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4-局部均衡理论.ppt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395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局部均衡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4-局部均衡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4-局部均衡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4-局部均衡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4-局部均衡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4讲 局部均衡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理论揭示了经济活动者依据价格行事的行为规律,价格在个体经济活动中被视为外生变量。那么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我们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讨论这个问题。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听从价格召唤,依据价格行事,他们当中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尽管个人行为不能影响价格,但所有经济活动者的行为总和对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价格才会发生变动,进而导致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均衡理论,它分为两个层次:局部均

2、衡(个别市场的均衡)和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本讲讨论局部均衡理论,下一讲讨论一般均衡理论。,一、短期均衡,马歇尔(1920年)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把单一商品市场看成是总体经济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这为我们分析市场均衡问题带来了两大方便。首先,可以忽略收入效应。相对于整体经济而言,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让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在单一商品上的支出仅占个人全部支出的一个很小比例,因此收入变动对单一商品需求的影响很小,收入效应可以忽略。其次,可以忽略替代效应。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也使得单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几乎没有替代效应,可以认为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受该种商品价格的影响。鉴于这两个特点,

3、我们在分析市场均衡问题时,就可认为单一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是由该商品的价格决定的,并且仅仅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更重要的是,还可把所有其他商品组合在一起视为一种标准商品货币,且这种标准商品的价格不变。这样,经济变成两种商品(货币 M 和商品 Q )的经济,从而使得价格决定问题得以简化:货币M的价格为1 ,只需研究商品Q的价格决定。,(一) 市场需求,为了讨论商品 Q 的价格决定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这种两商品经济对商品 Q 的需求情况,而这又取决于各个消费者对商品 Q 的需求情况。因此,我们先来说明消费者个人的选择。 用 Q 表示商品 Q 的数量,用 M 表示货币 M 的数量;用 P 表示商品 Q

4、 的价格,货币 M 的价格为1,因为货币是价值标准。 可以认为,短期内货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不变。原因在于货币的效用是消费者通过购物消费获得的,如果用货币只购买一种商品导致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那么消费者就会购买其他商品,从而消除边际效用递减趋势。另外,短期内不涉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或升值等问题,因而更有理由认为短期内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鉴于此,可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Q, M ),且货币的边际效用 u(Q, M )/M 为常数C。这样,可把 u(Q, M ) 写成:u(Q, M ) = A M + B(Q)。由于 u(Q, M )/A 与 u(Q, M ) 表示了同一偏好关系,因此可直

5、接假定 u(Q, M ) = M + (Q),这就是所谓的拟线性效用函数。,1. 个人需求函数,以上分析表明,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拟线性形式,这对于研究消费者需求带来了很多方便。用 r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则在拟线性效用函数下,效用最大化问题变成为:求解效用函数u(Q, M ) = M + (Q)在约束条件PQ +M = r 下的最大值。这样,可容易地写出边际方程:,可见,商品Q的需求量Q同价格P之间的关系为P = (Q),这正是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例1. 线性个人需求函数,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P,从而需求函数为:Q = a bP。,Q = a bP,a,ab,其中 a

6、0, b 0 为常数。则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为:,可见,需求曲线成为直线的背后隐藏着效用函数的二次性。一般来说,二次效用函数是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种简洁表示。因此,在初、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把需求曲线画成直线的做法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Q,o,线性需求函数,假定经济中总共有 m 个消费者,并且每个消费者都具有拟线性形式的效用函数:于是,每个消费者 i 的反需求函数为: 设 Q = Di(P) 为 P = (Q)的反函数,即 Q = Di(P) 为消费者 i 的需求函数( i =1, 2, m)。 当商品Q的价格为P 时,消费者 i 的需求量为Qi = Di(P) ( i =1,2, m)

7、,从而市场总需求量 Q 为:Q = Q1+Q2+Qm = D1(P) +D2(P) +Dm(P) 可见,市场需求需求函数为:Q = D(P) = D1(P) +D2(P) +Dm(P),2. 市场需求函数,市场需求曲线是由各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叠加而成的。,例2. 线性市场需求函数,其中ai 0, bi 0为常数。则消费者i的需求函数为:Q = Di(P) = ai bi P ( i =1, 2, m) 当 a1/b1 = a2/b2 = = am/bm 时,市场需求函数成为线性函数: Q = D(P) = a bP其中 a = a1+a 2+am ,b = b1+b 2+bm。,D1,

