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 杏 湖 入 园 道 口 工 程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 第 1 页 共 6页 编 制 : 复 核 : 一 审 :1 工程概况1.1 工程范围本 次 道 路 改 造 充 分 利 用 现 有 道 路 , 对 部 分 主 车 道 路 面 进 行 加 铺 , 同 时 加 宽 建 设 快 、 慢 车道 、 人 行 道 (4m)、 入 园 口 道 路 ( R=48m) 等 。1.2 设计标准银杏湖入园道路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进行设计,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 60 公里/小时路面结构: 沥青砼路面路基横断面: (4m)(人行道)+12.0(机动车道)+6(花坛)+12
2、(机动车道)+(4m)(人行道)。机动车道、侧分带及非机动车道横坡(%): 2.0 (坡向外侧)人行道横坡(%): 1.5 (坡向内侧)荷载标准: 公路-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1.3 执行的标准、规范本次施工图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200416 号)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7) 公路路基设
3、计规范(JTGD302004);(8)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F102006);(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6)混凝土路缘石(JC 8992002);(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
4、TG D81-2006);(1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 ;(1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 ;(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J/T D81-2006) ;(2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14886-2006) ;(22)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 (JT/T279-2004) ;(23)路面标线涂料 (JT/T280-2004) ;(2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GB/T18833-2002) ;(25)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如有新的规范、规程颁布实施,则应按新的规范、规程执行。2 纵断面设计2.1 设计原则1. 满
5、足 40km/h 的 城 市 次 干 道 纵 断 面 线 形 指 标 ;2. 综 合 考 虑 沿 线 地 块 开 发 、 地 形 、 地 下 管 线 、 水 文 地 质 、 道 路 排 水 等 要 求 ;3. 有 利 于 与 沿 线 主 要 道 路 的 衔 接 。2.2 纵断面线形设计根 据 确 定 的 道 路 等 级 、 沿 线 地 块 控 制 标 高 、 被 交 道 路 标 高 要 求 等 控 制 标 高 为 前 提 , 依 据上 述 设 计 原 则 , 进 行 纵 断 面 设 计 。3.0 路基路面3.1 路基3.1.1 路基标准横断面212.0m 机动车道+6m 花坛+ 24m(人行道
6、)。银 杏 湖 入 园 道 口 工 程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 第 2 页 共 6页 编 制 : 复 核 : 一 审 :3.1.2 路基的横坡道路横坡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侧分带采用直线形路拱,坡度为 2%,坡向路边。人行道采用直线形路拱,坡度为 1.5%,坡向路中。3.1.3 路基边坡形式全线路段顺接路侧地块。3.1.4 路基设计行车道:清表后,下挖至路床顶面下 40cm,原地面翻松 20cm 后掺 6%石灰处治,压实度90%(重型击实标准,下同),再分两层填筑 40cm8%石灰处治土,分层压实,压实度分别93%、95%。非机动车道:清表后,下挖至路床顶面下 20cm,原地面翻松
