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康复疗法学.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50327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疗法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康复疗法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康复疗法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康复疗法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康复疗法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疗法(PT)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其中徒手以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运动疗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矫正运动姿势异常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在物理疗法中利用光、电、温度、水等各种物理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为物理因子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运动疗法工作的目的:1. 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2. 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的活动耐力。3. 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其紧张度。4.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

2、碍,如脑卒中后的肢体偏瘫,对瘫痪肢体施行运动功能的再学习训练,改善神经肌肉功能。5. 训练患者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6. 克服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身体移动和站立行走功能。7. 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施行提高平衡和协调性功能的训练。8.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动作训练。9. 针对不同伤病或为健身需要进行各种体操训练。10. 通过运动治疗,增强患者的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11. 通过运动疗法的活动刺激,改善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12. 通过运动训练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褥疮、肌肉痉挛、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等。在运动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基本运动种类有:被动运动

3、、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和牵伸运动。从临床的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可分为三大类:传统的运动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患者病情不稳定,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2.有明显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 38、血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1)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大于 100 次/min。2)血压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高于 120mmHg ,低血压患者收缩压低于 100mmHg。3)有心力衰竭表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等。4)心脏疾病发作在 10 日以内者5)严重心率失常。6)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4.

4、休克、神志不清或明显不合作者。5.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如动脉瘤破裂。6.有大出血倾向。7.运动器官损伤未行妥善处理者。8.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9.患者静脉血栓,运动中有可能脱落者。10.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11.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运动治疗中注意观察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训练运动量不应过量,训练次日应无疲劳感。2)训练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应暂停训练。3)训练时动作应轻柔,防止产生剧烈疼痛。4)防止损伤皮肤,预防褥疮发生。5)肢体活动训练应手法准确、轻柔,注意病理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6)站立行走训练应有保护,防止跌倒。7)训练中应

5、结合心理交流,取得患者良好合作。骨骼肌纤维 骨骼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构成骨骼肌的基本单位。骨骼肌纤维分为两种类型,即型肌纤维红肌纤维,又称慢肌;型肌纤维白肌纤维,又称快肌。一个脊髓前角细胞和它的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合起来称做运动单位。肌梭的感觉感受器对牵拉刺激敏感,极易感受牵拉刺激并向中枢传入神经冲动。牵拉刺激可能是外力对肌梭肌纤维的被动牵拉,也可能是梭内肌纤维的主动收缩造成的牵拉。牵拉产生的传入冲动引起脊髓的牵张发射,而且对于控制运动、维持姿势和肌肉紧张的中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最大耗氧量 在运动早期机体摄氧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运动强度再进一步增大,而摄氧量也不

6、再增加时,表明吸氧能力已达极限,该条件下的摄氧量就是 VO2mx无氧阈 在运动过程中,以无氧代谢补充有氧代谢供能时的耗氧水平也即无氧代谢的开始,称为无氧阈。等长收缩 是一种静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的长度不变,肌肉的张力增加。等张收缩 是一种动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保持相对恒定。1)向心性收缩 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相互接近。2)离心性收缩 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等速收缩 是一种人体不能自然形成的肌肉收缩。需由仪器从外界向肢体提供一种可随意收缩过程而变化的阻力,使运动引起的角速度保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才能产生的运动。其优点有1.运动时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每一点上都遇到“最大

7、”的阻力,锻炼效果因而最佳。 2.不仅可刺激 、a 型纤维,而且还可以刺激 b 型快收缩的白纤维,因而可全面地锻炼肌肉。 3.定量准确,从力矩和角度曲线上可以测出多项指标,重复性好。缺点:1.仪器复杂昂贵 2.费用高 3.费时间以作用的不同,肌肉可分为:原动肌、副动肌、拮抗肌、稳定肌、中和肌、协同肌。运动功能评定的分期 :初期评定 中期评定 后期评定 随访评定。行走是人的重要功能之一,步态是人行走功能的表现形式。人的行走功能如何,常常可以通过步态分析来进行评估。步态分析是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对于因神经系统或运动系统伤病而影响到行走能力的患者均应进行步态分析,以揭示有无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

8、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定和矫治异常步态提供必要的依据。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前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足跟从新着地止,为一个步行周期。步角或趾偏外角度:即足跟中点到第二趾之连线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股四头肌步态:当股四头肌无力时,在患侧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或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曲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屈,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须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偏瘫步态:常有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放松屈曲,为了避免足部拖地,摆动常使患肢沿弧线

9、往外侧回旋向前,又称回旋步。上臂常呈屈曲内收。痉挛定义:以速度依赖性的张力牵张反射增强,伴随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一种运动障碍。被认为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部分。平衡定义: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应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的能力。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对某一静态姿势的控制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如,手膝位的跪立训练。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时,人体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

10、依赖于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好平衡力的条件 1)视觉2)前庭功能 3)本题感受效率4)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尤其是手部和足部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7)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8)肌力与耐力9)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协调运动的主要表现:能产生平滑的、准确的、有控制的运动,同时这种协调还必须要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和肌力来配合进行。而不协调的运动是指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 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的病变部位分为: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三种不随意运

11、动的主要表现 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 手足抽搐、摸空症。日常生活活动(ADL) 是指人们为维持独立生活而每天所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一系列身体动作,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的基本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Barthel ADL 指数 :大便、 小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残疾定义:指由于身体结构和功能缺损严重,身体、精神和智力活动明显障碍,以致患者个人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范围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限制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正常的生理结构因素:1.拮抗肌的张力2.软组织相接触 3.韧带的张力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病理性因素:1.关节周

