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 为 县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销售部翟明彦2012 年 3 月 1 日11、无为县城市概括/简介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承东启西,现辖 23 个乡镇、2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总面积 2433 平方公里,总人口 142 万(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无为悠古韵今,人才荟萃。无为县名取自“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是一座有着 1400 余年历史的古城,宋朝时期就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城” 。历史上书画家米芾曾在此任知军,涌现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诗人田间等一大批名人;当代有位列胡润富豪榜的王传福、姜纯等商界精英,是名士荟萃、人才辈出之地。无为区位优越,交
2、通便捷。无为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的前沿地带,位于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轴”之上、 “两核”之间,处于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和“马芜铜”经济圈的共同腹地。芜湖港口毗邻县境,芜湖、铜陵两座长江大桥横跨两翼,随着京福高铁加快建设,庐铜等 4 条铁路“十二五”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速、合杭高速、芜湖长江二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必将使无为与长三角地区实现无缝对接,区位优势更加突显。无为沃土生金,资源丰富。全县拥有 113 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其中深水岸线 74 公里,适宜建万吨级以上工业及港口码头岸线 23.9 公里。粮棉油及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百强行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 , “
3、长江三鲜” 、无为板鸭、剔墨纱灯等全国闻名。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泊山洞、米公祠、黄金塔、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极具开发价值。全县拥有 42 万外出创业大军,是全国著名的“劳务之乡” 。2无为产业集聚,发展强劲。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 7 年进入“中部百强县” ,位居第 35 位;从 2000 年起,9 年跻身“安徽省十强县”行列。2010 年,全县经济发展实现“六个突破”和“一个完成” ,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350 亿元,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电缆产业产值均突破 2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均突破100 亿元;财政收入 17.8 亿元,完成了年
4、度目标。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电线电缆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为龙头,以船舶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超20 亿元产业和羽毛羽绒、纺织服装两个超 10 亿元产业为补充的八大主导产业体系,其中特种电缆产业集群位居全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二位,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特种电缆产业基地” 。随着总投资 350 亿元、一期投资 73 亿元的安徽华谊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基地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将实现“中国石油化工看上海,中国煤化工看无为”的愿景。同时,依托双钱轮胎、光伏玻璃、同人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无为未来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相信不久的将来,无为这
5、颗璀璨的明珠,一定会在皖江之畔冉冉升起。2、无为县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1 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是 2006 年的 2.8 倍,年均增长 15.8%;财政收入20.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是 2006 年的 2.7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是 2006 年的 3.2 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6.1:26.9,二产比重上升 15.7 个百3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545 亿元、增加值 139.7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6、44%和 19.4%,是 2006 年的 3.9 倍、2.8 倍。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 8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是 2006 年的 1.8 倍。三产服务业日趋活跃,实现增加值 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9%,年均增长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2%,是 2006 年的 2.3 倍。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以电线电缆、羽毛羽绒、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电线电缆发展成为全省最典型、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对外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全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大会在我县成功召开,2011 年全行业实现产
7、值 348 亿元,是 2006 年的 3.8 倍,年均增长 30.5%。羽毛羽绒产业链不断延伸,生产企业增加到 57 家,实现总产值 25.5 亿元,年均增长 32.6%。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总产值突破 30 亿元,年均增长 28%。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 203 家,比 2006 年末增加 1 倍,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 114家。乡镇实力不断增强。全县有 18 个乡镇(开发区)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其中 5 个乡镇(开发区)过亿元,分别比 2006 年增加 15 个和 4个。3、无为县地理位置无为县位于东 11728481182100,北纬 305621313021。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承东启西
8、,全县辖 23个乡镇,人口 142 万,面积 2433 平方公里。113 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东南,皖赣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两座大桥更是为无为插上了4腾飞的双翼。4、无为县物产资源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各种资源丰富。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铁、铀、铅、锌、石灰岩、陶土、粘土、矿泉水、石英砂、萤石、明矾石、花岗石、硬石膏、方解石、江砂等;其中煤炭储量 7000 多万吨,石油储量 2 亿吨以上,天然气 350 亿立方米以上,铜 200 万吨,铁 1000 万吨,硬石膏 2亿吨以上。
9、目前已开采的 11 种,待开采的 7 种。矿业开发是我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集中分布于昆山、牛埠、鹤毛、蜀山、石涧等 13 个乡镇。全县共有持证矿山 129 个,其中煤矿29 个,铜矿 3 个,矿泉水厂 1 个,石灰岩开采及加工矿山企业 50 个,轮立窑厂 45 个,陶土矿 1 个。全县矿业从业人数近万人,年总产值达亿元,年利润千万元以上。农林土特产品主要有:荸荠、田藕、席草、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鹅、鸭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 、珍珠、无为板鸭、无为纱灯等更是全国闻名。荸荠和田藕是无为传统农产品,是我省重要生产基地。近来通过本县兴办的天泉食品公司和华康食品有
