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目标及要求【主要提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精神,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 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抽调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础还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规定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如下新的特点: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建立目标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抓好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主题为线,语法其中”的教材编排体系;全新课程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第一节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
3、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 21 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培。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既应关注社会的需求,也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
4、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的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察、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
5、养。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得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第二节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及要求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高中教学计划统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具有纲领性和权威性。它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它是指导高中英语教学、选择和
6、安排语言材料、编写高中英语教材和对教学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标准吸收了当今国内外先进的英语教学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大胆的改革。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及要求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
7、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一)语言技能方面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两个基石,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和说是知识的输入技能,而读和写是思想的输出技能。听、说、读、写是人类应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语言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有:第一是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
8、系。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必须综合训练,不可偏废。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是分辨和理解别人话语的能力,说是运用话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读是人们从书面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写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的能力。从高中教学的实际来看,人们往往将听说合在一起教学,将读写连在一起教学。近几十年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表明:现代外语教学在处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1、听说领先。听说属于口语,读写属于书面语。语言首先是话语,文字则是记录话语的一种书面形式,所以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
9、第二性的。就人们掌握语言的过程来看,总是先掌握其口头形式,然后再掌握书面形式。学习英语,先听说,后读写,这个学习规律是不可违背的。通过听说训练,容易使学生学习地道的语音、语调。听说训练易于反复操练,易于发现和改正学生的错误,易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听说训练要求反应迅速,不容过多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直接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听说训练使学生的注意办高度集中,随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先抓好听说训练,让口语早日占领课堂,成为教学手段。2、读写跟上。在英语教学中,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为写提供语言、内容和典范, “读书破万卷,
10、下笔如有神”便是这个道理。写可促进学生对词的辨认,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写作经验丰富,有助于阅读中的理解、欣赏和吸收,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出声的朗读和不出声的默读两种形式。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流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默读是借助视觉进行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上下言语中猜测词义和词性、寻找主题句和判断、归纳文章大意等阅读技巧,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在写的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来设计自己的训练计划。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语言形式上,由写短句子
11、到句子。在训练形式上,由听写、仿写、改写到造句、写短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第二是要注意阶段侧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听、说、写、结合训练要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但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教学诸多因素的变化,自然地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必须认识到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学生在不同阶段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求应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英语,从而形成真正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
12、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二)语言知识方面英语教学中,语言基础知识是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规则、定义、概念和用法。高中英语既要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功能和话题则是将语言规则转换为句子和语篇的工作平台。要掌握语言基本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就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教。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有赖于语言实践,要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要检查这种能力也是在语言实践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要培养学
13、生的交际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在进行语言操练时,不仅多给学生一些开口的机会,还应尽量利用教具,创造适当的情境,用英语进行交际性的、真实的或逼真的演习,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并伴随手势、运用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英语的本领,即学了会用。第二,注意语言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要同时进行,相互融合。学生应边学连练,学练结合,以学带练,达到既学会知识又学会运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换为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在课程上应当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模拟的或接
14、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和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和活动中学会真实的语言,掌握和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时,教师应当把语言知识定位为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部分。第三,把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结合起来。机械操练是指模仿、记忆和反复进行的练习,如记单词、句型操练等;有意义的操练一般指活用性的练习,如围绕课文可所给情境进行的模仿、问答、对话、造句、复述等;交际性操练指用语言表达思想的练习,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文中的词句叙述自己的思想,谈论学习课文的体会、自己对话、问候、打招呼等。这几种练习,一种比一种更接近语言交际,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
15、运用这三种操练方式,为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服务。(三)情感态度方面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和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强调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应该看到,情感教育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阶段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
16、在抓英语教学时,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把情感因素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情感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才外语学习的影响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习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识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害羞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英
17、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们就应该注意: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动机是给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早期的研究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工具型动机)和内在动机(融合型动机) 。如果学习英语是为了实际需要就是一种外在动机,如果学习英语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是一种内在动机。英语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3、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首先应该积极、正面引导;应对学生真诚关心、热
