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2015|1|17语言学(两填空,一简答)1. 汉字的字体演变甲骨文-金文- 大篆-小篆 -六国文字-隶书- 楷书-简化2. 汉字的造字方式(给字判断)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 马鬣、有四腿的 马,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 “门”字就是左右两扇 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 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
2、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 别,是 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 、“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 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3、合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 拆字义,是以用“刀” 把“ 牛”和“角” 分开来字达; “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 和“鸟”组成而成。形声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 组成:形旁(又称 “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 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 樱”字, 形旁是“木” ,表示它是一种 树木,声旁是“ 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 字形旁是“竹” ,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
4、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转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 ko 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 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 考”字。但 “考” 字的 形旁是“?”,声旁是“?” ,因此, “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 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假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 也是借的意思),如“汝”
5、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 词。 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 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 “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 “然后”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 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 “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 自”。由此可见, 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 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3. 当今流行表达古典文学(一简答,一论述)1
6、诗经与无题中的爱情诗经那些诗句多是叠词叠句,用尽对偶、比兴、比喻等手法,再加上各地方言婉转的唱出美好的邂逅、初见的倾心、寤寐的思念、甜蜜的相约、幸福的婚约或者是被抛弃的哀怨,这些浪漫的诗句打动了无数少女的心。暗恋的苦涩。 诗经蒹葭这首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轻轻快快的读出来,却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无尽的苦涩与不安。碧草凄凄,白露迷离。而作者的意中人,则在河流彼岸,若隐若现。难以企及。越是 难以企及, 则越让主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吸引着他去排除险阻。去追求意中人。迷离的意境使那份柔肠百转的爱情更具艺术魅力。这首诗并没有讲作者的心上人是什么样子的,
7、但是诗中那种艺术氛围创造出的纯美意境却把诗人正处暗恋中的凄婉惆怅的情感表现出来了,给人一种凄迷而朦胧的美。爱如彼岸之花,始终开在人生的彼岸。那样的美好,可以想见,但只能 远远地看。感情就是这样,有时候爱一个人爱得太深了,爱到了极点,反而觉得自己过于渺小,过于卑微,没有勇气走到爱人的面前去表白。爱而不能得,弥漫在心中的只有惆怅和忧伤。再如诗经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古代的女子大都羞涩,不敢直接表露自己的心意。并不是所有女子都如越女一样敢在王子面前唱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样的越歌。所以我 们的女主人公常常小心翼翼的收好自己的爱慕、思念安放在心底,或许只是远远的看一眼就
8、会满心欢喜。而诗经里的多情男子们带着爱情理想漂泊,途中遭逢良多的一见钟情啊,例举周南关雎郑风野有蔓草与美丽的姑娘相遇畅游让漂泊中的浪子们相信他们终究还是遭遇了爱情。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
9、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 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 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激情如火,也终将枯萎消逝, 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而虚假背后的悲哀才真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