12、围软组织挛缩2.神经肌肉性挛缩 (反射性挛缩 痉挛性挛缩 弛缓行挛缩)3.粘连组织的形成4.关节内异物5.关节疾患6.疼痛/保护性肌挛缩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一、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关节附属运动:关节在自身极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其包括 滑动、滚动、轴旋转、分离和牵拉等运动。麦特兰德根据关节的可动范围和操作时治疗者应用手法的幅度大小,将手法分为四级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级: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但不要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止端。级: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幅度、节律性地来回

13、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软组织的紧张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级用于治疗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肌力级别与肌力训练方法的关系肌力级别 选用训练方法0 电刺激与被动运动相结合1 电刺激与助力运动相结合2 辅助运动3 辅助主动运动;主动抗部分重力运动 ;主动抗重力运动;抗轻微阻力运动4 抗较大阻力运动5 抗最大阻力运动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1 定义;平衡能力训练是指采

14、用各种措施训练患者 ,提高其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通过这些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2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肌力低下疼痛孪缩脊髓损伤小脑损伤脑干基底节损伤训练原则1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从静止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以逐步加大平衡难度.2 平衡训练的顺序系统地有顺序进行: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身体重心由底高;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训练的方法1 保持坐位的平衡训练长坐位的平衡训练端坐位的平衡训练2 保持手膝位的平衡训练3 跪位平衡训练

15、4 保持立位的平衡训练常用的肺功能康复训练手法:叩打法;震颤法牵引的作用机制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促使炎症消失解除肌肉痉挛解除脊柱小节负荷脊柱牵引根据牵引力的来源可分为:自身重力牵引,手法牵引,重锤牵引,动力牵引.1 颈椎牵引的目的和作用 颈椎病的治疗目的首先是消除炎症,其次是恢复功能和防止复发.增大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突压力,同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组织不同程度的减压.开大椎间孔,使椎间孔中的神经根和动,静脉所受压迫,刺激得以缓解,甚至神经根袖和关节囊之间的粘连也有可能得以松解牵开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错位关节和椎体的滑脱及曲度异常使椎动脉伸展,变通畅放松处于痉

16、挛状态的肌肉,减少颈椎应力固定,制动,使颈椎骨折,脱位固定和整复使病人逐渐养成正确的坐姿和颈姿,促使功能恢复,防止复发2 颈椎牵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颈椎牵引常作为首选疗法广泛应用于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颈型的颈椎病,但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还可用于颈椎关节扭伤及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突畸形,颈椎滑移,脱位及颈椎骨折的固定禁忌证;颈椎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 ,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陈旧性颈椎外伤等腰椎牵引的目的和作用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沿腰椎轴向牵引可使椎间隙加宽,使椎间盘内压减小,甚至产生负压,利于向外周膨隆的椎间盘回缩,虽不能使椎间盘完全还

17、纳,但可以减轻其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和刺激.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使椎间盘还纳:轴向牵引力可使后纵韧带张力明显增大,使突出物,特别是中央型突出物受到腹侧的压力,有利于还纳增加椎管容积:牵引可使与突出椎间盘相应水平的椎管横截面积增加,从而使椎管容积增加,减轻对椎管内神经的压力增加侧隐窝的面积:牵引可伸张黄韧带,改善黄韧带的血液循环,增加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及侧隐窝的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椎间盘突出后多继发小关节倾斜,不稳,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沿脊柱轴向的水平牵引可使关节突上下滑动,关节间隙加宽,屈曲旋转牵引时,旋转侧小关节做切面旋转滑动,对侧小关节间隙加大,有利于小

18、关节复位。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牵引可防止神经根与突出物长期挤压在一起形成粘连,慢性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松解已形成的粘连,从而改善感觉与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前屈,侧弯等继发性腰椎畸形:持续牵引在这方面作用更明显。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滑脱、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无合并性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禁忌症: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瘤、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腰弓断裂、重度骨质疏松、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在康复治疗学中的常用方法是:Bobath 技术,Brunnstrom 技术,PN

19、F 技术,Rood 技术等。Bobath 技术关键点的控制:人体关键点可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它包括中心控制点,如胸骨柄中下段,近端控制点即头部,颈,躯干等,远端控制点,如手指。治疗师可通过在关键点的手法操作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 肢体的肌张力。 Brunnstrom 运动恢复阶段的特点阶段 上肢 手 下肢 迟缓,无任何运动 迟缓,无任何运动 迟缓,无任何运动 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细微的手指屈曲 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 屈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伸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以做以下活动:肩 0,肘屈曲 90时,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时

20、,肩前屈 90;手背可触及腰后部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指,手指可随意做小范围伸展坐位时可屈膝90以上,脚可向后滑动;坐位时足跟触地,踝可背屈;坐位时膝关节可伸展 出现分离运动: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屈曲 3090,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前平举上举过头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物体,手指可一起伸开,但不能做单个手指伸开坐位时膝关节伸展,踝关节可背屈,髋可内旋;立位时膝伸展,踝可背屈;立位时患肢髋可伸展屈膝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速度和准确性稍差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基本观点是脑卒中后患者丧失了在发病前已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如起坐,行走,进餐等,此方法重点强调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反复训练,尤其是在早期尽可能训练患者重新学习丧失了的运动功能,并掌握这些运动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康复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