7、 20cm 后掺 6%石灰处治,压实度90%,再填筑 20cm8%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3%。人行道:清表后,对原地面翻松晾晒至最佳含水量后压实,压实度87%,然后采用素土回填至人行道结构层底,压实度90%。停车带处路基处理同人行道。3.1.5 路基压实路 基 压 实 采 用 重 型 击 实 标 准 , 分 层 压 实 。 路 基 压 实 度 要 求 见 下 表 :路 基 压 实 度 一 览 表填挖类型 项目分类 压实度(%)路床顶面以下 020cm 95机动车道 路床顶面以下 2040cm 93非机动车道 路床顶面以下 020cm 93挖方及零填方人行道 路面结构下 020cm 90底板 90
8、3.1.6 路基施工要求1、做好场地平整、清除杂物、树根及沿河、塘路基的围堰、排水及清淤工作,回填前必须按设计要求挖台阶。2、路基施工中应保证施工期间路基排水边沟的畅通,使其在施工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路基顶面应形成 2%的横坡以利施工期间排水,严禁出现坑塘及凹面。3、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表层土进行清除,清除表层不适宜材料,一般清表厚度20cm,压实补偿按 10cm 计列,并按路基压实度的要求进行分层夯(压)实。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的压实功能确定,并且最大不应超过 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0cm
9、。5、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6、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 11 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m。7、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均匀性。8、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宽 30cm 填土压实,严禁出现贴坡现象。3.2 路面设计3.2.1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沥青砼路面以双轮组单轴 100KN
10、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 15 年。3.2.2 路面结构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预测交通量经分析计算后,机动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Ne4.210 6次,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 Ld 为 28.4(1/100mm)。4.0 交通工程4.1 标志4.1.1 设计原则交 通 标 志 的 布 置 在 满 足 道 路 交 通 标 志 及 标 线 ( GB5768-2009) 的 基 础 上 , 力 求 做 到 标银 杏 湖 入 园 道 口 工 程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 第 3 页 共 6页 编 制 : 复 核 : 一 审 :志 种 类 齐 全 、 功 能 完 善 。 以 不 完
11、全 熟 悉 本 路 线 的 驾 驶 员 为 设 计 对 象 。T 字 出 入 口 , 两 向 回 转 车 道 设 置 , 各 T 字 路 口 每 隔 120 米 设 置 回 转 口 , 设 置 回 转 标 志 。标 志 版 面 设 计 以 速 度 为 40km/h 下 行 驶 时 能 及 时 辩 认 标 志 信 息 为 基 本 原 则 , 力 求 作 到 版 面醒 目 、 美 观 。禁 令 标 志 设 置 在 限 速 、 禁 止 驶 入 、 禁 止 鸣 喇 叭 、 禁 止 停 放 等 路 段 之 前 适 当 位 置 。警 告 标 志 设 置 在 不 设 信 号 灯 的 支 路 口 , 提 醒
12、过 往 车 辆 提 高 警 惕 。指 示 标 志 设 置 在 交 叉 口 等 需 要 司 机 注 意 或 改 变 行 车 路 线 的 位 置 。4.1.2 版面设计交 通 标 志 版 面 设 计 主 要 以 道 路 交 通 标 志 及 标 线 ( GB5768-2009) 为 依 据 。 标 志 上 的 文字 采 用 中 文 和 拼 音 字 对 照 , 根 据 设 计 行 车 速 度 , 主 线 上 标 志 汉 字 高 采 用 40cm, 字 宽 比 例 为1: 1( 特 殊 情 况 下 可 采 用 1: 0.75) , 拼 音 字 ( 大 写 ) 字 高 为 12cm, 英 文 与 汉 字
