾岩碎屑,粒径多为 13mm,局部可达 10mm 以上,胶结能力较差,岩芯呈碎块状、饼状,该层局部岩芯较硬,但裂隙较发育,岩芯极破碎,取芯率极低,该层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全场分布,厚度 2.10m4.20m,层顶标高,0.05m3.20 m。第层中风化砂砾岩:棕红、紫红色,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砂砾岩碎屑,
11、粒径多为 13mm,局部可达 10mm 以上,胶结一般,取芯率中等,全场分布,厚度 9.4017.20m,层顶标高3.50 m0.90m 。15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1、支护结构体系:本基坑围护设计采用:土钉墙+排桩+旋喷桩止水帷幕+锚杆组合支护体系。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简介(1)上部 1层素粘土、2 层粉质粘土采用先放坡开挖,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形式。对于东南角,当存在施工条件时,可先大面积挖除基坑附近部分较高地段土层,降低基坑支护的总体高度,并且相对安全、经济、适用。当天然地面高度有差异致使排桩顶部以上的坡顶高度较小且存在放坡空间时,粉质粘土可按 1:2.5 放坡。(2)下部采用排桩+旋
12、喷桩止水帷幕+锚杆组合支护:对下部砂层 3层及以下土层采用机械钻孔嵌岩灌注桩+旋喷桩止水帷幕+锚杆组合支护方式。排桩:采用适应性强、成桩质量好的机械钻孔嵌岩灌注桩,孔径 1.2m,桩间距 1.5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冠梁:在排桩顶部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压顶冠梁拉结,提高排桩的整体性。锚杆:基坑内侧在钻孔桩中间点位置设置 2排锚杆。腰梁:在锚杆位置设置双槽钢腰梁,腰梁采用 2根20a 型槽钢。旋喷桩止水帷幕:在钻孔桩外侧采用 2排 900 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截水,三重管旋喷桩与钻孔桩一起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直至强风化砂砾岩层表面。桩间土防护:采用 C20喷射混凝土护
13、面处理,厚约 4060mm。段小明:南昌某大厦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主楼止水帷幕:坑中外圈采用 850mm1200三轴深层搅拌桩截水,采用二喷工工艺,按套接一孔法连续施工,水泥采用 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直至强风化岩层下 50cm 以上。坑中坑支护:坑中坑内圈每边设置 5根人工挖孔桩,孔径 1200,间距6m7m,记 20根人工挖孔桩,支护桩间砌筑 490厚的砖胎膜,支护桩及墙体交接处设置拉钢筋,桩顶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压顶冠梁拉结,提高桩的整体性。3、剖面简介:11 剖面(东面)采用放坡+排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2 道预应力锚杆,放坡分为二级放坡,上下坡度分别为
14、1:1.5及 1:0.5,中间平台宽 9m,设置深井 6个。第一级坡面100厚 C15混凝土护坡。第二级坡分四道锚杆,第一道在自然地坪下 5.4m;第二道在自然地坪下 6.8m;第三道地坪在地下 8.2m;第四道地坪在地下10.6m,外侧 1m 设置 300*300排水沟。排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采用 900 高压旋喷桩,桩间重叠 300,排桩中间设置 900 旋喷桩,与外侧旋喷桩塔接 300;排桩 1200,间距 1500,围护桩设置 1200*600冠梁,预应力锚索设置二道,第一道自然地坪下 11.2m,第二道自然地坪下 14.2m。22剖面(北、南、西面)采用锚杆支护+排桩+高压旋喷桩+2
15、道预应力锚杆,坡度为 1:1.5及1:0.5,坑外设置深井 6个,分四道锚杆,第二级坡分四道锚杆,第一道在自然地坪下 1.4m;第二道在自然地坪下 2.8m;第三道地坪在地下 4.2m;第四道地坪在地下 5.6m,外侧 1m 设置 300*300排水沟。排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采用900 高压旋喷桩,桩间重叠 300,排桩中间设置 900 旋喷桩,与外侧旋喷桩塔接 300;排桩 1200,间距 1500,围护桩设置 1200*600冠梁,预应力锚索设置二道,第一道自然地坪下 7.6m,第二道自然地坪下 10.2m。4基坑的降排水方案(1)根据勘察报告,在素填土中分布有上层滞水,水位埋深较浅,水量一般,砂层以下的中砂砾砂层分布有空隙潜水,水量丰富。(2)坑内排水:本工程已设置有止水帷幕,坑内采用管井对基坑进行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