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运动训练学讲解.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6528204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学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动训练学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动训练学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动训练学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动训练学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 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 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2、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指运 动员的参赛能力。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 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 活动中,提高运动员 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 务的途径和方法。5、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 结构和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 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6、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 的具体任务,将

2、练习手段 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 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 ,依此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7、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运 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 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自身的身体形态, 提高技能水平,发展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包含速度、力量、耐力、协调、 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8、动力性力量练习:是指环节 运动、 张力不变、长度改变的力量练习。9、静力性力量练习:是指环节 固定、 长度不变、张力改变的力量练习。10、 训练计划:是把训练目 标具体细化为若干个紧密 联系的训练任务, 可以使得 训练活动的全体参加者统一认识和行动, 从而可以有效

3、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多 年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 划、 赛前中短期集训计划、 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 11、训练课的结构:划分为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三段” 结构。 12、 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 常常在专项 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中 达到较高水平之后, 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运动训练 学将其命名为“ 高原现象” 。13、动作节奏:指在完成动 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 长短、动 作幅度的大小及动 作快慢等要素。14、 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 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 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 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

4、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15、技术组合:由若干独立的技 术动作联结组成的集合。简答题1. 运动训练学的任务?答: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 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 践, 使各专项的训 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2. 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答:激励人 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 绪。3. 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答: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 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 两个部分。 科学的选材选

5、 出了具有优越的先天性遗传能力的可造之材, 还必须在 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 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选材为成功的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选手。4. 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答:良好的体能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 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 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 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 赛中保持稳定、 良好的心理状 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 质保障。5. 动作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答:大强度的分解技 术练习:例如, 乒乓球选手快速的徒手或持重物得挥臂练

6、习;撑竿跳高运动员快速的收腹举腿练习等;助力练习: 例如,体操选手在教练员帮助下做快速的摆腿振浪练习等; 减少 负荷练习 :例如,投 掷运动员用轻器械投掷,以体会更快的动作速度 的感觉;预先加难练习 :例如,跳高选手腿缚沙袋做摆腿练习,除去沙袋后接着再 做若干次,以提高起跳瞬间摆腿的速度。6. 训练课准备部分的任务?答:其任务是使机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 即在心理和生理两个做好承受 负荷的 准备,为即将从事的训练活动(或比赛创造良好的内环境。7. 柔韧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答:8.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与作用?答:(1结构: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运动负荷、 练习站的安排顺序、 练习 站之间的间歇、每遍循

7、环之 间的间歇、 练习的站数与循 环练习的组数。(2作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运动员训练 情绪和积极性; 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 可以随 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加 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 疲劳的产生,并有利于全 面身体训练。9.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答:掌握儿少力量 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 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 较多,无机盐少, 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稳固性差,易弯曲;儿少力量训练应 以动力 练习为主, 少用或不用静力性 练习, 特别要尽量 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

8、心脏的正常发育;儿童力量训练 , 不要过 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 结合, 应着重身体全面 发展的力量训练。10. 训练课基本部分训练计划的安排?答:判断题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的成长过程。 2、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主体,训练是运动竞赛的最终结果。 3、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 结构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4、训练水平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 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是选出具有先天性遗传能力的运动员。 7、成功地参加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

9、最终目的。 8、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 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次数两个方面。 9通常在一次训练课中,先进行运动素质训练,后安排技、战术的训练。10、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 避免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 11、运动 能力是指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12、 1986年 2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北京体育学院田麦久教授 主编的我国第一本体系较完整的综合型运动训练学。 13、竞技状态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 有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心智能的有机综

10、合体现。 14、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 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 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 的水平,这种现象成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 15、 运动成绩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 面。 16、运动员选材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 的途径和办法。 17、增加运动负荷和方式: 直线式、 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 18、通过 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运动员后先 天获得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19、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

11、 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20、完整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 休息的练习方法。 选择题1、运动能力是人体从事 B 的能力。A 、体育比 赛 B 、体育活动 C 、体育管理 D 、体育社交 2、 C 是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 、运 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 部分组成。A 、体育管理 B 、体育比赛 C 、竞技体育 D 、运 动训练学 3、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 D 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 得行竞技能力 两个部分。A 、社会体育 B 、群众体育 C 、学校体育 D 、先天 遗传性 4、依理 论研究所含盖的领 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 训练理论