8、D = D1+D2+D3,a1/b1,设消费者 i 的效用函数为:,a2/b2,a3/b3,P,Q,D2,D3,a3,a2,a1,(二) 市场供给,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称为竞争性厂商。虽然他们当中任何个人都无法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行动却能影响和决定产品价格。我们先看单个竞争性厂商的特点与产品供给曲线,然后再讨论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曲线。 竞争性厂商的特点:具有一条水平的厂商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虽然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其产品供应量只是整个市场供应量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只能满足整个市场需求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单个厂商会感到在当前的价格下,不论生产多少产品

9、都能销售出去,销路畅通,厂商只需使用现有技术去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在,Q,厂商需求曲线,既定的价格下,厂商个人会感到产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产品价格决定的水平直线,称作厂商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它具有完全的弹性,不同于市场需求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P,P,1. 厂商供给曲线,根据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合。因此,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 P = C (Q) = MC(Q) 就是厂商的反供给函数。这里,C = C(Q) 是厂商的成本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当 P AC(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商盈利;当P AVC(平均可变成本)时,产品销售收入不低于可变成本费

10、,用,生产不会停止;而当 P 0, bj 0, aj 0 均为常数( j = 1,2,n)。易见,AVCj (Q) 在 Q = 0 处达到最小值 c,并且 c 是所有厂商共同的最小平均可变成本。 厂商 j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 = c +2bjQ,供给函数Q = Sj(P)如下:,产品 Q 的市场供给函数为:Q = S(P) = a + bP其中,P,Q,c,S1,S2,S3,S,S = S1 + S2 +S3,(三) 市场均衡,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千千万万,尽管没有人去统计究竟需要多少产品,但市场交易的结果总是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经济能够如此良好运转,原因在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如果当前价格下供过

11、于求,那么产品过剩,卖不出去,价格就要下降,引起供应量下降和需求量上升,从而促使供求接近。如果当前价格下供不应求,那么产品紧俏,不够卖的,价格就要上升,引起供应量上升和需求量下降,从而促使供求接近。只有在供求相等的价格水平上,卖方与买方才能做成交易。这种让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价格水平,叫做均衡价格,它才是真,的市场价格。市场达到的供求相等状态,叫做市场均衡,相应的供求量叫做均衡数量。价格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对市场供求进行调节,指挥市场走向均衡。,P,Pe,供过于求,供不应求,P1,P2,Qe,Q,E,供求相等,D,S,1. 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的前提是除了所考虑的商品价格可以变动外

12、,其他一切因素都既定不变。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够画出该商品的需求量及供给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化的曲线。言外之意,如果其他因素发生变化,那么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就要受到影响。所有那些影响供求曲线位置的非时间因素,叫做局部均衡分析中的外生变量,即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因素。对外生变量变化前后的均衡进行比较,叫做比较静态(comparative statics)。价格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是内生变量,由经济本身决定。内生变量的变动影响不了供求曲线的位置,只能引起需求量和供给量沿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变化供求量的变动。外生变量的变动将引起供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供求变动。市场均衡是供求曲线的交点。只要供求曲线位置

13、不动,市场均衡不变。可见,内生变量的变动使均衡得以确定,外生变量的变动则要引起均衡的变动,这才有必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1) 影响需求的外部因素,影响需求曲线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经济周期、利率、税率等。收入:收入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外生因素。利率:利率通过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计划来影响需求。相对价格:价格相对变动产生替代和收入效应。预期价格:未来价格的预期变动影响当前需求。经济前景:经济前景通过影响未来收入预期来影响当前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影响收入水平,从而影响需求。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影响实际收入,从而影响需求。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通过影响货币

14、需求来影响商品需求。政府活动:政府活动通过改变可支配收入来影响需求。 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需求曲线的。,a. 微观经济因素,收入: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人们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对于劣质品,情况则相反:在人们很穷的时候,由于没有钱而只能吃土豆。一旦收入增加,土豆的消费就会减少。 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利率上升,储蓄增加,收入中用于当前消费的比例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利率下降,当前收入的未来价值下跌,这将刺激当前消费,使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相对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必然引起商品 Q 的价格的相

15、对变动,从而影响商品Q的需求。具体情况要视替代还是互补而定。预期价格:如果预期商品 Q 会涨价,人们就会增加对商品 Q 的当前消费,从而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外,如果预期其他商品的价格要变动,这也会影响商品 Q 的消费。比如预期替代品的价格上涨,这相当于商品 Q 的预期价格相对下降,从而需求下降。,b. 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前景:如果经济前景看好,未来收入会预期增加,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就会减少,对商品的当前需求就会增加。好的经济前景还会使当前赊账消费增加。这些都使需求曲线右移。经济周期:在经济繁荣时期,各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商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