18、情鼓励、认真指导和耐心帮助。对那些开口慢、胆怯害羞的学生说英语时,不能用命令、讥讽甚至谩骂的方式强迫他们开口,相反,应当耐心的诱导和期待。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都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兴趣和现有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去适应和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喜欢并向往的语言学习和活动场所。4、经常反思。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已经采用的和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学生喜欢,是否超出了学生的情感范围,是否能够站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角度上来考虑问题,是否关心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过程,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也应当启
19、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情感反思。(四)学习策略方面英语学习策略是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关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0、1、培养学习的认知、调控策略。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进行英语重要性教育之外,应让学生明确高中阶段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朝这个目标主动发展,有意识地依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实践及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应就每学期、每学年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给学生提出合理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来制定计划。要求学生课堂上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分析、推理、归纳等认知过程;主动寻找或创造机会,进行语言交际训练,主动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主动拓展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知识。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一个学生
21、如果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自己有分析、有评价,对语言学习策略有选择、有评估,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那么这个同学就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2、培养学生的交际、资源策略。心理学家就两组持不同学习策略的学生作了比较:一组学生学习勤奋,但很少提出问题,很少与别人讨论,更缺少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另一组学生接受了交际、交际资源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常与同学展开讨论,与他人合作学习。比较结果发现第二组的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要好于第一组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交际、资源策略,应指导学生通过看录像、看电视、听讲座、阅读有关的书报杂志等途径了解英语国家的
22、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建构、政府职能,科技教育等。3、培养听、说、读、写的策略。在听的方面,要养成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摘记重要信息的习惯,善于抓住文章脉络,捕捉有用信息;注意语言在不同社会场合的使用;注意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习语、俚语和俗语;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注意模仿各种人物的交际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在说的方面,应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和讨论,并能监控他人的言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自己的言语实行监控,不仅关心语言和语言的表达形式,还注意语言形式在不同社交场合中的意义;注意捕捉对主的有用信息,运用自己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发展对话,避免流于形式,避免母语的干扰;注意别人的发言,特
23、别注意他人表达时所用的精彩片段,用简单扼要的几个句子在心里将他人的发言加以概括或提炼,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读的方面,要根据标题,预测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词、例证和结论,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并弄清逻辑关系,归纳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对关键词运用工具书理解其意;调节阅读速度,避免回视。在写的方面,要练听和练写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随笔和精练相结合,这些方面的策略培养将在接下来的四章里详细阐述。(五)文化意识方面1、文化与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4、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小至单词到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文化的因素,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一个英语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学习者实际上是文化学习者。英语学习者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发展文化敏感性,在语境教学与真实的语言活动中逐步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并逐步形成自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时,要学会能依据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恰当地表达思想的本领。学习英语要与英语国家的文化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在使用
25、英语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将会产生误码解,影响交际效果。2、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而交际是受到文化制约的。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只是语言教学,即一味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语言行为) 。语言学家沃尔森说过: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也就是说,如果违背了非本族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就会冒犯对方,甚至引起文化冲突,造成
26、双方感情上的不愉快。例如,龙(dragon )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种神圣不可抗拒之物,它象征着皇帝的权力。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却是怪物的代名词。如果说话者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产生笑话。又如,汉语的黄色书刊、黄色电影,一般被译成 yellow books,yellow movie。而英语中的 blue 却隐含有下流、卑鄙的意思。因此,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策略(1)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逐步了解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了解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并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强语感的同时,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悟。(2)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范围很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等,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
28、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学生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具体要注意下述方面。第一要注意称呼方式。很多教师可能都听过这样的称呼:Teacher Wang, Teacher Li甚至Teacher Chemistry 等,这显然是套用了汉语中的王老师、李老师、化学老师的表达方式,而实际上在英语中,除了 professor, doctor, chirman, captain 等词能与姓连用之外(如Professor Smith) ,其它表示职务和身份的词(如 teacher, engineer)则不能与
29、姓连用。在正式的场合,英美人常把 Mr., Mrs, Miss., Ms.与姓连用。并且在实际交往中,有些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即使是上下级或师生之间。第二要注意交谈方式。一位美国学者曾指出:中国人常常因为谈话方式的不恰当而使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造成反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在交际时涉及到了英美人视为隐私(privacy)的话题。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隐私观。英美人一般视个人生活圈子、行动去向、年龄、收入、婚姻及家庭状况、所购物件的价格以及其他私生活为隐私,不愿告诉别人的目的是不愿别人干涉自己的个人自由。所以为了避免冒犯他人的隐私权,在交际的过程中,应避免过问一些隐私性
30、的问题,如 Are you married? 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are you paid each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How much is your new skirt?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recently? What does your wife/husband do?等。第三要懂得拜访与告别方式。曾有一位美国友人邀请一位中国学者到家中吃饭,这位学者在电话中不停地说 Thank you,最后还加上一句 Ill try to come。这使得这位美国友人十分纳闷,并感到不知所措,
31、因为他不知这位学者到底是来还是不来。这个例子表明: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失败。另外,中国学生由于不了解英美文化习惯差异和社交准则,常在未与外籍朋友(特别是外籍教师)约好的情况下,冒然拜访,很多外籍教师对此反感,以致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也就是说,在英美文化中,你要想拜访某人,就得预约(make an appointment) 。如:Id like to come and see you sometime. Would you be free one afternoon this week?这时不应用陈述句或命令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请求,如:Im coming to see you to
32、day.在与主人告别时,通常用以下的话语:Well, I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Well, I think Id better be leaving now. Ive an appointment this evening, Im afraid I must be off. 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第四要了解词汇文化。教师知道,不同民族之间总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但对应并不等于对等,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相同,但由于文化的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如 He is cool.一句中的 cool
33、一词,教师把它理解为很冷淡、不热情,但对英美人而言,它却是指人镇静、冷静、做事有条不紊,而它的另一含义是新潮。另外,人们常用 breakfast, lunch, supper 来对应汉语中的早、午、晚餐。但餐名的对应主要取决于讲话人来自哪个英语国家,或者这个国家的哪个地区。午餐被称为 lunch,但在英国英语中(尤其在英国北部) ,如果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也可叫 dinner。Dinner 与 supper 都表示晚餐,但在正式的用餐场合常用 dinner,而 supper 远不及 dinner 正式,它通常是指在家里用的晚餐。在英国,What time do the kids have th