10、限公司加工后外销和出口,深受客户欢迎。席草系由江浙引进种植,经过 40 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席草重点产地之一,襄安镇为席草集散地。水产品中,长江三鲜、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等产于长江和四通八达的内河,因其品味高、产量少而闻名各地。无为板鸭以色泽金黄,油而不腻,味美5可口的特色驰名全国,制作历史有 200 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全县数万劳务人员外出加工销售无为板鸭,销路很好。剔墨纱灯是无为县闻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静首创,慈禧 60 大寿时,派人专至无为征选纱灯,万寿节时挂在大厅, “玲珑精巧” 。解放后,国庆 10周年时,无为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5、
11、无为县行政区分将原 31 个乡镇调整为 23 个乡镇。撤销仓头镇、三汊河乡、凤凰桥乡、黑沙洲乡、太平乡、百胜镇、土桥镇、六店乡。调整无城镇、汤沟镇、陡沟镇、白茆镇、石涧镇、蜀山镇、牛埠镇、开城镇、严桥镇的行政区域。 1. 将仓头镇整建制并入无城镇。镇政府驻无城。2. 将三汊河乡整建制并入汤沟镇。镇政府驻汤沟。3. 将凤凰桥乡整建制并入陡沟镇。镇政府驻陡沟。4. 将黑沙洲乡整建制并入白茆镇。镇政府驻小江坝。5. 将太平乡整建制并入石涧镇。镇政府驻石涧埠。6. 将百胜镇整建制并入蜀山镇。镇政府驻蜀山。7. 将土桥镇整建制并入牛埠镇。镇政府驻牛埠。8. 将六店乡的六店居委会和竹山、独山、南闸、西都、
12、保胜、石山、六峰、新胜、河山、孙桥、六店、瓜棚、毛公、高王 14 个村委会并入开城镇。镇政府驻开城桥。9. 将六店乡的尚礼居委会和大泉、湖塘、沿河、赵魏、象山、福泉、6坳口 7 个村委会并入严桥镇。镇政府驻严家桥。10.保留二坝镇、襄安镇、高沟镇、姚沟镇、红庙镇、赫店镇、泉塘镇、福渡镇、刘渡镇、泥汊镇、昆山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鹤毛乡等14 个乡镇。6、无为县城镇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集镇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化率达 44.5%。无城建设累计投入 80 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 15 平方公里扩展到 20 平方公里,连获两届“全省文明县城”殊荣。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 31.5%,荣获“全省园林县城”
13、称号。二坝、高沟两座滨江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入 18.5 亿元。小集镇建设扩容提质,建成区总面积达44 平方公里,高沟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姚沟等 3 个乡镇被评为“全省环境生态乡镇” 。开城镇羊山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鹤毛万年台等 5 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实施重大交通项目 42 个,京福高铁无为段、裕溪河大桥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村村通”道路 1500 公里,通江大道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水利建设长足进步,无城城防、上下九连圩防洪达标、永安河治理、大型泵站技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重点工程稳步实施。农网改造扎实推进,新建 110
14、 千伏线路 106 公里、35 千伏及以下线路1241 公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投入 1 亿多元分五批建设了 264 个新农村示范点,二坝水楼等 3 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点。生态林业加快发展,成片造林 8 万亩,封山育林 5 万亩,建设绿色长廊 300 公里,全县林木覆盖率达 20.2%。77、无为县农村建设民生工程推进有力,累计投入 26.6 亿元,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入学、就医、养老、出行等问题,荣获“全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称号。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72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400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3.5%和19.5%,五年翻了
15、一番以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 185 亿元,比2006 年末增加 1.4 倍。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增敬老院面积 2.5 万平方米、床位 1800 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 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8.8%,累计兑付补偿金 6.4 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9%,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 24 平方米、26 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 826 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4270 户,有效缓解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8、无为县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
16、先发展,累计投入 35 亿元,实施了城区教育翻番、学校危房改造、校舍安全等工程,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补充教师2209 名,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五年向高校输送大学生 3.1 万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连续两年获省级优秀等次,跻身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行列。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成8功举办第七、第八届文化艺术节。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5 个, “无为鱼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改扩建乡镇卫生院 23 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 267 个,规范
17、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1 所,新中医院门诊楼工程顺利完工。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新增就业 2.8 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 9.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以内。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35以内,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成功连创“全省双拥模范县”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实效。统计、物价、广播电视、
18、体育、共青团、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方志、气象、档案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9、无为县文化历史无为县历史悠久,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隋开皇元年(581年)建无为镇。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始相继设军、路、州,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相沿至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千百年来,无为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为特有的9灿烂文明,孕育了宋代诗人杨杰、政治家王之道,明代哲学家吴廷翰,近代教育家卢仲农,“党外布尔什维克”胡竺冰,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革命烈士吕惠生,“时代的鼓手”田间,“电池大王”王传福等杰出人物。10、无为县区位图11、无为县目前在建、在售楼盘调研1. 根据无为县目前的城市发展规划,现将无为县房地产市场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