16、下降,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意味着持有实物比持有货币更有价值,从而人们会增加当前的商品购买,需求曲线右移。不确定性:未来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会加强人们持有货币以防不测的动机,从而导致当前消费下降,需求曲线左移。 政府活动(税率、赤字与公债):政府活动对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提高税率,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当出现赤字时,政府为了弥补赤字而发行公债,使得人们手中当前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2) 影响供给的外部因素,影响供给的外部因素也很多,尤其是许多影响需求的因素同时也影响供给。在这些因素中,技术进步对供给

17、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技术进步:技术条件是影响供给曲线位置的最重要的因素。利率:利率通过影响成本和投资收益来影响供给。要素价格:要素价格通过影响成本来影星供给。产品预期价格:产品的未来预期价格影响当前供给。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影响成本,从而影响供给。经济前景:影响生产收益,从而影响供给。经济周期:经济周期通过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来影响供给。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生产投资风险,从而影响供给。政府活动:通过影响私人投资来影响供给。 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供给曲线的。,a. 微观因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企业的成本下降,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事实上,技术进步是供给增加、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18、。 利率:利率变动通过两条途径影响供给。一方面,利率下降意味着借款成本下降,企业债务负担减轻,从而刺激投资和生产,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利率变动影响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当利率上升超过企业投资回报率时,机会成本的存在便让企业不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甚至会减少投资和缩小生产,导致产品供给下降,供给曲线左移;当利率下降到低于企业投资回报率时,机会成本消失,企业就会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从而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尤其是工资)上升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使得企业扩大生产无利可图,从而要减少产品供应,供给曲线左移。产品预期价格:产品价格预期上升,那么为了争更多的钱,企业就不会增加甚

19、至要减少当前供应,从而供给曲线左移。,b. 宏观因素,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借款的实际成本下降,企业便愿意借款投资,扩大生产,带来产品供给的增加。 经济前景:经济前景看好,会增强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导致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经济周期:经济繁荣时期,盈利机会增多,资金融通较易,比如容易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来融通资金,企业便愿意增加投资,从而产品供应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的盈利能力下降,投资减少,产品供应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不确定性:未来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加大了企业投资风险,这将导致企业的投资下降,生产缩减,供给曲线左移。 政府活动(税收、赤字与公债

20、):税收与公债的挤出效应导致私人部门投资下降,产品供应下降,供给曲线左移。,(3) 市场均衡的变动,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中只有一个发生位置变动时,市场均衡的变动情况是明朗的。但若供求曲线同时变动,均衡变动不太明朗。下表总结了各种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均衡变动情况。,注:(上升),(下降),(右移),(左移),(不变),?(不明),*(复杂) 从上表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的效应是产品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长工资的效应是产品价格上升;利率下调的效应是均衡数量上升;政府活动的效应是均衡数量下降;如此等等。,动态分析的情景时间单位:产品的生产周期期。消费者:任何时期内,消费者都根据本期价格决定本期消费。生产

21、者:企业根据本期价格决定下期生产简单预期。时期 0: D0(P0) = S (P0),D 0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 P0为均衡价格, Q 0为均衡数量。企业决定了时期1的供应 Q1 = S(P0)。时期 1:需求受到外部冲击而右移至D,原均衡被打破。但本期产品供应成定局,供应量 Q1 无法改变, 从而出现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升到P1:Q1 = D(P1)。企业根据这一价格决定了时期2的产量Q2 = S(P1)。时期2:开始进入价格调整过程D(Pt) = S (Pt -1)( t =2,3,)。,现在分析时间因素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主要是考察旧的均衡被打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能否自动恢复

22、均衡以及如何恢复均衡。这其实是一个涉及时间与预期的价格调整问题。,2. 均衡的动态分析,(1) 价格调整的结果,价格调整序列 能够最终让经济实现 D(P) = S(P) 的均衡状态吗?下面的定理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定理 设产品 Q 的市场需求函数 Q =D(P) 和市场供给函数 Q = S(P) 都是严格单调的可微函数,P = (Q)为Q =D(P)的反函数, P = (Q)为Q = S(P)的反函数。如果sup| (Q)| / | (Q)| : 0 Q 1,则从任何初始价格 P0 出发的价格调整过程 Pt = (S(Pt -1) ( t =1,2,) 都收敛,并且其极限就是均衡价格,即,