13、最 小 间 隔5cm。4.1.3 标志板材料及反光薄膜标 志 板 颜 色 色 度 按 照 道 路 交 通 标 志 和 标 线 GB5768-2009 的 有 关 规 定 执 行 , 警 告 标 志 版面 颜 色 为 黄 底 、 黑 边 、 黑 图 案 ; 警 令 标 志 的 颜 色 , 除 个 别 标 志 外 , 为 白 底 、 红 圈 、 红 杠 、 黑图 案 , 图 案 压 杠 ; 指 示 标 志 为 蓝 底 、 白 图 案 。 快 速 指 路 标 志 采 用 绿 底 白 图 案 , 其 余 等 级 采 用蓝 底 白 图 案 。标 志 板 材 料 采 用 牌 号 为 2024、 T4 状
14、态 的 硬 铝 合 金 板 , 板 厚 1.5 3.54mm。 版 面 面 积 大 于4.5m2时 , 采 用 3 3.5mm 厚 度 ; 版 面 积 为 1 4.5 m2 之 间 , 采 用 2mm 厚 度 ; 板 面 积 小 于 1m2时 ,采 用 1.5mm 厚 度 。 标 志 版 面 应 无 皱 纹 、 起 泡 、 开 裂 、 剥 落 、 色 差 等 , 并 具 有 良 好 的 反 光 性 能和 耐 久 性 。标 志 立 柱 、 横 梁 等 可 采 用 钢 管 、 H 型 钢 、 槽 钢 及 钢 筋 混 凝 土 等 材 料 制 作 , 钢 管 顶 端 应 设 置柱 帽 。 材 料 性
15、能 不 得 低 于 Q235 钢 。 钢 构 件 应 进 行 镀 锌 防 腐 处 理 。 立 柱 、 横 梁 、 法 兰 盘 的 镀 锌量 为 550g/m2, 紧 固 件 为 350g/m2。 标 志 立 柱 表 面 颜 色 采 用 灰 色 。 对 接 槽 钢 必 须 按 标 准 对 表 面做 防 锈 处 理 。标 志 板 反 光 材 料 根 据 道 路 等 级 选 用 。 本 次 工 程 采 用 二 级 反 光 膜 , 警 示 桩 采 用 四 级 反 光 膜 。4.1.4 结构设计按 支 撑 方 式 标 志 结 构 分 为 单 柱 式 、 悬 臂 式 、 附 着 式 等 若 干 种 , 设
16、 计 中 按 交 通 组 成 , 版 面尺 寸 及 布 置 位 置 进 行 选 择 。 结 构 设 计 中 主 要 考 虑 风 荷 载 , 风 荷 载 采 用 350Pa/m2。4.1.5 交通标志施工注意事项标 志 板 后 采 用 型 铝 加 固 , 型 铝 与 标 志 板 之 间 采 用 铝 合 金 铆 钉 连 接 , 板 厚 小 于 3mm 时 , 标 志版 边 应 进 行 卷 边 加 固 或 梆 边 加 固 。焊 接 采 用 手 工 电 弧 焊 , 焊 条 应 符 合 国 家 相 关 规 范 规 定 的 要 求 , 焊 缝 表 面 应 光 光 滑 、 平 整 ,焊 接 牢 固 可 靠
17、, 焊 后 应 清 除 焊 渣 。在 安 防 标 志 立 柱 底 脚 时 应 用 水 平 尺 校 准 至 水 平 。 混 凝 土 砂 浆 必 须 捶 掏 密 实 , 同 立 柱 连 接的 螺 栓 应 拧 紧 , 螺 纹 周 围 应 擦 上 黄 油 。 立 柱 脚 底 法 兰 边 线 应 与 道 路 边 线 平 行 , 基 础 的 表 面 应砌 筑 平 整 。交 通 标 志 立 柱 应 在 基 础 浇 筑 后 进 行 养 护 , 达 到 设 计 强 度 后 才 能 进 行 安 装 。 立 柱 安 装 完 成以 后 , 再 装 标 志 板 。交 通 标 志 板 与 立 柱 之 间 的 连 接 部
18、件 , 应 采 用 安 装 方 便 、 连 接 牢 固 的 形 式 。 安 装 时 必 须 使用 过 渡 管 时 , 其 长 度 不 得 超 出 标 志 版 面 的 长 度 。标 志 板 设 置 位 置 应 现 场 核 实 定 位 是 否 妥 当 , 高 度 重 视 道 路 附 属 设 施 ( 如 : 上 跨 桥 、 照 明设 施 、 监 控 设 施 等 ) 及 路 上 构 造 物 ( 如 : 电 杆 、 电 话 、 消 防 栓 、 广 告 牌 、 门 架 等 ) 对 道 路 标志 视 认 性 的 影 响 , 在 标 志 布 设 时 要 随 时 注 意 上 述 设 施 对 标 志版面的 遮 挡
19、 , 以 免 影 响 标 志 的 视 认性 。 对 行 道 树 和 中 央 分 隔 带 , 必 须 注 意 枝 叶 对 标 志 视 认 性 的 影 响 。 在 道 路 交 叉 口 应 避 免 交 通标 志 林 立 遮 挡 , 防 碍 司 机 线 和 影 响 道 路 景 观 。 若 视 线 不 良 或 设 置 困 难 、 或 与 已 完 工 的 工 程 发生 干 扰 时 (除 定 位 要 求 较 强 的 标 志 外 ), 可 适 当 前 后 挪 动 标 志 位 置 , 但 须 经 设 计 单 位 确 认 。在 安 装 时 , 标 志 板 应 尽 可 能 与 道 路 中 线 垂 直 或 成 一 定
