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理念和使命.ppt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6521548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理念和使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理念和使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理念和使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理念和使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理念和使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王庆荣,大学的理念与使命,目 录,一、“大学”的界定 二、大学理念及其相关概念 三、大学理念与使命的历史演变 四、当代大学理念与使命的探讨兼论创建一流大学 结语:国运兴衰 系于大学,一、大学的界定,(一)大学是什么像什么1、蔡元培大学者,“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这也。2、平冢益德大学是指高等学院中以学术为媒介进行研究和教育,即培养人和进行专业高等教育的机构。,3、布鲁姆(美国教育家)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是奉献给纯粹理性的。 4、爱德华.利瓦伊(芝加哥大学校长)大学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保管者,而且是理性进程的监护人。,5、萨多夫尼奇(莫斯科大学校长)大学

2、像一个筛子,一台特殊的机器,用它分辨麦子与粗糠最为合适,它向生命注入新的生机,它是社会的引路人。 6、罗曼齐(欧洲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大学享有充分的自由;大学的知识属于人民;大学是崇高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捍卫者;大学既创造知识,也传播知识;大学对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给予了保障;大学是维护精神和文化的中心。,(二)大学不是什么 不等于什么,1、大学不等于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有三个层次:一是综合性多科系的大学(University);二是独立设置的各类专门学院(College);三是以实用科目和职业训练为主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高等教育法第68条:“本法所指高等学校是指大学、

3、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大学不等于高等教育,从概念的隶属关系看 大学从属于高等学校,是培养人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从属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 从概念的层次和范围看 高等教育是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各种专业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涵盖大学教育。,(三)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是以传授高等知识、传递高品味文化、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发高新科技为核心内容的高投入、多学科、综合性的教育机构。 严格意义上的大学是指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和学位教育的综合性、多科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一)大学理念 (idea of un

4、iversities),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论理念所谓“理念”乃是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有理念即有方向感,即有目标性;有理念方有准绳、方有标竿。 所谓“理念”乃愿景及方向之指引原则。一个无理念之组织,犹如无舵之舟,无弦之弓;有理念之组织方能长治久安、塑造优质之组织文化、凝聚组织之共识、分享共同价值观。,大学理念:人们对心目中的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哲学观念。 理性认识:对大学的基本看法和理性审视(大学是什么、能做什么) 理想追求:对大学发展的构想、追求和展望(大学应该是什么、 应该做什么) 哲学观念: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大学应该把握什么、需要坚持什么),蔡元培与北大

5、理念,1、“完全人格”、“诸育和谐” 、“教育独立”、“大学自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昌明学术”、“倚重研究”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中国大学校长与办学理念,(二)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支柱和高度凝炼,国家民族团体要有其精神。“人类精神家园”更需要精神,以影响人格、气质与境界。 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支柱和高度凝炼,是经过“大学人”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之所在,是大学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佛兰克斯纳:“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6、三)大学目标大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大学目标(aim of universities):将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构想和规划。 我国大学发展目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大学;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我国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素养、富有个性的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的多层次、多样化、通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四)大学使命大学理念具体化和外现,大学使命(vocation of universities)是大学的重大职责与根本任务,是大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外在形式,是基于大

7、学理念所应进行的大学实践。 我国当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以新思想导引和推动社会,以所培育的新人和形成的新知识成果服务于社会,成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三、大学理念与使命的历史演变,哈罗德珀金:“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 金耀基: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型大学之开端,而北京大学之制度与精神,实是借镜西方大学的,所有中国的现代大学是“横向的移植”,而非“纵向的继承”。由西方移植过来的大学,要在中国生根茁壮,无可避免地要经过一个制度建构的转换过程,它的完善化、精致化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的。,第一阶段:中世纪大学理念与使命,12世纪产生中世纪大学人类文化