23、Pe,P1,P0,P,Q,D,S,D0,Q0 = Q1,Q2,D0,D,S,Q,Pe,Q1 = Q0,P,P0,P1,(2) 收敛条件的解释,对上述定理中的条件 sup| (Q)| / | (Q)| : 0 Q Pe,这激励生产者提供 Qp = S(P0) 个单位的产品,而实际销售量仅为 Qb = D(P0) Qp,造成 Qp Qb个单位的产品过剩。过剩产品的成本无法收回,其成本损失为 C ,如下图所示。该项政策的社会福利为Sw=Sc+SpC,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LSW = Mw Sw = A+B+C。 对最低工资法的评价:最低工资法不但造成社会夫损失,而且让穷人更穷。,P0,P,Q,C,Qb

24、,Qp,Sw=Sc+SpCLSW=MwSw =A+B+C,D,S,A,B,Pe,Sc,Sp,供过于求,成本损失,2. 最高限价,最高限价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法令或命令形式把价格限制在某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上。当该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最高限价时,就执行最高限价;当市场价格低于最高限价时,执行市场价格。实行最高限价的商品,可能是对群众生活影响较大的商品。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太高,就可能引起社会不满,成为不稳定因素。,Sc,Sp,P,A,B,D,S,Sw=Sc+SpLSW =MwSw =A+B,Pe,P0,Q,如右图所示,实行最高限价 P0以后, 社会福利损失 LWS = A+B。这样的效果与最低限价相似,

25、区别在于最低限价使得消费者的部分利益转移给生产者,而最高限价使得生产者的部分利益转移给消费者。另外, 由于产品供不应求, 因此最高限价政策没有给生产者造成成本损失。,供不应求,执行最高限价政策的结果是排队购物、走后门、凭票供应。黑市交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Sw=Mw(A+B+C)LSW=A+B+C,政府购买了剩余产品,这让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Sc + Sp 比完全竞争的最大福利Mw 还多出了K:Sc+Sp = Mw +K。但政府支出增加其实是社会利益的一种损失,其损失额为A+B+C+K。因此, 社会福利应该为Sw=Sc+Sp(A+B+C+K)=Mw(A+B+C)。社会福利损失为L

26、SW = MwSw = A+B+C,这与最低限价政策下的社会福利损失一样多。,3. 价格扶持,价格扶植是指政府制定一种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并且由政府购买市场过剩产品,以保证市场价格达到支持价格水平。这种政策是对最低限价政策的改善,以防挫伤生产积极性。如下图所示,在扶持价格P0下,生产者将生产出至少 Qp = S(P0) 个单位的产品,市场需求量Qb = S(P0)Qp, 多出的 Qp Qb个单位的产品由政府购买,从而使政府支出额外增加了P0(Qp Qb)=A+B+C+K 。,P0,P,Q,C,Qb,Qp,D,S,A,B,Pe,Sc,Sp,政府承担,K,4. 销售税,如果政府征向产品征税,比

27、如每单位产品征收 t 元税,那么产品价格会有什么变化?许多人会说,产品价格将提高 t 元,消费者购买一单位产品要比无税收情况下多支出 t 元。然而,这种似乎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对此,我们来做一下分析。设在不征税情况下,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在征税情况下,产品售价为Ps,消费者付出的价格则为Pb=Ps+t。,P,Q,S,D,Sc,Sp,A,B,Pe,Pb,Ps,t,Tc,Tp,Ps由 S(Ps)=D(Ps+t) 确定,即在产量Qt 下有 (Qt) (Qt) = t。可见, PsPePb。如右图所示,国家税收总额Tc+Tp, 消费者剩余损失Tc+A, 生产者剩余损失Tp+B,社会

28、福利损失LSW =(Tc+A)+(Tp+B)(Tc+Tp)= A+B。 消费者实际纳税Tc,生产者实际纳税Tp。因此, 销售税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的。,Qt,LSW=A+B,5. 关税,许多国家都采取关税或进口配额来限制进口,以保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社会福利损失将是很高的,它造成的消费者剩余损失要超过它带给国内生产者的利益。对此,我们来作一个分析。设无进口情况下的国内市场均衡价格 Pe高于自由贸易情况下的国际市场均衡价格Pw。假如向进口品征收关税,税率为 t,即进口一单位产品需向国家交纳 t 元税。那么国,内价格将从国际市场价格Pw上升到Pt =Pw+ t ( Pe),国内产量从Qsw 上升到Qst,国内需求量从 Qdw下降到 Qdt。由于Qst Qdt,国内还需进口QdtQst个单位的商品,从而国家关税收入为 K = (Qdt Qst) t。这项关税政策,导致消费者剩余损失A+B+K+C 远高于生产者剩余增加 A,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LSW 为: LSW = (A+B+K+C) A K = B+C,Pw,Sw,Pt,Pe,A,B,C,K,Q,Qsw,Qst,Qdt,Qdw,S,P,D,LSW=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