20、 角 度 : 禁 令 和 指 示 标 志 为 0 45。指 路 和 警 告 标 志 为 0 10。标 志 安 装 应 满 足 设 计 中 要 求 标 志 与 路 面 之 间 的 垂 直 距 离 净 空 一 般 为 ( 5.5m) 和 水 平 距 离 。特 殊 情 况 时 可 调 整 立 柱 长 度 。立 柱 放 样 前 , 应 调 查 每 根 立 柱 位 置 的 地 基 状 态 。 一 般 路 段 , 立 柱 可 采 用 打 入 法 施 工 ; 如遇 地 下 泄 水 管 , 涵 洞 顶 部 埋 土 深 度 不 足 , 应 调 整 某 些 立 柱 的 位 置 , 改 变 立 柱 埋 置 方 式
21、。 基 础埋 深 系 指 设 计 边 坡 以 下 的 深 度 , 若 边 坡 修 整 不 到 位 时 , 应 加 深 基 础 高 度 。 基 坑 开 挖 后 应 及 时浇 注 砼 , 防 止 雨 水 冲 毁 路 基 边 坡 。 施 工 过 程 中 不 得 损 坏 已 完 工 的 工 程 , 尤 其 不 得 污 染 路 面 。附 着 于 信 号 灯 杆 件 或 路 灯 杆 件 上 的 标 志 , 安 装 时 必 须 保 证 其 净 空 不 得 小 于 2.5m, 确 保 其 对 行车 不 构 成 危 害 。4.2 标线4.2.1 标线设置银 杏 湖 入 园 道 口 工 程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22、 说 明 第 4 页 共 6页 编 制 : 复 核 : 一 审 :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以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进行,标线材料采耐久、反光性能好的热熔型反光型标线。标线按设置部位及功能分为:行车道标线(行车道边缘线、行车道分界线)、道路中心线、人行横道线、指示标线、导向箭头等。本项目项目系设计车速为 40km/h 的城市次干道,标线具体设置如下:1.行车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时,线宽 15cm;在出入口的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虚线,线宽 15cm,实线长 4m,间距 6m,实虚比例为 23;当相邻两出入口间距小于等于 100m 时,车行道边缘虚线可连续设置。2.可跨越同向行车道
23、分界线白色虚线,线宽 15cm,实线 2m,间距 4m,实虚比为1:2;3.道路中心线双黄实线,线宽 15cm,划于道路中间,用于分隔对向行使车流;4.人行横道线白色平行粗实线,宽度 4m,线宽 45cm,线间隔 60cm;5.在交叉口范围内的导向箭头设置为 23 组,每组间距 30m,停车线保证在人行横道线后 2m,为增加夜间反光性,标线应预混反光玻璃微珠。4.2.2 交通标线施工注意事项交通标线与标记的划法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并做到整齐、清晰、醒目,色泽与漆膜厚薄均匀;划漆线条流畅,线性规则。交通标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防滑性和辨认性,并按照规范采用符合要求的涂料。视线诱导标反
24、射体要求透明度好,表面有一定的硬度,不易老化、褪色、反射体镜面的色彩保持均匀,折射率大于 1.9,色度应满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交通标线与标记施工前要清洗地面,除净灰尘和泥土,然后按设计要求放样漆划。标线或底漆图划后,应放置锥形反光橡胶体或其他护线物体,需待标线干燥后才能撤走。交通标线与标记施工应禁止在雨天和潮湿冰冻的路面上进行。对常温型涂料施工时气温不低于 5。 C,对热熔型涂料施工时气温不低于 10。 C。热熔反光材料施工要求,标线涂层厚度:沥青路面为 1.8mm。标线表面撒玻璃珠,应分布均匀,含量 0.30.34kg/ 。2m4.3 平交口安全设施设计平交口是交
25、通冲突最为危险的地方,在交通工程设计通过交通管理措施来降低路口危险程度,因此根据交通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进行信号灯设置。本次根据被交道路的重要程度来进行平交口交通工程设计。本项目共与 2 条道路相交:青海路丝绸路,两个交叉都进行信号灯控制(包括长挑臂信号灯、一体式信号灯、组合式人行灯等控制设备)。并设置指路标志等进行交通组织。由于项目的重要性,在被交道设置主路优先的停车让行标志,并在路口加设普通警示桩。普通警示桩贴四级反光膜,基础为 C20X20X40(cm)砼基础,规格尺寸为114X1000(mm),地上 800mm,地下 400mm。4.4 交叉口信号控制设施设置原则1、 信号机和设备箱1.
