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唐河县张店第六初中 黄志涛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3、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4、学习并体会晏子的论辩技巧。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2.难点: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学习并体会晏子的论辩技巧。教学构思:1.课型:新授课2.教具:幻灯片3.教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4.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晏子使楚的另一个故事。) 师:故事中的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晏子很聪明。 师:关于晏子的故事有很多,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了一本书晏子春秋,课后
2、同学们不妨去读读这本书,进一步了解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晏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正是出自晏子春秋。大家齐读课题。 2二、理解课题,导入课文: 师:使:出使。楚:楚国 师:关于晏子,请大家看课下注解。生读:晏子,原名叫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夷维(山东高密)人。 师:“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 生:孔子、老子、孟子 师:知道得真不少,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晏婴被称为“晏子”,也肯定有其过人之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 三初读课文,走近文本: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下注解,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
3、2.把不懂的词句在文中用符号做出标记。学生自由发言,合作交流,互相学习,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出示课件:笔记整理:1、古今异义字: 古义:正要,将要 古义:犯罪方 坐今义:“方向 ”等 今义: “坐下”等古义:两个词,它的果实 古义:侮辱其实 病今义:一个连词,说明某一事实或真相 今义:身体不适2、通假字:3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 什么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 “熙”通“ 嬉”:开玩笑3、词类活用:齐人固善盗乎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于、擅长。4、常见文言句式:固定格式:得无 耶? (莫非 吗? 难道吗?)判断句: 1、 晏婴,齐 之 习 辞 者 也。 (是)2、圣人 非
4、所与 熙 也。 (不是)宾语前置句: 何 以 也?(以何:用什么)何 为 者 也?(为何:干什么 ) 王 曰,何 坐?(坐何:犯了什么罪) 5、尝试翻译下列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其实味不同。(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四再读课文,走进文本:要求:1.学生齐读课文,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尝试口头复述故事。(一).对照下面三幅图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故事(二).默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 、楚王知道齐国的晏子要来访问,表现怎样?你赞成楚王这样做吗?为什么?4
5、2.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还是针对齐国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3.如果你是晏子,你会如何回答楚王?晏子是如何有力回击楚王的?4、晏子在楚国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5.人物形象分析:指导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善于外交辞令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自取其辱 五学会反思 ,学会归纳1.你从这篇课文里收获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全文小结: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他成功运用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以子之攻子之。晏子成功的本质在于他反击了楚王的无礼,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辩将因成为诡辩而然失色。这是晏子性格的本质,也是
6、我们学习本课得到的启示。六.拓展延伸:走出文本,试一试1、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有个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 ”你知道孔融是怎么回答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看来你小时侯一定很聪明.”2.故事二: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5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 ”3.故事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歌德却说: “_。 ”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而我恰恰相反七布置作业:把本文扩写成一篇 500 字的现代文。提示: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生动体现出人物的特点。八板书设计: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楚国君臣设阴谋 能言善辩 外交家晏子巧言以辩之 不辱使命 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