8、史上“智慧的花朵”,志趣相投的学者构建“象牙之塔”(Ivory Tower),表明自身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超然与执着。 其理念特征:自由与自治。学生或教师行会自己管理大学事务,维护自身权益。 经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兴起之初,大学基本理念是:一个教育教化的机构;其使命是为社会培养有教养、有趣味、懂得本国或本民族基本价值和规范的绅士。,第二阶段:19世纪大学的理念与使命,产业革命后,人们更多地从理性层面审视大学远离社会现实需求的问题。19世纪经典的大学理念应运而生:不仅是积累和传播文化的机构;更应是研究中心,应成为知识创造的源泉。,第三阶段,20世纪大学的理念与使命,进入20世纪,政府普遍提出“为国家

9、服务”的需求,大学不可能完全置身其外。美国初级学院发展,尤其是威斯康星理念的出现与传播,使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 “为社会服务”,逐步成为大学新使命。 二战后,传统大学、研究型大学经典性理念开始引起争议和发生动摇,甚至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而出现某种转向利用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几点认识,1、学术促进教学,也会带来大学的发达。 2、大学的科研地位无可置疑,不可替代。 3、研究型大学之教师首先应是研究者。“出版或死亡”(publish or perish),无“教学型教授”。 4、单纯的“象牙塔”和纯粹的“服务站”,都应严肃检讨。 5、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与增强大学的针对性结合起来,

10、使大学更好满足社会需要。,四、当代大学理念与使命的探讨 兼论创建一流大学,(一)确立大学理念 弘扬大学精神 (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成大学使命的迫切需要 (三)走进经济社会中心的大学肩负特殊使命 (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完成时代赋予大学新的历史使命 (五)院校管理人员的办学定位理念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确立大学理念 弘扬大学精神,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与大学使命的拓展,各国都在关注“大学危机”(自治大师经费质量)。深层是理念危机理念暗淡、精神失落、观念落伍、形象扭曲、使命弱化、目标庞杂。 大学的魅力在于其理念与精神。大学之理念与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确立大学理念,弘扬其精神,是大

11、学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使命。,(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完成其使命的迫切需要,大学制度与办学理念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办学理念是灵魂,大学制度是保障。 大学制度的形成受制于多种因素,但就内在动力而言,源于大学理念,折射着大学理念的光芒。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大学理念是大学制度的根基。 世界一流大学的运作机制主要表现为:有序竞争、宏观调控、追求卓越、有所不为。,大学理念的滞后,影响了大学制度的建设。近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确立以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理念至今不甚彰显。 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大障碍:政府干预过多;大学自主性缺乏;学术自由精神不彰。 现行大学制度,尚难胜任大学的新使命。大

12、学制度中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都应改进与健全,以胜任大学的新使命。,(三)走进经济社会中心大学肩负特殊使命,1、大学正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 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走近经济社会而处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必将日益走进经济社会中心。 传统大学较多代表社会理想,较少反映社会现实;较多超脱于社会,较少融入社会;较多为社会瞻仰,较少为社会接受。置于边缘。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将不再是愿望。克拉克.克尔:“巨型大学”已经成为“知识产业的中心”,成为国家发展的焦点。,2、知

13、识经济时代大学之特殊使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本身拥有人才群体,还要成为输送人才的摇篮。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并将其转化。 成为知识产业的孵化器。硅谷、剑桥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的实践已证实。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致力于保存和弘扬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为不断孕育新思想之库,以担负弘扬人文精神、批判引导的使命。,(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完成时代赋予大学新的使命,“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14、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一流大学兴起必将带来大国兴起,回顾近代大学一千年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哪里有一流大学兴起,其所在国家很快就会变成在世界上领先的国家。,意大利:1100年前后有最早近代大学成为文艺复兴基地,出现最早资本主义经济。 英国:13、14世纪牛津、剑桥工业革命。 德国:19世纪研究型大学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 美国:哈佛、耶鲁、麻理兴起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 日本:东京大学是明治维新产物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北京大学是维新变法产物进入现代门槛。21世纪复兴必早出一批一流大学。,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理念创新的启示,20世纪大学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至今数百奖项中70%以上来自大学。 21世纪大学应与时俱进,培养一批学术上有原创性的知名学者、学术大师,和各类人才,创造人类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宽松的社会环境是理念产生之根本前提 适应与超越是理念创新之基本路径 坚定信仰的大学校长是理念践行之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