34、eir tea?表示孩子什么时候用晚餐,因为在英国,人们常喝下午茶,并吃一些点心食品,这种便餐被称为 tea,而 tea 也可指傍晚的主餐。英语词汇与中文词汇一样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对将来学生的交际才更有利,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3)开设研究性课程,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研究性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教师可根据下列课题开设英语研究性课程:英美的饮食文化与中国的差异研究,英语的谚语与中文的对应研究。根据学生的选题,再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和
35、学生一起制定研究计划,即该研究课题目标、意义,通过研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很多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还能开拓视野,提高研究能力,而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还可相互推广交流,有利于共同提高。在英语教学中至少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通过学生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课堂上的听、说、读、写以及课堂外的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但组织这些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二、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的特点(一)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 标
36、准强调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学科为本而言的。以学科为本强调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身心发展,把学生看成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以人为本强调教学活动中人的因素,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天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它要求英语教育应是多重目标的全面教育,即英语教育应该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里品质、意志、情感文化、文化意识等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
37、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世界意识。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个性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尊重学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味着: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启发下进行自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而展开,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意味着:教师应鼓励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不歧视任何学生。2教育过程的持续性和教育内容的情感性。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人类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
38、人们除了在校接受教育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学生应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应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塑造自我的愉快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尊严;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和教育评价的公正性。以人为本就应处理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英语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
39、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标准将高中英语教材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对每个层次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体现了对教学要求的层次性。正确使用评价手段有助于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适当监控与反思,发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英语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
40、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建立目标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英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条件、教学条件、英语教学实际状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旧的大纲对全国各地同一个学段的英语教学目的的要求是同一的,以统一的教学目标、教材、教学评价来对教学进行宏观调空,从而造成我国英语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过去的教学大纲只将目标分为
41、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七个方面。而新课程标准将目标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高中英语分级目标是根据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而制定的,并以学生能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要求,体现了英语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确保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有利于解决以往学段之间缺乏衔接、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重复、 “一刀切”的现象,保证了英语教学的连续性;有利于解决各地英语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有利于不同学校
42、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材,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进而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三)在抓好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不过分追求课程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关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课程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往教学大纲的目的仅限于
43、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而新课程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融为一体,构件了全新的英语能力观。使得英语教育的目标由单纯的英语技能培养上升为英语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是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这拓宽了英语课程的内涵,体现了课程适应人的全面、整体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现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四)主题为线、语法其中的教材编排体系以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以语法知识为线索,教学中突出语法知识的讲授,教材中的对话、课文、
44、练习题也围绕语法项目的先后顺序而编排。语法知识过于集中,远离生活。学生虽然掌握了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但学生的语言技能却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主题为线的设计理念,即教材以主题为线,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语法知识隐于话题之中,把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仅仅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语法内容的安排和教师对语法的讲解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而学生学习、接受、掌握语法规则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进行的。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避免产生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以主题为线的原则可让语法为主题服务,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反复操练,
45、运用和感受语法,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语法规则。这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五)全新的课程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1提倡任务型教学方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住线,以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没有充分体现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另一方面只侧重于学生的认知活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轻视情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忽视对于人的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关怀。这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恭顺、缺乏自信,自然窒息了人的创造性。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通过围绕话题等形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
46、在完一定任务的活动中多用英语,敢于动口,不怕出错。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观察、注意、模仿、体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2提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倾向于采用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性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接受的学习方式,即听、讲、背、诵课文和做语法练习。教师只注重把结论性的知识准确地传给学生,学生只管认真地听,做好笔记。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点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而
47、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来。 标准提倡下述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有了自觉的意识和反应之后,才能够在学习之前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方式和行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审视、自我调节;才能在学习之后,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形式主要有自问自答式、讨论式和采访式。(2)自我探究。学习过程除了接受知识之外,还是一个发现、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转变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体现在问题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上。(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讲座,从而形成一致的结论。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技能。第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提高,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必然促使内部自我意识的觉醒,能够让学生清楚地选择与判断正确的、有效的观点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