26、1 同一条道路尽量安装在同一出口的同一位置上;1.2 安装在人行道外侧绿化中紧靠人行道侧石外沿,开门朝向人行道,信号机位于靠近路口中心一侧;信号机位置应能看清路口各进出口交通流,便于实施信号机手动控制;1.3 所有机箱顶位于同一水平线,前面保持在一个立面上;2、长挑臂信号灯2.1 信号灯悬臂长度最长不应超过最内侧车道中心,最短不小于最外侧车道中心;2.2 长挑臂信号灯一般由机动车信号灯和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或两组机动车信号灯组合而成,少数方向需对右转车单独控制则设置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2.3 长挑臂信号灯朝向面对来车方向;2.4 长挑臂信号灯下沿距离地面的净空不少于 5.5 米;2.5 信号灯
27、杆采用钢质灯杆时,宜采用圆形经热镀锌处理的钢管。杆体距地面 0.3m至 1.0m 处应留有穿线孔,并配备防水檐、盖板及固定螺钉。安装灯具处留有出线孔,并配备橡胶护套、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经防腐处理的金属防水管帽,灯杆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应均匀焊接加强劲。3、一体式信号灯3.1 一体式信号灯设置于人行道时,距缘石切点外 2m 处,距离侧石边沿不少于50cm;3.2 一 体 式 信 号 灯 设 置 于 中 央 分 隔 带 或 机 非 分 隔 带 中 , 则 须 位 于 正 中 距 离 圆 头 不 少 于 1m;银 杏 湖 入 园 道 口 工 程 施 工 图 设 计
28、总 说 明 第 5 页 共 6页 编 制 : 复 核 : 一 审 :3.3 一体式信号灯应面朝来车方向;3.4 一体式信号灯灯下沿距离地面不小于 3m;3.5 一体式信号灯分为两类:机动车信号灯和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或两组机动车信号灯组合。4、一体式人行横道信号灯4.1 人行横道信号灯采用一杆两灯和一杆一灯两种形式,安装的高度 2m 至 2.5m。灯面面对人行横道线,两侧保持对称布置。4.2 一体式人行信号灯应该安装人行道板外侧或绿化带中(距离侧石边沿不少于50cm),只能安装在道板上的,则靠近慢车道,帽沿离侧石外边线 50cm。4.3 人行信号灯灯杆宜采用圆形热镀锌钢管制作,杆体距地面 0.