10、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 话巴山夜语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往的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深秋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2.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此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日渐严重。嘉靖皇帝喜好炼丹,万历皇帝“酒色财气”四毒俱全。朝廷党争不断,边关北有俺答部落骚扰,南有倭寇侵犯,社会各种矛盾日趋激化。汤显祖性格耿介,早年热心政治, 虽身为闲官,难有作为,但思想倾向上与顾宪成、高攀龙、 邹元标、李三才等东林党人相近,来往密切。后来尚书,将矛 头直指万历皇帝,因而震动朝野,激怒皇上,被贬。后在浙江遂昌
11、做了五年知县,其间兴教劝学,灭虎清盗,颇有政声。尤其在除夕放囚犯回家团聚,确为大胆之举,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此时汤显祖深感朝政日非,官场黑暗,从政热情渐渐冷却,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毅然辞官,隐居故乡王茗堂中。主要精力从事戏剧创作。汤显祖早年受过正统儒家思想教育,也受过神仙佛老思想影响。辞官后,曾在故乡与李贽相会。柴柏大师和李贽均是晚明反传统反礼教的斗士,被称为“一雄一杰”, “二大教主”。他们崇尚人性真情,反对虚伪残忍的程朱理学,张扬个性自由的思想无疑对汤显祖的处世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汤显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和思想文化氛围中,开展他富有现实性和战斗性的戏剧创作活动,在文学艺术领域形象
12、地表达出尊情抑理的进步社会观和人生观,为后世留下了一批戏剧珍品。牡丹亭所描写的确实是一个为追求爱情而“一灵咬住,死死不放”的动人故事, 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为“情”而不顾生死的追求历程的描绘,鲜明地表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与生,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的爱情观。杜丽娘的母亲虽然很慈爱,但也已被封建教条所奴化。她平时看见女儿裙子上绣着两朵花两只鸟都怕惹动情思,应该说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杜丽娘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与社会隔绝甚至与大自然隔绝的环境氛围中,她的身份是娇贵小姐,她的生活是养尊处优。这对一个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而言,无疑是精神牢笼,人间地
13、狱。而杜丽娘所追求和向往的爱情就是在这样充满荆棘的贫瘠土地上萌生的,因而就显得格外的艰难、可贵和美好。这样的构思,说明作者非常重视人物性格和环境的关系,对所反映的生活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为杜丽娘出生入死追求爱情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剧本写出只有在幻想世界里,杜丽娘才能和柳梦梅相爱结合,说明了这个幻想世界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而且是为抗议和否定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因而艺术想象和虚构显得十分自然合理而又具有现实基础。它是以一种超乎异常而又为我们乐于接受的特殊形式,来反映历史的某些本质方面的。唯其虚构,更显真实,由此才能真正体现出牡丹亭浪漫主义的积极意义。文化警示意义:诞生于世纪末的牡丹亭
14、,有其特殊的文化意义。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熙清新的春风。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寻欢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用程朱理学来遏止人欲毕竟过于抽象,于是便用太后、皇妃的女鉴、内则和女训来教化妇女。当然最为直接。生动、具备强烈示范意义的举措是树立贞节牌坊。明代的贞节牌坊立得最多,这些牌坊下所镇压着的,是一个个贞节女性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的灵魂。 明史烈女 传实收人,估计全
15、国烈女至少有万人以上。一出牡丹亭,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卫道士们痛感“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 “其间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销魂,一方人不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这正是慑于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烈震撼力的嘤嘤哀鸣。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是震聋发聩的闪电惊雷。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父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父的呵责,并连
16、带埋怨其“娘亲失教”。请教师讲书,原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可怜杜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限。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汤显祖所师事的泰州学派、所服膺的李贽学说乃至达观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汤显祖没有像李贽、达观那样去硬拼,但他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 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
