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体的制取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体的制取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以“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为指导,通过 “三四五”高效教学模式,借助教师主导,引导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 3 制取氧气和第六单元课题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综合复习课。本课题包括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
2、、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等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全书的重点,它既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实验部分的典型代表。本课题在本书中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更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题对于学生十分重要。(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 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 能说出实验装置名称及操作要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特点,了解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与总结,知道制取常见气体的理想药品,树立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通过对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
3、不同,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学生对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后,已经储备了一些气体制取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化学课学时较少、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等原因,学生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还不牢固,特别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即知识的迁移
4、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规纳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主要采用积极思考,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五、教学过程在气体制取的复习教学中,我
5、分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这三个步骤我把它具体分为: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课前延伸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同学们对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实验装置、验满等知识点加以梳理,在归纳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对上述反应的巩固记忆。【设计意图】:可以体现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纳的结果会有差异,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进步。课前两分钟,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梳理的知识,相互补充。课内探究(一)、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氧气和二氧化碳【设计意图】:通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新课教学比一比: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
6、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让同学们从桌上的众多仪器和药品中,选择一种方法来制取 O2 或者CO2 气体。 【设计意图】:通过“ 比一比 ”创设竞争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仪器的选择,回顾、熟悉气体的制取过程。小组内交流:针对这两种气体在制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交流不同意见。学生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小组间交流:不同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选择的仪器的异同,分析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实验仪器?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选择实验仪器时
7、要考虑的因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从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等方面全面考虑,分析。【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改进【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不让学生因为复习旧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典例分析】: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分析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并总结收集气体的方法。【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总结,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小组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是否一样?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理解较强,效果好。【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分析,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
8、法。 小组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以及注意的问题?由小组内学生代表发言,其余小组补充说明,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最后:多媒体展示一般思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知识网络)跟踪练习:通过跟踪练习,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让学生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归纳解题方法。【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中考连接】:通过实际做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掌握有关的制取的解题思路。【设计目的】: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热身中考,提升高度!(三) 、课堂小结:我采用学生自我小结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指出
9、其中的难点。最后由我点评并指出重点。【设计意图】:整体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的参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四) 、当堂检测:由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规定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五) 、作业设置:分为 A、 B、C 三个等次课后提升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馈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利用历年来的中考题进行了一些复习联系,让学生明白了中考的底细,树立了信心,强化了兴趣,从而更好地巩固这一部分内容。六、板书设计气体的制取一、气体发生装置 三、气体的检验和验满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氧气:二、收集装置 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