29、2m 至 0.5m 处应留有穿孔线。5、电视监控5.1 电视监控可以与长挑臂信号灯结合起来的,安装在长挑臂信号灯竖杆顶部;5.2 电视监控能监控的范围要尽量大,周围不能有遮挡物;5.3 电视监控经常对着的位置要避免阳光直射;一般设置在镜头可以面对北方的长挑臂信号灯上。采用高清晰的设备。5.4 电视监控也可以安装在机非分隔带或者中央分隔带中;只能安装在道板上的,则安装于道板圆头部位,基础离侧石外边线 50cm。6、电子警察6.1 电子警察应采用三合一高清晰的 CCD 摄像机,每个摄像机应覆盖不少于 3 个机动车道。7、检测线圈检测线圈切割的位置应该能避免发生车辆漏检情况,没有中央分隔带的左转车道
30、和没有机非隔离的右转车道距离停车线不少于 15m。8、电缆管过路钢管顶端的覆土厚度不小于 60cm;道板下的尼龙管顶端的覆土厚度不小于 50cm。所有电缆管无穿孔、裂缝,管口光滑、无毛刺,固定牢固,防腐良好,护管两端伸出车道不少于五十公分,明设部分横平竖直排列整齐。过路电缆管采用规格为 3xG100 管,其它电缆管采用规格为 1xVG5010xVG50 管。9、窨井窨井内四壁应用水泥砂浆抹平,井盖顶部与路面或道板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井内无垃圾杂物,雨后六小时后无积水。井内线路预留长度恰当,无交叉现象,管子水平进入井内,且井内露出管口长度恰当。10、以上第 1、2、3、4、5 和 8 项应该避免设
31、置在盲道上和无障碍通道的范围内。11、所有带电设施的基础必须通过有关部门接地电阻的测试,符合安全 规范要求,并提供完整的测试报告,具体为:11.1 整个接地网外露部分的连接可靠,接地线规格正确,防腐层完好;11.2 避雷装置的安装位置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11.3 供连接临时接地线用的连接板的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11.4 工频接地电阻值及设计要求的其他测试参数符合设计规定,雨后不能立即测量接地电阻。12、所有基础的接地部分必须用水泥包封起来,不能有螺栓等露在外面,包封外型尺寸保持一致。13、隐蔽工程的施工应该做好工程记录、质量记录、施工日记等工程资料,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且有完整
32、的监理资料。 14、电缆线敷设每组信号灯应单独使用一根电缆线连接到信号机。14.1 电缆线选择14.1.1 电缆线应使用芯线标称面积小于 0.75mm2的铜芯、塑料护套或特殊橡胶材料绝缘、护套电缆线。每根电缆线可留有 1 股至 4 股备用芯线。14.1.2 同一根电缆线两端应有相同的标识。14.1.3 宜采用绝缘层颜色易于与灯色相对应的芯线以便于安装和维护。若芯线绝缘层同色时,每股芯线的两端应有相同的标识,宜使用数字标号标识。14.2 地下电缆敷设14.2.1 信号灯电缆线宜采用地下敷设,每根电缆线应留有余量。14.2.2 地下敷设的电缆线严禁有接头。 14.2.3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宜使用公称
33、直径 50mm100mm 的内套耐腐衬管的热镀锌钢管或硬质塑料管,一般钢管用于车行道下,硬质塑料管用于人行道。穿线管接头处应使用套管固定,并应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防护层。使用硬质塑料管周围宜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强度的防护层。每根管口必须严格处理好毛刺。银 杏 湖 入 园 道 口 工 程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 第 6 页 共 6页 编 制 : 复 核 : 一 审 :14.2.4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的埋置深度为其顶部距离路面的距离,不小于 40cm。14.2.5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拐弯处或长度超过 50cm 时应设置手井,手井井盖应盖有交通设施专用标记。14.2.6 手井的深度应在 60cm80cm,底部应设有渗水孔。手井中的管道口应该高于手井底 20cm,探出井壁不大于 5cm,管道应封堵,防止雨水,泥沙流入管道或老鼠等进入损坏电缆线。电缆在井中应作盘留。14.2.7 地下电缆线应避免与通讯、检测等电缆使用同一管道。5. 其它本设计中的附注及说明,仅为必要的补充,未尽事宜应按有关规范处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作出调整。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作出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机非护栏布置应现场核实,计量应以施工监理签认的实际数量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