17、到, 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他的个性解放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某些特别戕杀人性、极其违背常情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乞灵于科考得第、皇上明断,这也是戏曲的常套之一。尽管如此,汤显祖还是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 牡丹亭也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3.明末清初文人的家仇国恨与日常休闲写作部分1. 请假条的五大要素标题:写明“请假条”
18、在文的正中间。1称谓:在正文上一行顶格2正文:称谓下一行空两格写内容,理由、起止日期。3结尾加 惯用语礼貌用语:“此致”空两格, “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4署名、日期:写明请假人姓名、日期5请假条王老师:您好!我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特请假 XXXXXXXX 天(XXXX 年 X 月 X 日X 日),请予批准。此致敬礼学生 XXXXXXX 年 X 月 X 日2. 借条的三大要素标题、正文、具名和日期(签名一定手写)借钱对象、归还日期、双方约定内容之前写币种(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末尾写“整”借条今借到 XX 某人民币 壹万肆仟陆佰贰拾捌元整,一年后归还。此
19、据。借款人:李梅XXXX 年 X 月 X 日3. 书信的六大要素(1),称谓 写在首行顶格,独占一行加冒号(2),问候语 称谓下一行,空两格,单独成段(3),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事一段,层次分明(4)祝颂语 正文末尾另起一行空两格写(5)署名 另起一行右下方(6)日期 署名下行靠后金木研:你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祝新年好!同学董香XXXX 年 X 月 X 日4. 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有什么要求题目: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 20 个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语音精炼、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字数在 400 字以内。关键词:从文本标题或正文中挑选 35 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或术语,同时有中英对照5. 在毕业论文与社会科学论文中,对专著的注释体例有何要求毕业论文: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作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及版次.外国文学1.死亡赋格一诗的历史宗教背景,在此背景下诗歌中的一些
21、意象的含义1. 黑色牛奶(schwarze Milch):典故来自旧约耶利米哀歌:锡安的贵胄素来“比雪纯净,比奶更白”,现在却“比煤炭更黑”2. 玛格丽特(Margarete):典故来自浮士德,第一部中 浮士德追求的理想女子。金发蓝眼乃是亚利安人的刻板印象。3. 苏拉密丝(Sulamith):典故来自旧约雅歌,所罗门王歌颂的美丽(犹太)女子。灰发也是犹太人的刻板印象。4. 云里的坟墓(ein Grab in den Wolken):指集中营的毒气室诗歌围绕这两组人物的对称关系展开:一方是被关进集中营里的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囚犯,他们在集中营 里被迫挖掘自己的坟墓;另一方是集中营的监管者,他实施各种
22、各样的暴行,比如吹口哨唤来猎狗、吹口哨唤来犹太人,命令他 们为自己掘墓,又命令他们拉琴跳舞,他挥动手枪,肆意 枪杀囚犯。而在屋子里,他却给远在家乡德国的妻子或情人马格丽特写信。诗人通过这两种人物关系的对比,刻画出当时情景下两种不同的遭遇和心境。“清晨的黑牛奶我 们傍晚喝 /我们中午早上喝我们夜里喝/我们喝呀喝” “黑牛奶”是本诗的核心意象,这个意象本身就是一个悖 论, 诗人用形容词黑色修饰理应是白色的牛奶,这一矛盾的修辞方法,显然有悖常理。黑色在欧洲的文化传统中象征悲哀和死亡,“牛奶”则象征生命,而 现 在却变成黑色;而且,这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却要在傍晚喝,“我们中午早上喝我们夜里喝/我们喝
23、呀喝” ,两者放在一起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在诗的世界里,悖论表现为各种并存、融会、贯通、排斥、否定、替代、 对抗以及转化形态。它们之间所构成的张力在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相互依存又相互对峙的紧张关系冲突中,往往提供种崭新的感觉。这奇特悖论中隐藏着来自纳粹的死亡的压迫及不可抗拒的恐惧。没有间断地喝这杯“ 黑牛奶” ,该是一幅多么荒诞的、噩梦般的图像。此外,诗人悖论的修辞方法还表现在对立词汇的选择上,诗中“金”和“ 灰”是两种对比异常鲜明的色彩。 “金发的马格丽特”和 “灰发的舒拉密兹”,我们知道马格丽特( Margarete)是典型的日耳曼人的名字,而舒拉密兹(Sulamith) 则是典型的犹
24、太人的名字。诗人用 这两者暗示不同种族,象征着犹太人与日耳曼人两股敌对的力量。同时,由于运用对照的方式,增 强了整首 诗的张力,并有效地避免了线条呆板和色彩单一,使 这种对抗表达得更为充分。另外,本 诗中另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重复,包括变 奏性重复,部分和全部的重复。比如 诗文中出现的女性人名马格丽特和舒拉密兹,它们分别重复出现了 4 次和 3 次。其作用在于让信息不断回旋流动,让读者有足 够的时间去回味咀嚼诗歌的重要内容,彰显诗歌的力度亏深度。2.何谓启蒙中的几个概念与命题的内涵与推演现代文学熟读鲁迅无声的中国、台静农拜堂、卢新华财富如水,并对文中的内容、主要人物性格、主题加以把握。,以赌场生活作为切入点,细心审视、考察、分析和研究了财富所具备的水一般的特征和性质:1、会流动;2、会蒸发;3、会冻结, 4、会滚雪球;5、会“柔能克刚”; 6、会“往低处走”;7、会藏污纳垢。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