12、和 A 理论三个层次。A 、专项训练 B 、运动选材 C 、科学研究 D 、 计算机应用 5、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 因,可归纳为生物学因素、 B 、社会因 素三个方面。A 、专项训练因素 B 、个性心理因素 C 、先天因素 D 、基因因素 6、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员 的 C 。A 、体育比 赛 能力 B 、体育活动能力 C 、运动成绩 D 、体育社交能力 7、运动员 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 A 的形式表现出 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A 、运动竞赛 B 体育活动 C 、体育管理 D 、体育社交 8、 D 的基本类型有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

13、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 间歇训练方法三种。A 、重复 训练 法 B 、循环训练法 C 、分解训练法 D 、间歇训练法 9、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 D 、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三个 方面。A 、身体素 质测试 B 、心理障碍预防 C、身体形体测试 D 、运动成绩诊断 10、重复 训练法的基本类型有 A 、中 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和长时间 重复训练方法三种。A 、短时间 重复 训练方法 B、循环训练法 C、分解训练法 D、间歇训练法 11、一场 运动竞赛的结果都必然包括两个方面:即比 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 赛中所表现出 C 。A 、体育 竞赛 B 、身体姿势 C 、竞技水平 D 、道德水平 12、

14、 C 的基本结构是由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 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五个因素构成。A 、运动竞赛方法 B 、体育管理方法 C 、运动训练方法 D、运动选材方法 13、训练 手段的基本结构包括 C 的动力特征、 动作构成和 动作过程 三个方面。A 、训练 方法 B 、训练过程 C 、身体练习 D 、身体形态 14、 D 的特点包括系统化、定性化、程序化三个方面A 、重复 训练 法 B 、循环训练法 C 、间歇训练法 D 、程序训练法 15、 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由训练程序、 检查手段、 评 定标准和 D 四 个要素组成。A 、竞技水

15、平 B 、训练过程 C 、身体形态 D 、 训练方法 16、分解 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 顺进 分解训练法和 A 训练法四种。A 、逆进 分解 B 、重复分解 C 、间歇分解 D 、多次分解 17、 B 的研究对象:是运动训练过程。A 、体育管理学 B 、运动训练学 C 、运动竞赛学 D 、社会体育学 18、训练是 B 的主体,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结果。A 、社会体育 B 、竞技体育 C 、群众体育 D 、健身运动 19、每名运动员的 A 结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 的结构没有任何共同的特征。A 、比赛 能力 B 、训练能力 C 、竞技能力 D

16、 、管理能力 20、 C 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A 、比赛 表现 B 、组织能力 C 、训练水平 D 、表演水平 21、 C 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 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A 、赛场发挥 B 、对手失误 C 、运动成绩 D 、 观众反映 22、 C 是选出具有先天性遗传能力的运动员。A 、运动竞赛 B 、运动表演 C 、运动选材 D 、运 动训练 23、成功地参加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 A 。A 、最终 目的 B 、首要任务 C 、比赛阶段 D 、 竞赛时期 24、运动负 荷是指人做练习时 所承受的 D 。A 、心理 负荷

17、 B 、身体反映 C 、社会压力 D 、生理 负荷 2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 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 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 D 。A 、社会活 动 B 、训练方法 C 、练习手段 D 、身体 练习26、 A 是指对 多次练习时 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 B、重复训练法 A B、体育比赛 C、循 环训练法 C、运 动表演 B D 、分解训练法 D、社会活 动 在比赛中的表 现以及 D、裁判 员 阶段。 D、超量恢复 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A、间歇训练法 27、竞赛是 A、运动训练 的一种形式或手段,两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28、运动 成绩都是由运动员 在比赛中的表现、 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A、 观众 B、对手 C、运动员 B 29、一名 优秀运动员的竞技生涯答题经历 4 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 高训练阶段、高水平的最佳 竞技阶段与 A、 竞技减退 B、竞技保持 C、运动水平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户外运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